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规合一”规划成果分析
一、“多规合一”技术报告
➢研究内容
按照“全域一体”的理念,一是统一发展思路、发展定位、总体布局、总体目标,确保同一区域“多规”在思路、定位、布局、目标上无冲突、无矛盾;二是研究“多规合一”技术标准或导则,分析多规差异,处理好“多规”之间技术规范的统一;三是划定控制线,以及“三生”空间;四是研究空间规划底图,统一边界、范围、用地性质、用地分类标准等。
五是完成人口与建设用地规模、产业发展与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题研究。
➢主要框架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技术路线
第三章现状概况
第四章规划解读与分析
第五章多规差异分析与处理
第六章多规控制线划定
第七章各类规划修改建议
第八章“多规合一”一张图指引
第九章实施保障措施
附:专题研究报告、图册。
二、“多规合一”“一张蓝图”工程
➢成果内容
以“多规合一”技术报告为统领,以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二调”数据库为基础,统一转换“多规”图件坐标系。
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城建、国土、环保、民政、林业、水利、交通、旅游、文物保护等所涉及的用地边界、空间信息、建设项目参数等多元化信息融合到一张1:10000比例尺的图上。
➢框架内容
“一张蓝图”主要明确的是区域“五线”和“三生空间”,其中“五线”是依据空间资源的不同使用功能,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以及产业园区控制线、基础设施廊道控制线、生态安全控制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控制线和文物古迹保护控制线等控制线;“三生空间”是指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三、“多规合一”专项数据库
➢建设内容
按照“多规合一”标准规范,以区域现有的地理信息数据为支撑,以已有编制成果为基础,整合发改、国土、规划、环保、林业等部门的空间数据,建立“多规合一”专项数据资源目录,形成专项数据库,实现核心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整合。
通过建成一个“大数据”数据中心,满足“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应用要求,为相关单位在业务管理、决策分析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撑。
➢主要框架
(1)“多规合一”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包括卫星影像图、中心城区1:2000地形图、其它区域1:10000地形图、行政界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政务电子地图数据等。
(2)“多规合一”规划编制成果数据库
包括土地规划期末地类数据、土地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城乡规划拼合数据、“两规”建设用地差异数据、建设项目布局数据、“多规合一”用地数据、“多规合一”控制线(五线)数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模调入数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模调出数据等。
(3)已有审批管理资料数据库
包括建设项目立项(核准、备案)、建设用地选址意见书、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环评意见、林业意见、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建设用地批准书、集体所有证、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国有建设用地实用权出让、储备用地规划设计条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证等。
(4)其它相关资料数据库
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整治规划图、旅游资源规划图、林地保护规划图、水资源规划图、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等。
图2 “多规合一”专项数据库
四、“多规合一”信息管理平台建设
➢建设内容
在现有信息化基础上,选择安全、高效的地理信息平台软件(GIS)等基础软件,构建“多规合一”业务平台;实现地图操作、信息查询、多规成果质量检查、多规冲突分析、数据共享和交换、统计汇总分析、控制线检测、项目选址辅助决策、多规数据成果管理等功能;提供数据服务和功能服务等。
空间规划信息管理平台它既是支撑“多规合一”工作的“数据中心”,也是服务于各部门业务办理的“服务总线”,统一管理数据服务和功能服务,是满足“多规合一”块状管理的核心。
➢建设框架
空间规划信息管理平台主要实现地图操作、信息查询、多规成果质量检查、多规冲突分析、数据共享和交换、统计汇总分析、控制线检测、项目选址辅助决策、多规数据成果管理等功能,提供数据服务
和功能服务等。
主要包含子系统如下:
(1)成果质量检测子系统
“多规合一”成果质量检测子系统将按照《“多规合一”成果数据标准》、《“多规合一”工作技术指引》的要求,为“多规合一”提供进行成果检查工具,工具提供成果目录规范性检查、核心数据坐标系与图形空间范围检查、核心数据图层命名及结构规范性检查、核心数据属性字段值检查、核心数据空间拓扑关系检查和“多规合一”工作统计表的输出等功能。
