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规合一”建设思路与成果
制线管理、平台运行、工作领导组议事规则等,一方面为保障“多规合一”长效运行提供政策 支撑和规范指引;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项目生成机制。
信息平台展示—地块控制线检测
22
22
(六)优化“一套审批流程”,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依托“一张图”和“一个平台”启动审批制度改革,结合实际,拟定《建设项目生成管理办
法》、《建设项目生成国土用地调整工作实施细则》和《 “多规合一”管理若干规定》等文件 ,建立项目策划生成机制。
4
要基础,在全国28个市县试点开展“多规合一”。
城乡 规划
两 图 合 一 底 线 管 控
4
(二)“多规合一”的内涵与要求
“多规合一”是指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依据,加强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环境保护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确保各类规划确定的保护性空间、开发边界、城 市规模等重要空间参数的一致,并在统一的空间信息平台上建立控制线体系,以实现优化 城乡空间布局、有效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目标。 “多规合一”基本工作内容
生态控制线:生态功能红线、林业生态红线、水功能区域、河岸线等相
关规划充分协调与衔接。
基本农田控制线: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基础 城市增长边界控制线: 产业区块控制线
二级控制线
绿线:城市绿地控制线 蓝线:城市水体控制线 黄线:公共设施控制线 紫线:文化保护控制线
15
15
(二)形成“一张蓝图”,实现三生空间统筹发展
一张规划蓝图
• 生态控制线 • 基本农田控制线 • 城市增长边界控制线 • 产业区块控制线 • ……
一套项目库
• 省市重点项目
一个信息平台
• 规划、发展改革、国
一套协调机制
• 一张图动态化更新机
• 区县重点项目
• 部门策划项目
土、环保、林业等部
门的规划数据、基础 地理数据、审批数据 (2000国家大地坐 标系)
民生和基础设施项目 建设。 形成一张蓝图, 作为中长期目标与规 划实施管控手段。
城区控制线体系
17
17
(三)建立“一个项目库”,实现项目无冲突落地
在省、市、县及各部门的建设需求下,结合新型城镇化“十三五”建设计划项目库、2017
年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及 “十三五”规划正式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表、近期建设与扩容提质项目 等,搭建市区联动的重点建设项目库,保障经筛选后的民生和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落地实施 。
规划部门在发改项目生成过程中的全过程参与与空间技术支持 9
9
二、 “多规合一”的工作方案
(一)工作组织 (二)工作思路与内容
(一)工作组织
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办公室
1、领导小组
负责全市多规合一工作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2、领导小组办公室
挂靠在市规划局,负责多规合一工作具体实施
专责小组
3、专责小组
负责“多规合一”过程中的具体协调工作和技术工作。成员由
设项目落地影响分析。
“两规”差异图斑对比分析图
13
13
(二)形成“一张蓝图”,实现三生空间统筹发展
1.摸清“多规”差异情况
将生态控制线和现状建 成区进行叠加分析,梳理出 建态控制区叠加图
14
14
(二)形成“一张蓝图”,实现三生空间统筹发展
2.建立控制线体系
一级控制线
信息平台展示—建设项目查询 19
19
(四)搭建“一个信息平台”,实现规划信息共享
在一张图的基础上,搭建“多规合一”信息平台,一方面实现空间信息共享,另一方面开展项目
生成和审批的业务协同作业,支持流程再造,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信息平台展示—地块“两规冲突分析” 20
20
(四)搭建“一个信息平台”,实现规划信息共享
一、“多规合一”的内涵与意义
汇报 内容
二、 “多规合一”的工作方案
一、“多规合一”的内涵与意义
(一)工作背景 (二)“多规合一”的内涵与要求 (三)当前“多规”存在的核心问题 (四)推进“多规合一”的意义
(一)工作背景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生产空
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2013年12月,习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 “要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限定城市发展边界、划定
1.解决规划“打架”问题,盘活存量建设用地 2.解决项目落地难问题,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利用盘活的建设用地,优先保障项重大民生和公益性基础设施落地。 3.确立底线管控思维,明确生态底线和开发边界
突出底线思维,衔接落实各类规划的“底线”和“红线”,正确处
理人与自然关系,确定建设与保护空间,划定生态控制线和建设用地增 长边界,明确城市发展的合理容量。 4.解决信息不共享问题,促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通过建设信息管理平台,加强对国土、规划、发改委等各部门信 息化资源的有机整合,为“多规合一”沟通协调提供信息支撑。
1.空间规划不衔接,建设项目落地难 建设用地因只符合一种规划不
能直接使用,影响项目落地实施,导
致土地资源浪费。
6
6
(三)当前“多规”存在的核心问题
2.生态边界不统一,环境底线保护难
不同规划生态用地保护边界不一,建设项目侵占生态
用地时有发生。 3.信息资源不共享,公众参与程度低 • • 各部门信息管理平台不对接,无法实现在一个平台上 规划信息不透明,公众参与形式单一被动,影响政府
信息平台展示—地块控制线检测
23
23
汇报完毕,谢谢!
