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乡土地理案例教学的应用探究——以“工业区位及其变化”教学为例

高中乡土地理案例教学的应用探究——以“工业区位及其变化”教学为例

高中乡土地理案例教学的应用探究——
以“工业区位及其变化”教学为例
摘要:高中地理教学需一定体现家乡特色、贴近学生生活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

本文从乡土地理案例的开发原则、设计及应用、相关教学思考三方面入手探究如何将乡土地理素材运用到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乡土地理;案例教学;工业区位
乡土地理是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习的内容,是区域地理教学中的一个特定的科学概念。

将家乡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资源与高中地理知识相结合形成案例素材应用到地理教学中即为乡土地理案例教学,它将学生带入现实情景中去思考地理问题、分析地理问题、探索地理问题的解决之道。

因此,乡土地理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以增强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一、乡土地理案例的开发原则
乡土地理案例教学是地理案例教学的一种,其案例在开发与设计时同样要遵循教学案例的真实性、典型性、时代性、科学性、启发性等原则,此外,与乡土地理相结合的教学案例还应注意地方性、适应性和教学性三个原则。

1.地方性原则
乡土地理所选取的素材资源来源于乡土的区域地理范围内,具有地方性特点,如自然地理与其他区域的差异性,人文地理方面所拥有的一些地方特色内容。

强调地方性原则,一是利于加强学生对地方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二是学生在参与到本地区自然环境的考察与人文活动的探究时,可以了解一些家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之以后成为家乡建设者打下基础。

2.适用性原则
一是要适用于地理课程标准要求,选取的乡土地理案例须是符合地理课程标准要求的案例,学生能以此为分析点展开相关地理问题的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地理核心素养;二是要适合学生的学情,既要使乡土地理案例与国家统编教材相适应,又能难易度适中促进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的理解。

乡土地理案例的开发主要针对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这样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效率。

3.教学性原则
乡土地理多源自地方报纸、网络、新闻及地方文献资料等,这些素材并非直接针对地理教学,所以应对这些素材进行修整加工,并尽量配以适当的图片。

因课堂时间的限制,案例要简练直观,内容不仅要贴近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能解决遇到的问题,而且要具有启发性,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启发地理思维。

二、乡土地理案例的设计及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乡土地理案例启发学生层层思考,既加深了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又提高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乡土地理案例的应用,不仅教师能更好地落实课标理念,学生也能提高其地理思维能力与地理核心素养。

以下为笔者使用“莆田制鞋产业”的乡土地理案例来完成人教版地理第二册“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第一课时教学的案例设计与应用。

三、乡土地理案例教学相关思考 1.乡土地理案例教学的规范化
利用高质量的乡土地理案例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但是高质量地乡土地理教学案例需要教师耗费大量地时间去查阅资料及精心设计,而现实中很多老师地教学任务都比较繁重,备课较仓促,课堂教学时所举的案例一般比较随意经不起推敲,这样的案例反而不利于教学。

易造成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让学生觉得牵强附会,反而失去学习兴趣;二是使学生在答题时无法运用基本地理原理解题;三是不利于学生对地理现象和事物的客观性认识,影响学生的理论性学习和科学性研究。

乡土地理案例的开发需教师持严谨的科研态度,在备课时查找的相关资料要确保其客观性与真实性;案例内容的整修要依课标与学情而定;案例问题要有启发性;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高质量的乡土地理案例才具有供学生思考、分析与讨论的价值。

这样的案例凭单个教师的一己之力短期内难以开发设计出来,可建立乡土地理案例开发团队,成员间分工合作,共同协作交流解决乡土地理案例开发中遇到的问题。

2.乡土地理案例教学的体系建立
乡土地理案例的开发设计及实际应用,不仅仅是考虑课堂氛围,还要考虑其有效性。

这就涉及到相关教学体系的建设:乡土地理案例资源库的建设与更新研究;学生认知水平、规律与实践能力的研究;乡土地理案例与课标、学考、高考的衔接研究;乡土地理教学方式的研究;乡土地理案例教学的评价体系研究等。

乡土地理案例教学是一个长期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过程,其目的在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在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提高,在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在今后的乡土地理案例开发中要关注以上相关研究,逐渐建立乡土地理案例教学体系。

3.乡土地理案例教学的表现性评价体系建设
表现性评价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及能力的评价,与传统笔试评价相比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实施难度较大;一大部分教师对表现性评价了解不足,加上部分教师自身素养的限制,使其在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信度与效度上难以保障质量,影响到表现性评价对案例教学的优势发挥。

表现性评价体系建设含评价内容与标准、学习任务与量化规则等,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检验其信度与效度。

乡土地理
案例教学的表现性评价体系的建设既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婧媛.乡土地理素材在高中必修二教材中的运用—以厦门市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9.
[2]王芬.地理案例教学中的案例组织与教学操作[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第28期.
[3]王卫兴,郭素花.基于乡土地理资源的地理研究旅行的实践初探[J].地理教学,2018,05.
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