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必修2课题10: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两大定律
必修2课题10: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两大定律
(4)细胞学基础: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后期。
[解惑]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基因行为特点:
(1)同时性: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同时进行。
(2)独立性: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
3.能够利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解决相关遗传
问题
1.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科学思维——归纳演绎:解释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总结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科学探究——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研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探究不同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
4.社会责任——解释、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遗传问题
(2)每一代不同类型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不同配子结合机会相等。
(3)所有后代都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且存活率相同。
(4)供实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
【深挖教材2】人工去雄的目的是什么?应在什么时期进行?
提示:防止自花传粉;花未成熟时。
【深挖教材3】
(1)“演绎”是否就是进行测交实验?
提示:“演绎”是理论推导,即设计测交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并非进行测交实验。
7
显性纯合致死(AA、BB致死)
AaBb∶Aabb∶aaBb∶aabb=4∶2∶2∶1,其余基因型个体致死
AaBb∶Aabb∶aaBb∶aabb=1∶1∶1∶1
8
隐性纯合致死(自交情况)
自交出现9∶3∶3(双隐性致死)
自交出现9∶1(单隐性致死)
1:1:1
1
4.验证(测交的遗传图解)
[解惑]测交后代的性状及比例取决于杂种子一代产生的配子及比例。
3.结合农业问题,牲畜生产等植物、动物问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应用是高考的常考题型,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常考常新。
【预测题型】选择、分析、设计
1.说出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2.基本概念:相对性状、等位基因、性状分离、性状自由组合、基因型、表现型。
3.为了解释性状分离现象、性状自由组合现象及其比例,孟德尔提出了哪些假设?
(4)受精时,不同种类的雌雄配子之间的结合是随机的。
4.演绎过程
5.验证假设——测交实验
(1)目的:验证假设是否成立
通过验证F1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来体现
(2)方法:F1×隐性类型
F1高茎×矮茎
↓
子代高茎矮茎
1 : 1
(3)遗传图解
(4)测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能够真实地反映F1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从而验证了分离现象的存在.
全国卷考情
2018·全国卷Ⅱ(32)、2018·全国卷Ⅲ(31)、2018·全国卷Ⅰ(32)、2017·全国卷Ⅲ(32)
课标导航
1.理解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包括选择材料、选用科学方法、进行统计处理实验结果等;
2.理解基因的分离规律,包括选材的原因、杂交的方法、对现象的解释与验证、定律的提出等。
想一想若黄色皱粒(Yyrr)与绿色圆粒(yyRr)杂交,则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何?
5.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时间、范围——得出结论
(1)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如图)
(2)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范围:有性生殖的生物,真核细胞的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无性生殖和细胞质基因遗传时不遵循。
12:3:1
2:1:1
即A__B__和A__bb或A__B__和aaB__的表现型相同
6
根据显性基因在基因型中的个数影响性状表现(数量遗传)
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4∶6∶4∶1
AaBb∶(Aabb、aaBb)∶aabb=1∶2∶1
(3)普遍性:自由组合定律广泛存在于生物界,并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
思维拓展
(1)配子的随机结合不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而不是受精作用时。
(2)自由组合强调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一条染色体上的多个基因也称为非等位基因,它们是不能自由组合的。
③遗传系谱和遗传图解的比较。
考纲:
最新考纲
细解考点
核心素养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2.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1.说明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实验及科学方法
2.理解并说出基因的分离定律
3.能够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解决相关遗传问题
1.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基因的分离定律
2.科学思维——归纳演绎:解释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总结分离定律的实质
☆Xb雄配子致死XBXb×XbY
↓↓
XBXbY后代没有雌性
☆非等位基因间有相互作用的关系
双杂合的F1自交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分别为9∶3∶3∶1和1∶1∶1∶1,但如果基因之间相互作用及出现致死等原因,会导致自交和测交后代的比例发生改变。根据下表中不同条件,总结自交和测交后代的比例。
序号
特值原因
自交后代比例
3.理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包括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结果的解释、验证及定律的提出等。
高考定位
1.基因的分离定律是经典遗传学的基础和重点,是高考生物考查的重点,在近几年的试题中考查频度高、分值大、难度大、属于高考命题的难点;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高考生物考查的另一重点,高考对其考查常与分离定律结合进行综合考查;
4.教材7页[技能训练]——获得纯种的两种方法——连续自交和分别留种分别种植方法。
5.教材8页练习一中2、3题和二中1题,经典题目动笔做。
6.教材30页中基因分离定律的现代解释。
7.教材9页[问题探讨]——关注动物和植物杂交育种的区别:
(1)F1自交(植物)或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动物);
(2)鉴定并保留纯种——植物连续自交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动物采用测交鉴定选出纯合子。
P纯种高茎×纯种矮茎(纯种亲本杂交)
↓
F1高茎(无性状分离)
↓⊗
F2高茎 矮茎(有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3:1)
比例3∶1
2.提出问题:为什么F2的性状分离比都接近3:1 ?
3.提出假设(假说)
(1)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
(2)在体细胞中,一种性状:两个遗传因子(成对)
(3)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所以,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
(2)测交法可用于检测F1基因型的关键原因是什么?
提示:孟德尔用隐性纯合子对F1进行测交实验,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含隐性基因的配子,分析测交后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即可推知被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从而检测F1的基因型。
【深挖教材4】F1产生雌雄配子比是不是1∶1?
提示:F1产生雌、雄配子中A、a基因组成的配子比例都为1∶1,雌、雄配子的比例不是1∶1,雄配子数远多于雌配子数。
②两大定律与减数分裂的联系。
③两大定律与育种实践和人类遗传病的联系。
④伴性遗传的特点及有关概率的计算。
⑤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法的实验思想。
(3)考查题型
①选择题考查两大定律的简单计算、适用范围及一些基本概念。②计算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概率问题。③实验题考查显隐性性状,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及基因位置的确定。
1YYRR1YYrr 1yyRR1yyrr
2YYRr2Yyrr 2yyRr
2YyRR
4YyRr
(3)9:3:3:1
P:YYRR×yyrr重组性状:6/16亲本性状:10/16
P:YYrr×yyRR重组性状:10/16亲本性状:6/16
(4)偏离现象
☆致死3:1→2:1显性纯合致死
AA 2Aa aa 2Aa aa
(二)自由组合定律
1.前提条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2.假说:由体细胞产生配子时,在控制一种
性状的两个遗传因子分离的同时,控制不同
种性状的遗传因子之间自由组合。
3.遗传图解
(1)
双杂合=1种×4/16一纯一杂=4种×2/16双纯合=4种×1/16
(2)双显一显一隐双隐
黄圆黄皱绿圆绿皱
F29YR3Yrr 3yyR1yyrr
8.教材11页[思考与讨论]——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9.教材12页练习中二拓展题,很经典。
10.教材14页自我检测中二和三,题目很有代表性。
一、孟德尔遗传定律适用范围
能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能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核基因
二、两大定律的内容
基因的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的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彼此分离.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独力地遗传给后代.
(5)发
①若要验证或体现分离现象的存在,必须用杂合子,不能用纯合子。
②测交时,如果没有隐性类型,用杂合子也可以替代(不叫测交);验证植物显性类型的基因型用自交.
6.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发生时间——得出结论
(1)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如图所示)
(2)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技法提炼——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方法——基因分离定律的鉴定方法要依据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来确定。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其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三、两大定律的形成
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设→若假设成立,形成定律
(一)分离定律
1.发现问题: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
4.写出一对(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过程图解和遗传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