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病句修改练习题ppt课件
初中语文病句修改练习题ppt课件
▪ 这句话由两个判断句杂糅而成:一个以读者为判断对象, 说明这本书的读者是谁;另一个是以“《标准汉语》”为 判断对象,说明这是一本什么书。可修改为:
(1)《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对象是英语国家中国留 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
(2)《标准汉语》是为英语国家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 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材料。
Page ▪ 6
.
6
三、搭配不当(1)
▪ 句子成分的搭配,包括主语与谓语或谓语中心语的搭 配、动词与宾语或宾语中心语的搭配、定语和状语与 中心语的搭配等。
▪ 例:
▪ 他的无畏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的眼前。
(主谓搭配不当,“精神”与“浮现”不搭配。) ▪ 夏天的渠江畔是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渠江畔”与“季节”不搭配,将“季节”改为“地方”。 ▪ 临近期末,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 (褒词贬用)
▪ 修改: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呕心沥血。
▪ 2、因为我们没有解决好班委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因而我们 的工作才无法真正开展起来。
▪ (关联词使用不当)
▪ 修改:因为我们没有解决好班委会成 员之间的关系,所 以我们的工作才无法真正开展起来。
Page ▪ 17
.
17
▪1、记者到学校里采访到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歧义) ▪修改:记者到学校里采访到张老师许多的事迹。 ▪2、王总和李经理多次反复论证这套技改方案。 ▪ (重复多余) ▪修改:王总和李经理反复论证这套技改方案。
习惯。
Page ▪ 13
.
13
▪二 ▪ 1、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 ▪ (主谓搭配不当) ▪ 修改: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提高。 ▪ 2、一部分同学端正了学习目的。 ▪ (动宾搭配不当) ▪ 修改:一部分同学端正了学习态度。 ▪ 3、黑暗中,还听得见连滚带爬的脚步声。 ▪ (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 修改:黑暗中,还听得见凌乱的脚步声。
常见病句类型及其修改方法
.
1
病句的类型
▪ 1、成分残缺:是指一个句子缺少了应有的成分,影响了意 思的表达。常见的是缺主语或宾语。
▪ 2、搭配不当:是指一个句子的各个成分之间搭配不符合语 言习惯。
▪ 3、语序不当:是指句子语序错乱,造成病句。
▪ 4、句式杂糅:两个句子糅合在一起,造成了句子不通顺的 现象。
“突然”和“渐渐地”两个副词,自相矛盾。应删去其中一个。 ▪ 由于生产很快搞上去了,大家的积极性也就大大提高了。
两个分句的因果关系颠倒。
▪ 中国长城是世界上没有的奇迹。 既然世界没有,中国又怎么会有呢。“没有”改为“仅有”。
Page ▪ 5
.
5
二、不合事理(2)
▪ 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 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 病因:应当用两句话说的,放在一起,使句式杂糅了。这 个句子可以改为“江姐在敌人面前表现得坚强勇敢,她的 英雄形象真使我感动啊!”
Page ▪ 11
.
11
六、重复赘余
▪ 在一个句子里,用不同的词语来重复表达同一个意思, 或用了一些可有可无的词语,显得很罗嗦。
▪ 例:
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 到学生手中。 (谓语多余,去掉“进行”)
缺宾语。
例:国家、社会、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动语“保障”后无宾语,应在句末添加“的权利”。
蒙古地处蒙古高原北部,是个以畜牧业为主的。
动语“是”后无宾语,应在句末添加“国家”。
Page ▪ 4
.
4
二、不合事理(1)
▪所谓不合事理,是指句子前后不一致、自相矛盾、 关系颠倒等。
▪ 例: ▪ 过了一会,汽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Page ▪ 18
.
18
▪(七)
▪1、这个商店出售饮料、汽水和啤酒。
▪修改:这个商店出售汽水和啤酒。
▪2、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 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
▪修改:我们的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 作出 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
Page ▪ 19
.
19
一、修改下面的病句。
Page ▪ 15
.
15
▪1、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前后矛盾)修改:今年过节除了脑白金之外就不 收礼。
▪2、能否有健康的身体,关键在于平时多锻炼。
▪(两面与一面不呼应)修改:能否有健康的身体, 关键在于平时有没有多锻炼。
Page ▪ 16
.
