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人物事迹创业在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在世界各国,创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
在这个创业时代里里,很多创业人物的事迹在影响着我们。
那么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创业人物事迹,就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创业人物事迹一:3000万到身家910亿,27岁创业,他是全球第一狂人他有“全球华人第一狂人”、“财富黑马”、“中国厚待员工第一人”之称。
在国内他首创了BT模式,被誉为“中国BT模式鼻祖”。
从他3000万创建太平洋公司,到他如今身家高达910亿,在这财富爆炸式裂变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真相?80年代,在江苏淮安,还是高中语文老师的严介和,就已经显露出了他的“不安分守己”。
1986年,26岁的严介和离开中学教师的岗位,去当地国有企业当临时工。
第二年,严通过公开竞争承包了一家当地的乡镇企业,开始创业。
1992年,严介和辞职注册了自己的建筑公司,紧接着承接的南京绕城公路建设项目是严介和自己创造出的打开“省门”的机遇。
因为这个项目,他挖掘到他人生中真正的第一桶金800万元,由此开启了他的太平洋时代。
为了能够在政府心中留下良好的形象,他甚至提出了“亏五万不如亏八万”的经营思想。
一百四十天完成的工程量,只用了七十二天就干完。
业主大吃一惊,检测结果质量全优!“吃亏”是富,第二年工程指挥部便放放心心地把1000万的工程交给了严介和。
2002年以前,严介和一直不声不响地在路桥建设业内“掘金”。
这以后,他开始与许多地方政府部门打得火热,陆续收购、托管了31家亏损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集团旗下的成员企业达到115家,严介和因此获得了大量市政工程建设项目。
严介和找到了一条发财捷径——通过收购业绩不佳的国有企业,从而博得当地政府的好感,进而在当地的市政工程中分得一杯羹。
收编亏损国企,不仅验证了严介和“吃亏是富”的座右铭,更让严介和与政府走得更近。
“重组前的国企连一根火柴棒都不值,但我要将一个极端差的企业做成极端好。
”严介和称。
就拿ST纵横来说,当时严介和付出的成本5亿至10亿元。
表面看来好像吃亏了,实际上最终赚的钱更多。
直到2002年,太平洋集团的年产值也不过20亿元,真正令严介和的身家急剧膨胀的是2005年初开始的一系列对国有企业的并购。
严介和已成功收购了31家国有企业,涉及资产总额达60亿元。
仅一年内以年产值不过20亿元的身家去收购高达60亿元的国有资产这一项,其财技就非常人能及。
“BT”模式,让财富极具暴涨2002年,白手起家的注册成立太平洋。
虽然前面已有一定的原始积累,当时的个人财富不会超过3000万元。
个人财富以几何级数裂变般暴增的起点,源自大规模复制自己垫资为地方政府兴建暂时无力兴建的基础设施项目,即“BT”模式。
第一次采用BT模式运作基建项目始于1996年。
当时,位于经济欠发达苏北地区的宿迁市政府希望建立一条南北走向的市府大道,但市财政又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就由太平洋垫资上马。
从宿迁一役以后,太平洋就将“BT”模式迅速复制到全国其它经济欠发达地区,至今共承接了近2700亿元的订单。
按照设想,太平洋基础设施的单子要在2008年前突破5000亿元。
有人说,严介和的成功在于他坚持“吃亏”是富和经商游走边峰,他的不“循规蹈矩”、不按“规矩”行事为他创造一条不同寻常的财富之路。
虽然许多人对其一年增长百亿颇有质疑,但不可否认严介和的财技很有过人之处。