(2)成果数据管理子系统
面向全域的“多规合一”数据库管理人员,基于C/S架构,实现各辖区“多规合一”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规划编制成果数据、审批管理数据、其它相关数据的数据输入、输出、入库及动态更新管理等,具体包括地图操作、数据查询、数据统计、空间分析、数据编辑、数据输出、空间数据入库、空间数据更新等功能。
(3)冲突智能检测子系统
该系统提供规划之间的“多规”冲突检测分析、控制线检测、旅游资源开发时序检测等功能,系统提供按任意范围、行政区划范围等条件对多规之间、多规差异图斑数量、涉及面积等进行统计,以表格、柱状图、饼图、专题图等多种形式直观展示差异情况,并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用地协调台账,进行差异情况初步处理意见,得出:增加规模、核减规模、修改用途、暂不处理等统一的处理措施。
(4)辅助决策支持子系统
基于“一张图”的基础上,实现“多规合一”各类成果的展示与
分析。
集中管理“多规合一”编制成果和相关局委办的审批信息,为建设项目的审批提供图形浏览、规划信息查询、规划成果查看、辅助决策、项目辅助选址、统计报表、打印输出等协同办公所需的信息和功能。
(5)数据共享交换子系统
通过“多规合一”数据共享与交换子系统实现以下功能:一是“多规合一”规划编制成果数据在各辖区发改、规划、国土等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共享交换;二是将“多规合一”数据成果和相关功能以服务的形式进行共享与发布、注册与申请、审批与管理;三是平台提供标准的服务接口,方便与“多规”部门或政务中心现有的或新建的业务审批系统进行耦合与集成;四是从技术层面上完全支持今后与环保、林业、交通、市政、水利等专业规划“多规合一”一张图的集成;五是为规划业务审批系统的建设提供共享基础。
(6)“多规合一”协同工作平台
横向覆盖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建立区域共用的协同工作平台。
针对“多规合一”运行管理要求,整合各部门审批业务,审批业务再造,实现“多规合一”业务并联审批。
秉着共建、共享、共用原则,通过“多规”协同业务平台实现与发改、国土、规划等部门的数据对接,融合多个部门相关规划数据和审批数据,实现多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7)“多规合一”配套业务系统
针对“多规合一”运行管理要求,各部门在已有业务系统的基础上,分别进行改造或新建,实现与“公共平台”的对接,形成多个新
的业务系统(发改、国土、规划)。
各部门业务子系统不仅是部门业务办理的系统,还是“多规合一”协同应用的根基。
(8)“多规合一”综合监管系统
“多规合一”综合监管系统作为协同工作平台的一部分,主要用来对各部门的项目审批业务行为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对各部门的行政效能进行科学定位的评价,进而提高各部门行政效率,提高行政透明度。
(9)“多规合一”建设项目管理系统
本系统对项目数据进行标准化归档,实现按项目来源实现政府、企业用户的在线信息填报和审核,政府项目管理系统根据内部数据共享机制,实现项目的上报和下发,推动项目调度和监管,项目图文信息关联查看、准确、实时的跟踪把控项目进展,为项目管理提供辅助决策。
(10)移动办公系统
在统一“多规合一”平台基础上,建设完成移动办公系统,实现手机和电脑的联合信息化办公,弥补电脑固定场所办公的束缚。
主要实现功能包括:系统登录、在办信息浏览、在办信息图文一体化查询、规划信息移动端查询、“多规合一”通知公告、日程管理、今日提醒、法律法规、通讯录等功能。
图3 空间规划信息管理平台总体框架图
五、“多规合一”实施保障
➢ 主要内容
依据国家、省有关规章及行业标准规范,规范并完善规划标准技术体系和空间管理法规体系;研究协同办公模式,构建业务联合审批体系;优化区域规划管理相关政策环境,建立协调运行保障机制, 从而为区域“多规合一”规划编制及规划管理、空间管制提供安全平稳的运行环境。
➢ 体系框架
(1)规划标准技术体系建设
依据国家、省有关规章及行业标准规范,制定适用的、开放的、先进的标准化体系,包括《区域“多规合一”一张图数据标准》、《区
域“多规合一”数据入库标准》、《区域“多规合一”用地分类衔接标准》、《区域“多规合一”数据处理标准》、《区域“多规合一”平台服务接口标准规范》、《区域“多规合一”规划信息交换与共享规定》等标准规范。
(2)空间管理法规体系建设
制订规划管理办法,从“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的角度重新梳理规划体系,同时针对各类规划的制定、实施和修改等环节提出应遵循的程序要求,从而推进规划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通过地方立法, 规范范围调整、变更相关事宜,强化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3)业务联合审批体系建设
针对区域规划管理、空间管制相关制度的不足和空白,制定规划衔接、数据共享、规划审批、业务联动、平台运行、监督监管、绩效考核等相关的管理制度,为区域科学发展、科学规划提供制度保障。
(4)协调运行保障机制建设
考虑“多规合一”规划编制工作的现实需要,完善实施机制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建立一个以区域“多规合一”成果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为核心,以各辖区领导为辅助的统领性机构,推进“多规合一”高效、协调实施;二是建立多部门间的联动协调机制,依托“多规合一”信息管理工作平台,确保“一张图”成果牵引下法定规划实施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