制
• 控制线联动管理机制 • 信息平台运行机制 • 行政审批改革
5
5
(三)当前“多规”存在的核心问题
我国涉及城市空间管理的部门包括发改、规划、国土、环保、林业、交通、水利等,由于
各部门的规划分别编制,规划主体、法理基础、技术标准和规划期限不尽统一,导致规划 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协调,影响城市政府的空间统筹力度和规划实施效果。
查阅一致的信息,降低规划编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公信力。 4.项目审批不高效,行政许可流程长 • 项目前期生成工作缺乏空间统筹和充分协调。建设项 目直到进入后续审批环节才发现各部门之间的空间规划不 符等诸多问题,项目业主来回协调,导致建设项目选址难、 落地难、投资成本增高 。
7
7
(四)推进“多规合一”的意义
2.建立控制线体系
控规
总规 土规
发改 环保 林业 市政 地形
产业区块控制线
动态 更新
城市增长边界模控制线
双向 协调
近期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线
基本农田控制线
……
生态控制线 16
16
(二)形成“一张蓝图”,实现三生空间统筹发展
3.形成一张蓝图
在强化底线管控 的前提下,盘活建设 用地,土规中期调整
新增建设用地,保障
8
8
(四)推进“多规合一”的意义
5.建立基于“多规合一”的项目生成机制,实质性缩短行政审批时间 “项目生成”是指在项目审批前期,依托“多规合一”的空间信息平台和空间管理平台, 建立以发改、规划、国土等部门为主,多部门协同的协调机制,统筹需求、空间、能力三要素 ,明确投资、预选址、用地指标等条件,推进策划生成的项目可决策、可落地、可实施,为项 目的后续审批提速创造条件,充分落实政府的空间发展意图。
现状基 本农田
红线叠差异分析
调出基 本农田
红线叠控规
调整前项目红线叠加土规分析
调整后的项目红线叠加基本农田
18
18
(四)搭建“一个信息平台”,实现规划信息共享
在一张图的基础上,搭建“多规合一”信息平台,一方面实现空间信息共享,另一方面开展项目
生成和审批的业务协同作业,支持流程再造,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技术单位
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各抽调相关人员组成。
11
11
(二)工作思路与内容
一张
蓝图
一套审批 流程
一个项目 库
多规合一
一套协调 机制
一个信息 平台
12
12
(一)形成“一张蓝图”,实现三生空间统筹发展
1.摸清“多规”差异情况
将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叠加分析 ,梳理出地块差异,重点建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空间规划体系
一 张 蓝 图 发 展 引 领
城市生态红线,一张蓝图干到底”。
2014年8月,住建等四部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市县“ 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多规合一”是 建立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空间规划体系的重
发展
规划
土地 规划 多规 合一 环保 规划
在一张图的基础上,搭建“多规合一”信息平台,一方面实现空间信息共享,另一方面开展项目
生成和审批的业务协同作业,支持流程再造,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信息平台展示—地块控制线检测 21
21
(五)建立“一套协调机制”,提高城市治理能力
通过建立一套保障“多规合一” 工作的体制机制,包括规划编制、“多规”数据更新、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