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ppt课件[1]
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生长环境 ……而不可亵玩焉。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体态香气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不可亵玩焉是
风度气质
你认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同之处?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 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 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 还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 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爱莲说》就是说 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字词学习
蕃 淤泥 fá yū n 涟 liá n 亵 xiè 濯 鲜有闻 zhuó xiǎn
蕃: 多 濯: 洗涤 鲜: 很少
染: 沾染(污染) 亵: 亲近而不庄重 宜: 应当
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 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
周敦颐(1017-1073) ,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 人,字茂叔,谥号元公,著 名的哲学家。著有《周元公 集》。因他世居道县濂溪, 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 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们 称他为濂溪先生。
说
“说”是一种议论文 的文体,可以直接说 明事物或论述道理, 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 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7、陶后鲜有闻( ) C A、新鲜 B、鲜艳 C、很少 8、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 A、的 B、代词指莲花 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9、水陆草木之花(A) A、的 B、代词,指莲花 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总结
作者赞美莲的优美的形象和高贵 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抒 发了对追慕富贵的恶浊世风的鄙弃之 情。
考考你?
一、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A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B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二、把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文。 A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 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之的哪种用法:
• 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 D、助词无实 义 • E、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F、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义
拓展延伸
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 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 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 少。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 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 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 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 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中心论点: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象征手法: 托物 言志 •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例证、引证 • 修辞手法:比兴对比对偶反问引用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乐府民歌
爱 莲 说
周 敦 颐
爱 莲 说
菊
可爱者甚蕃
陶渊明独爱
牡丹
世人甚爱
3、“菊”和牡丹分别有 什么特征,作者在这里为 什么先写它们?
菊
秋季开花,迎寒 斗霜,清高避世
牡丹
花色艳丽,雍 容华贵
为了起衬托作用
4、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 么“菊”和“牡丹”分别 比作什么人呢?作者对它 们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的 呢? 菊 隐逸者 惜
牡丹
富贵者
厌
课堂检测
一、下列句中红色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1、濯清莲而不妖( c ) A、妖艳 B、妖怪 C、美丽而不端庄 2、香远益清( A) A、更加 B、有意 C、益处 3、亭亭净植( B) A、亭子 B、耸立的样子 C、美丽的姿态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B ) A、玩耍 B、玩弄 C、游玩 5、花之隐逸者也(A ) A、隐居 B、隐藏 C、逃跑 6、花之君子者也 ( A ) A、品德高尚的人 B、地位高的人 C、丈夫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 ——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 正直不苟,豁达大度;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志洁行廉,仪态端 庄,令人敬重而不 敢轻侮。
1、作者写莲花,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从莲 花写起,在写莲花之前之后,作者还写了什 么? 2、作者还写了人们对这些花的态度,分别 是怎样的? 水陆草木之花
• 1.何陋之有?(
)
•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F
C )
D )
•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4.食之不以千里(
B ) E )
A )
• 5.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 6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
四、填空
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斯是陋室 ,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惟吾德馨 , 苔痕上阶绿 。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 。 往来无白丁 , 。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 无丝竹之乱耳 可以调素琴 , 。 无案牍之劳形 引古人自况,陪衬比喻。 5、文末提到三位古人,起什么作用? 阅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