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古典诗歌鉴赏情景关系公开课ppt课件
古典诗歌鉴赏情景关系公开课ppt课件
“作诗不过情、景二端。”明代胡应 麟《诗薮》
“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人间 词话》
1
古代诗歌鉴赏 之
景与情
2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高考试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 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
生活,尾联却转到写将士奋勇杀敌的爱国豪
情,这种豪情也正是全诗的中心。这里,所
谓的"哀"景,既然是用来反衬豪情,就全然
不是悲哀的了。
14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 色调与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和谐,你如 何看待这个问题?
掌握诗歌中情与景的四种 内在关系
学会如何规范有条理的答 题
10
高考试题: 葛溪驿——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列举景物:缺月、孤灯、风露、鸣蝉、半黄的疏桐等 分析氛围: 衰残、凄凉的秋景 抒发情感: 抒写了作者的旅愁乡思以及烦乱心境。
筛选景物,注 意景物本身的 11
高考试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抓目描无写氛景垢物(注的)修。饰 郭门临渡头,村性树词连语溪。口。(注意画 白水明田外,碧面峰的出色山调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列举景物:开阔的原野、明净的空气、河边渡头 、城门
楼、村边的绿树,银白色的河水、青翠的峰
6
条理清晰 表述严密
借景抒情类诗歌鉴赏题解题步骤: 1、明确手法(情和景的关系) 2、列举景物(意象) 3、这些景物共同营造了……的氛围 (气氛、意境) 4、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7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高考试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 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ຫໍສະໝຸດ 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峦 、初夏田间的农忙情景 。 分析氛围:清新明净、秀丽、明朗
抒发情感: 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12
13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战斗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
情景二端”。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
诗。(4分)
8
(1)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 手法。
(2)四句诗一句一景,句句含情, 通过写城下的茂盛的野草,随意流 淌的泉水,无人欣赏落花和鸟鸣, 营造出寂静、空旷、荒凉的意境, 抒发了诗人伤春、惜春的凄凉之情。
9
教学目标
情景二端”。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
诗。(4分)
3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答:描写了城、草、水、树、山、鸟,表现出 一种对大自然的感慨,怀才不遇。
答:写了自己看到的景色,春天的景物,作者 借景抒情。把情感通过草、水、花、鸟表现。
答:这里抒发了一种感伤之情。通过作者春天 看到的景物来表现的,是寓情于景,借景抒 情,烘托、反衬。
组织答案步骤: 1、列举景物,分析、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 (表述中间一般要体现出写景所用到的表现手法) 2、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19
20
南乡子 唐 李珣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 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
参考答案:①词中借景抒情,②用烟、
4
存在问题
缺少文化积淀,没有一定的诗歌鉴 赏术语储备,答题“踩”不到点上。
脑中有一点诗歌鉴赏术语,但不能 准确、规范的运用诗歌鉴赏术语, 答题思路很混乱,不易得分。
5
万变不离其宗
提问方式:
1、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情景,或从景情 角度赏析诗歌等。 2、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 要叙述。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心情? 3、请简要描述诗中写到的主要景物。 它们共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4、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 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等意象,③勾
勒出一幅凄凉伤感的画面,④渲染了离
愁别恨的思乡之情。
词的最后通过“潮退”反衬思乡却无法回乡,强化了思
乡之情。
21
谢谢!
22
15
(1)“红叶青山”乍看不协调,是 因为本诗用了“以乐景写哀情”手 法
(2)“红叶”“青山”看似色彩艳 丽,但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力反衬。 景色越美,越觉得离愁的难耐。
(3)这种以乐写哀的手法,更增添 了哀伤的情绪。
16
总 结
17
景与情的内在关系
乐景
哀景
乐情
哀情
18
鉴赏思维切入点: 1、筛选景物,注意景物本身的特点; 2、抓描写景物的修饰性词语。 (注意画面的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