16
▪ 1、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
“忌”就是“不能”,后三句中的“不”应该去掉。
▪ 为了避免今后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应尽快健全安 全制度。
“避免”“不发生”就是“发生”,意思完全相反,应去掉 “▪不能”否。努力学习,是我们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去掉“能否”,或在“取得”前加“能不能”。
▪ 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成功”之前应加“能否”)
1.老工人在马路上协助交警保持交通秩序。 2.校园里屹立着一棵棵白杨。 3.运动员以坚定的毅力,跑完了全程。 4.体育场四周,插满了五颜六色的红旗。 5.秋天的田野里,到处能看到果实成熟的景象和 芳香。 6.我一定改正缺点,虚心接受大家的意见。
.
20
7.西湖的春天是游览的好地方。 8.桌子上闹钟走了一圈,一个小时又过去了。 9.阅读课外书籍,我们可以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10.现在,国产电视机的质量增加了,价格减少了。 11.地质队员穿过原始森林和险峻的高山,为祖国寻找矿 藏。 12.我带了课本、纸、笔等文具到学校去上课。
.
21
二、修改病句。
1.小兰每天都要收听电台和电视台的少儿节目。 2.我一旦认识到错误,就坚定地改正。 3.我要改正上课做小动作的不正确的毛病。 4.他经常回忆过去的往事。 5.我们要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 6.这条路结冰了,老大爷走得很艰苦。
.
22
▪ 5、前后矛盾:是指句子表述违背常理,造成前后矛盾的情 况或者前后分句不对应的情况。
▪ 6、词语误用:句子中词语感情色彩与句意不合而造成的病 句,或关 2
.
2
修改病句的方法
▪ 修改病句的方法: 增——增加字词 删——删去多余字词 调——调整字词顺序 换——更换字词
▪ 修改病句的原则:
精改少改,保持原意。
Page ▪ 3
.
3
一、成分残缺
▪误用介词或动词“使”,导致主语残缺。
例:由于进步思想的影响,使他形成了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删去“由于”,让“进步思想的影响”做主语; 删去“使”,让“他”做主语。
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删去“对于”,让“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做主语。
Page ▪ 8
.
8
四、语序不合理
▪ 语序指句中各个成分的排列次序,也指组成复句的各 个分句的排列次序。
▪ 例:
▪ 法国一位外宾在长城上丢失了570元人民币。
“外宾”前的两个定语排列次序不当。应改为“一位法国外宾”。
▪ 今天是艺术节,到处校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到处”是“充满”的状语,应改为“校园里到处”。
Page ▪ 14
.
14
▪(三)
▪1、博物馆展出了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 (语序不当)
▪修改:博物馆展出了刚出土几千年前的文物。
▪2、古往今来,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 不是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结果。
▪ (句式杂糅)
▪修改:古往今来,凡能成就事业,对人 类有作为
的,无不是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
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以毕生的精力完成了《史记》的 编写。 (宾语多余,去掉“的编写” )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的当务之急。(定语多 余,去掉“当前”)
Page ▪ 12
.
12
四、实例分析
▪(一) ▪1、听了校长的报告,使我受到极大的鼓舞。 ▪修改:听了校长的报告,我受到极大的鼓舞。 ▪2、他出生在农民家庭里,从小就养成爱劳动。 ▪修改:他出生在农民家庭里,从小就养成爱劳动的
Page ▪ 10
.
10
五、句式杂糅(2)
▪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 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
(1)、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 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
(2)、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出自一位蛰居海 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之手。
▪ 正如江姐在敌人面前表现得坚强勇敢的形象真的使我感动 啊!
(学习态度不能用提高,可改成“好转”或“改进”。)
Page ▪ 7
.
7
三、搭配不当(2)
▪ 党和国家决定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动宾搭配不当。动词“加快”与宾语“规模”不搭配。 ▪ 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定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去掉“聪明”)
▪ 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 家们的意见。 状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把“严肃”改为“认真”或 “谨慎”。
▪ 他的成绩不仅在全校拔尖,而且在班里也名列前茅。
分句的排列次序不当,颠倒了递进关系,不合事理。应改为: “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班里拔尖,而且在全校也名列前茅。”
Page ▪ 9
.
9
五、句式杂糅(1)
▪ 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造成句子结构混乱,意思表达不清。
▪ 例:
▪ 《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为英语国家中国留学生子 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