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生物复习生态系统专题

高三生物复习生态系统专题

高三生物复习生态系统专题1.某生态系统中只含有甲、乙、丙、丁四个种群,图a为某段时间内该系统中的食物关系,图b为甲、乙两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甲、乙为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C.T时间后若丁大量死亡,则甲、丙数量急剧增加D.甲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2.某自然生态系统中有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甲→乙→丙→丁,其中甲是自养型生物。

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所含的有机物中能量分别为a、b、c、d。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即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若b>0.2a,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能会受影响C.甲种群的一个个体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在四种生物单一个体中最多D.这四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构成一个自然生物群落3.下列有关右图的说法错误的是()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是bB.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四个不同的演替阶段,则从光裸的岩地演替成森林的顺序一般为a→c→d→bC.若M表示生物体内汞的含量,a~d表示四种生物,则由它们组成的食物链中,b所处的营养级最高D.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四个野生生物种群,则种内斗争最激烈的一定是b种群4.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①--⑤操作,其中操作正确的是()①将适量干酵母菌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②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③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④用滤纸吸除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⑤D.①④⑤.5.下列有关动物丰富度的研究方法,正确的是A.调査土壤动物丰富度——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B.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高倍显微镜观察C.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D.调査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生态缸进行培养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能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1. (9分)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的荒地进行调查。

(1) 输人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_______________。

(2) 该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类型为_____。

与弃耕前相比_____稳定性提高。

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来看,弃耕后形成的杂草地对水土的保持,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

(3) 生态学家为了监测和预报该生态系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弃耕后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I.研究者通常采用______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

调查统计发现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构建的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一个月内的生存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 (2分)。

II.若研究人员对此弃耕农田进行长期研究,并进行数据统计,将会发现田鼠的种群增长模型的变化是_________ (2分)。

2.(10分)下图1是某草原生态的部分营养结构的模式图,图2中字母代表生物群落,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 图1中的生物对应图2中的哪些成分(用字母表示),图2中未表示出来的生态系统的成分还有。

(2) 图1若蛇取食蟾蜍的量由3/4调整到1/4,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增重1Kg,人比原来多增重Kg。

(能量传递效率按20%算)(3)若下图表示此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草昆虫和蟾蜍利用食物的部分过程:①植食动物的粪便属于图解中的_______部分,能量由植食动物流向肉食动物的传递效率可表示为_______ (用序号表示)。

③图中两类生物之间的捕食与被捕食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等功能。

(4)分析上图2,用文字、箭头、字母完成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注:不考虑未被利用部分)3.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

下图a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模型,数字代表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a),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J/(cm2·a)。

(2)图a揭示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在该生态系统中由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时的传递效率是。

若要维持该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还需要不断的获得。

(3)表b显示该草原生态系统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生存受到威胁的各种原因及比例。

从表中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哺乳动物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请根据这些数据在方框中绘制柱形图,横轴表示每类动物受威胁的各种原因,纵轴表示数值。

4.(12分).科学工作者对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的荒地进行调查。

下表是此生态系统三个营养级(含第一营养级)的能量分析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单位:J/hm2·a)(1)输入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J(2)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3)该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类型为。

(4)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报该生态系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弃耕后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①研究者通常采用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

②调查统计发现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

根t表示天数,λ表示倍数,N0表示田鼠的起始数量)。

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中的生存环境5.(9分)在某一相对稳定的湖泊生态系统中,其能量流动情况和污染物X的平均浓度如表所示。

表中甲、乙、丙、丁、戊分别表示不同的种群,已为分解者。

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103kJ/m2·a)。

据此回答:(1)用表中字母和箭头补充完善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简图:(2)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3)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垂直方向上具明显的分层现象,这种分层现象对种群生存意义是。

若用样方法对某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样方面积大小的确定应依据调查对象的来确定。

(4)X污染物通过富集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

高浓度X污染物能引起神经递质的大量释放,6.(12分)人工湿地可以净化生产、生活污水,已逐步在我国推广建立。

请回答有关问题。

(1)塔式蚯蚓污水处理系统是采用人造湿地原理,利用植物根系和蚯蚓等处理,加之泥、沙、小石、大石四层过滤,能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的达标排放。

蚯蚓承担的生态系统成分是消费者和____;植物属于第营养级。

该生态系统能量来源有(2)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新思路。

人工湿地中的芦苇、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污水中的有机物被细菌、真菌等生物分解,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

右图中不该出现的箭头是(填序号)。

(3)近年来,为了让湿地公园景观更具观赏性,工作人员有计划地清除了多种野生植物,扩大荷花等几种观赏植物的种植面积,此举对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是 。

7.(8分)图甲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甲: (1)图甲中的种间关系有 。

(2)图甲中没有表示出的生态系统成分是 。

(3图乙:图乙中的A A. B. C. D.8.(l0分)研究人员对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在无迁入迁出的情况下绘制出某昆虫种群数量λ值的变化曲线。

请分析回答:(1)该种群在前5年种群数量的变化类型是 增长,第5年λ变小的原因是 。

(2)该草原在第10年曾发生火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对火灾过后草原生物群落 过程的真实写照,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

(3)为提高牧草产量,计划在该草原上喷施某种化肥,若探究这种化肥是否不利于上述昆虫的存活,请完善以下实验设计并预测结果。

实验步骤:①将生理状况相似的昆虫分成数量相等的两组。

②实验组用 的牧草饲喂,对照组用 的牧草饲喂(2分)③将两组昆虫置于 饲养。

④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两组昆虫的生存率。

结果预测:若实验组昆虫生存率 对照组,说明此化肥不利于该昆虫的生存;若两组昆虫生存率 或实验组 对照组,说明此化肥对昆虫没有不利影响。

(2分)9.(7分)回答下列与生态学有关的问题:(1)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如右图,若已知水中的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则__________种群体内积累重金属最多。

(2)食物网中乙和丁的关系是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

(3)如果捕食者捕食各个食物种群时所获得的能量都相同,戊每增加10KJ能量,至少需要乙____________KJ能量。

(4)有人将外来鱼类和水草大量引进该生态系统后,导致了生物多样性下降。

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_____________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