2015年,胡润百富榜,严介和与他的儿子严昊,家族资产高达910亿。
创业人物事迹二:初中毕业从800元到168亿:奥飞娱乐蔡东青的传奇创业史2009年9月10日,奥飞动漫顶着“中国动漫第一股”的光环顺利上市。
上市后,蔡东青也成为了亿万富豪,2012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蔡东青以43亿元身家位列富豪榜第222位,而去年2015年更以168.3亿元位列富豪榜第72位。
地道的农家娃,到坐拥168.3亿元(2015年福布斯富豪排行榜数据,单位为人民币)的富豪,动漫第一股——奥飞动漫董事长蔡东青的经历颇具传奇,可以说,是一部典型的中国沿海企业家的奋斗史。
没有华丽的简历,也没有煊赫的身世,更没有令人艳羡的学历,蔡东青身上有的是上一代沿海企业家明显的风格:低调、务实、智慧、坚韧、变通。
为外界津津乐道的是,蔡东青把每一次失败都转化为获得更大成功的转机。
因此他也常常自称是“失败的赢家”。
令很多人好奇的是,一个初中毕业、文化水平并不高的小伙子是如何成为一家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的掌舵人?生产“小喇叭”起家1969年,蔡东青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是老实的庄稼人,祖父早年在新加坡做生产,后回乡务农。
70年代初期,蔡东青的两个弟弟相继出世,一家人的生活就依靠父母在田地干活,用收成去换回所需。
日子十分艰难。
1986年,蔡东青初中毕业,面临选择,是继续读书、还是帮助家里挑起生活的重担。
说是选择,其实也别无选择,书是无钱再读了,17岁的蔡东青开始寻找适合自己做的事。
80年代中期,潮汕大地已吹遍改革之风,光是澄海西门,蔡东青所住的附近管理区,就有许多个家庭手工作坊,生产塑胶玩具、塑胶制品。
这些作坊规模不大,设备简陋,但所生产的—些制品却很有销路。
蔡东青动心了,他想自己也可以来仿效,别人能做我就能做。
东凑西借,蔡东青用800元购置了一台老式铸塑机,用人工手压完成操作。
生产什么,蔡东青也有了目标:塑料小喇叭。
这是一种可以吹出声响的玩具,适合低幼儿童。
因为左右邻居多数都生产小喇叭,所以开工之后,蔡东青便在琢磨,如何能提高质量,超过周边这些先他一步的人。
蔡东青跑到孩子堆里,仔细探听孩子们的想法。
有一天,一个两三岁的男孩因吹不响手中的喇叭而急得哇哇哭,蔡东青连忙将自己生产的一支吹得很响的喇叭给了男孩,男孩子破涕而笑。
蔡东青知道了,喇叭最重要的是音色好、音量大,同时颜色也要鲜艳、漂亮。
这些都成为了蔡东青严把质量关的标准。
果然,蔡东青的小喇叭吹响了,周围的客户、销售商都找上门来订货。
在为外地客户托运货物时,蔡东青又一次捉摸,别人都是一箱装2000支喇叭,我是不是可以装多一些呢?经过试验,蔡东青的货箱里装的喇叭是4000只,从而降低了一半的运费。
蔡东青的家庭小作坊虽然极其简陋,但效益却相当不错。
初次涉足商海,蔡东青对自己的成绩还是满意的。
这一次,蔡东青与朋友合作,开办了—间较大规模的工厂,但蔡无奈由于两人思路不和、产品不对路,投资全部赔光,蔡东青经历了人生第一次失败的打击。
结果合作失败,蔡东青赔进了前一段自己辛苦赚来的利润。
沮丧之余,蔡东青意识到自己是一时冲动、不够冷静;同时也更坚定了继续走玩具生产这条路的信心。
仿制义乌“大喇叭”获创业第一桶金第一次失败打击后,蔡东青一度感到迷茫,不过,坚韧的他并没有放弃。
通过仿制义乌生产的大喇叭,产品迅速成为市场的香饽饽,订单纷至沓来。
这次成功也给蔡东青积累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从1987年、1988年到1990年间,蔡东青开始生产大喇叭,他又回到了早两年的状态中,对产品质量—丝不苟,对市场销路及时掌握。
生产、销售—直顺利。
两三年时间,蔡东青赚回了一定的资本。
发展有了一点小规模,蔡东青开始思考该如何定位自己的工厂,也就是说,选择什么项目开发、上马。
喇叭虽然吹得响,也只是喇叭。
这时,日本的四驱车技术传到中国,玩具市场也有人开始生产四驱车。
