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无锡市锡山区失地农民再就业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刘晨婷
时间:2011年 2 月10 日
地点: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
正文:
一、根据对本地区的调查了解以及数据调查,可以列出下表显示锡山区
失地农民人员分布情况。
注:(1)二段龄:指男16周岁以上及50周岁、女16周岁以上及40周岁。
的人员;三段龄:指男50周岁以上,女40周岁以上的人员。
(2)历次征地:即历次被征地农民,是指1982年5月14日《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实施以来至《锡山区征用土地补偿安置历史问题处置试行办法》实施(2004年6月1日)以前批准征地的并已按当时规定进行补偿安置以及采取发放生活补贴等其他方法解决失地失业困难且生活基础及户籍在本地农村的被征地农民。
(3)新征地:即新被征地农民。
二、失地农民就业分布情况
目前,全区失地农民已实现就业46981人,占失地农民总数的92.37%。
其中充分就业38829人,自由职业5081人,充分就业率已达91.99%;外出务工1022人,本地务农2726人,本地二、三产业就业43233人。
具体情况下表已列出。
三、失地农民失地分布情况
目前,全区共有失业和不充分就业的失地农民6952人,占总数13.67%。
其中失业失地农民3881人,占总数的7.63%。
失地农民失业人员主要分布在40~50周岁之间。
具体下表已列出。
四、无锡市锡山区失地农民再就业情况分析:
从锡山区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来看,呈现总体稳定、难度递增的特征。
(一)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1、就业人数不断增加。
通过落实就业优惠政策,历年新增失地农民就业人
数稳步上升。
2、就业培训扎实推进。
我区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工作培训逐年加强,特别是
技能培训得到扎实推进。
3、第二年龄段保障水平逐步提升。
(二)就业难度不断增大,主要有以下原因:
1、就业愿望不高。
无业失地农民中要求就业人数比例较低,一方面,大部
分40岁以上家庭妇女,因家庭等原因没有外出工作的意愿;另一方面,部分失地农民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农民”意识,就业观念存在偏差,
并且非工资性收入较多,虽然有就业愿望,但是也不愿从事低工资、规
范化的工作。
2、就业能力不高。
无业失地农民在就业能力上总体呈现“二低一高”的现
象,即文化程度低、技能水平低、年龄层次高。
而企业对低层次劳动力
需求量的增长幅度逐年减少,且都雇佣外来相对年轻的劳动力,本地失
地农民实现就业难度增加。
3、就业稳定性不高。
据调查,不充分就业人员多数从事的都是不固定、临
时性的工作,就业的稳定性不高。
五、无锡市锡山区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启示
(一)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必须遵循城市化原则。
(二)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就必须遵循城乡统筹原则。
(三)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必须遵循平等原则。
总之,为了更好的发展经济,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必须加快城市化的步伐,丰富就业岗位,健全责任机制,提供保障制度。
相信经过政府和自身的努力,我们的生活都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江苏农保信息》(2008年第三期)
《就业动态》(2010年第28期)
《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历次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意见》
《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