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俄罗斯非语言交际

俄罗斯非语言交际

浅谈俄罗斯非语言交际
摘要:语言交际只是交际过程中的一小部分,人们会通过非语言交际
来传达一些重要信息。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非语言交际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本文主要谈及了俄罗斯文化下的非语言交际。

关键词:非语言交际,俄罗斯
正文:
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不仅仅通过语言,很多情况下表情、手势等也会传达很多重要信息。

有人认为人们的直接交际活动中,30%的信息通过语言来表达,而70%的信息则依靠非语言来传达,更有人认为90%的信息是非语言信息。

由于文化差异,个体差异,性别差异等因素,非语言交际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文化差异的效果更显著。

不同民族成员在相互接触过程中会由于文化冲突影响交际甚至引发冲突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人们的非语言交际形式,有助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达到更好的交流。

笔者通过观察俄罗斯语伴,并与其交流,了解了俄罗斯人的一些非语言表达习惯,通过本文作一小结。

中俄在礼节方面就存在很大的差异,虽然俄罗斯离中国很近,但两个国家的文化大相径庭。

汉文化中的礼貌特征是尊重、谦逊、态度热情和文雅。

汉文化中的礼貌强调贬己尊人、称呼恰当、出言文雅、说话力求双方和谐一致,在德、言、行方面要尽量增大他人的益处。

俄罗斯人则突出个体和个人价值,提倡个人的自信和实事
求是的态度。

不同的文化心理和礼貌方式往往影响到彼此的交际,如果把汉文化中认为极礼貌、极客气的词语带入俄语会话,虽然遵守了谦虚准则,但却会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

比如受到别人称赞时,中国人大都先自贬一番,习惯用“哪里,还差得远呢”,“不行,不行,哪里比得上您”等一类的谦词做答。

俄罗斯人对于这样的言语行为会感到莫名奇妙,不知所云。

俄罗斯人的豪爽与东方谦卑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两种文化语言交际方面的巨大差异,非语言交际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

非语言交际主要包括体态语、副语言和对时间与空间的利用。

下面主要通过这几方面来介绍俄罗斯人的非语言交际。

一、体态语是非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
1.眼神:由于俄罗斯人豪爽的性格,和东方谦卑的文化完全相反,他们在听人讲话是一般都会看着对方的眼睛,一方面表示在认真地听对方讲话,另一方面表示诚意,而且他们认为眼神会起到一定的交流作用。

2.手势:“剪刀手”——众所周知,这个在中国风靡,拍照必出现的手势,在俄罗斯人眼中却有不同的意义。

俄罗斯人们很少使用这个手势,因为它代表的是花花公子的意思,还代表了性解放,完全不同于中国人认为的胜利含义,暂时没有人会把花花公子当做一种时尚。

胡文仲先生《俄汉语言文化习俗探讨(跨文化交际丛书)》的书中提到俄罗斯人的一种手势,是手握拳,并将大拇指夹在食指和中指之间,表示对人的蔑视。

但在与俄罗斯语伴交流中,她告诉
我那只是小孩子才会用的手势,并且使用频率不高。

所以关于文化还是切身体验比较准确,不能一味地相信书本,当然书本知识也不容忽视,我们应该把握与外国人交流的机会,探讨相关问题。

3.面部表情:我所接触的俄罗斯人都很热情开朗,面部表情很丰富,并且有很强的模仿能力。

在与他们讨论某些有意思的话题时,他们都会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来展示心里激动、好奇、开心、愤怒等感情。

比如,我的语伴会模仿她购物时中国老板的表情和语气,虽然她是个中年人,但说起故事时生动形象,完全像个小孩子。

在谈到某种动物时,她也会模仿,完全不会觉得不好意思。

若在中国,可能就会有人说,这个人太没形象了。

4.接触:亲友久别重逢或互相告别时,不论在家里或大庭广众之下,俄罗斯人有拥抱接吻的习惯。

男人之间一般只拥抱,或者同时还挨一下或两下(左右脸各一次)脸颊。

妇女之间常常显得更亲热些,互相接吻。

长辈吻晚辈时一般吻脸颊,常常连吻三次,还常常吻额头;晚辈吻长辈也一般吻脸颊,通常连吻二次。

非亲属的男女之间接吻比较慎重,如果关系一般,男子顶多只轻吻女子脸颊。

只有在复活节那天,在教堂内外,人们可以跟遇见的任何人接吻,年轻的男子当然也可与姑娘们接吻。

沙俄时代还流行男子吻女子的右手背,这种吻手礼现在只在少数隆重场合才偶尔可以见到。

那时还吻被视为神圣崇高的人物的手、衣襟、甚至脚,现在有些虔诚的教徒对某些神父还如此。

在接吻时,要切忌站在门外与主人行告别礼,这是我的亲身体验,俄罗斯人告诉我不能站在门外。

二、非语言交际还包括副语言、对时间与空间的利用。

1.副语言:俄罗斯人一般语速较快,但字字发音清晰完整。

在公共场合说话音量适中,他们对于中国人的大声讲话行为感到十分奇怪,不能理解。

2.在时间方面,也会因为地域的不同而产生不同时间观念,毕竟俄罗斯地域宽广,不同城市的生活节奏不同。

但有一方面,他们很注重生活,聚会时间一般都较长,有持续两天的聚会,朋友们会一直在一起庆祝生日等。

和朋友约会时,不会像德国人那么严谨的安排时间,俄罗斯人更愿意在没有时间限制的情况下与友人一起聊天喝茶。

3.空间:由于俄罗斯地广人稀,很少有人群拥挤的情况,另外俄罗斯整体气候寒冷,属于“低接触文化”。

不喜欢人与人之间距离过近,语伴奥莉伽曾描述她在上海超市购物时的一个情景,会有中国人凑到她附近与她一起看一款商品,刚来中国的她十分不习惯,立刻退后一步,给彼此空间。

与陌生人他们习惯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但与亲朋好友之间就不会太在意。

三、结语:
以上只是俄罗斯人一小部分的非语言交际现象,要想全面的了解,还需要更
多的调查。

跨文化交际学让我们具有观察的意识,今后会多留心,多记录。

虽然文化的差异会造成交际困难,但正因为世界丰富多彩的文
化才让我们的生活富有缤纷的色彩。

与不同文化的人接触可以开阔视野,了解不一样的文化。

不同民族间的文化是可以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的。

我们应该本着“求同存异,互相尊重,平等相待,以诚相见”的原则,采取包容、尊重的态度而不是敌视对立的态度,尽力了解对方民族文化心理,以达到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俄汉语言文化习俗探讨》,刘光准,黄苏华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