得知这一信息,蔡东青立即赶到省城广州,在各大商场儿童柜台前考察。
果然,四驱车已赫然上架,前来询问、打听的家长很多。
蔡东青想到一位前辈告诉他的话:“必须领先用优质、高档、新颖的产品去占领市场,如此方可赢得市场。
”蔡东青感到这一优质、高档、新颖的产品就是四驱车。
嗅到四驱车风潮虽蔡东青将四驱车引进到内地市场,产品一炮而红,深受青少年喜爱。
但,面对全国成百上千家玩具制造企业,一个四驱车很容易就可以被仿制。
如何让产品脱颖而出?蔡东青敏锐意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通过举办四驱车大赛,蔡东青的四驱车热销全国,年销售破亿元,占同类产品五成市场。
1992年,蔡东青办起了颇具规模的“奥迪塑胶玩具厂”。
奥迪——奥妙、智慧的启迪,这是蔡东青为自己企业树的名、定的位,也由此拉开了奥迪走上以高科技为指导的玩具生产之路。
也许是“奥迪”这名起得好,也许根本就是蔡东青预测市场极其准确,奥迪四驱车推出后,立即在玩具市场引起极大反响,受到青少年的喜爱。
“奥迪四驱车”是根据机械原理,利用干电池作动力,在设定轨道上,驱动四轮高速行驶的一种儿童智力玩具。
外观设计精美灵巧,形态逼真多样,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真正做到启迪智慧。
产品是有价值的,但在产品的定位上,蔡东青的考虑是满足大众消费群体,应具有普及型、教育型、智力型,同时还必须大众化。
产品的定位及推广,蔡东青同时进行,尤其对推广工作格外重视。
如何让全国的青少年朋友都能认识这一有益身心健康的玩具产品呢?蔡东青苦苦思索。
这一晚,电视里播放法国一级方程式汽车大赛的节目给蔡东青带来了灵感,何不也举办一场四驱车大赛,让青少年朋友都来参加呢?这既是一次产品宣传,又是一次很好的社会活动。
主意一定,蔡东青找来几位负责人,将想法说出来,请大家补充意见,并且落实方案。
两天后,四驱车大赛方案出来了,蔡东青就其中一些细节作了修改,立即交到厂有关人员手中。
“1995年全国少年四驱车大赛”正式拉开筹备序幕。
这次耗资200多万元的大赛,经过精心组织安排,在全国28个城市组织了近60万人次参加。
1995年10月1日,正逢国庆节,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四驱车高手汇集在广东省电视台演播大厅,进行最后的总决赛。
中央电视台作了转播,盛况空前,奥迪掀起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奥迪四驱车旋风。
一时间,孩子们在谈四驱车,家长们在谈四驱车,媒体也大谈四驱车,最受影响的当算是国家体委的有关领导。
经过认真调查,体委认为这是一项有益身心健康,有利于普及科学知识的活动,并决定将奥迪四驱车大赛列入全国少年车模常设项目,即每年举办一次,定名为“奥迪杯全国少年四驱车冠军赛”。
1996年是“冠军赛”的第一年。
在全国24个省市近80万学生参加比赛后,150多位来自全国各省市的学生选手云集北京西城区体育馆进行总决赛。
比赛进行了3天。
颁奖会上,中国奥运会秘书长、国家体委宣传司司长、新华社副社长,以及共青团、国家教委的有关领导都到会并讲了话。
作为主办者之一的奥迪老总蔡东青也在颁奖会上讲话。
北京各主要媒体都前来采访、报道。
平生第一次面对这么多人、这么多镜头,第一次站在这么高规格的会场讲话,蔡东青显得很激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智力玩具生产企业,奥迪应为中国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为素质教育器材的发展,做出自己应做的贡献。
”随后,蔡东青力排众议花重金引入日本动画片《四驱小子》,这也让蔡东青首次接触到了动漫产业,为他后来的转型埋下伏笔。
动画片的热映带动了产品的热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