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十一章【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十一章【圣才出品】

第十章社会制度
10.1 复习笔记
一、社会制度的概念与类型
1.社会制度的含义
社会制度是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所创设和形成的一整套持续而稳定的规范体系,它是社会行动所发生的重要的结构框架。

它既不是某个单一的规则或办事程序,也不是针对全社会总体的社会根本制度,而是特定的社会活动、经济生活等具体的活动领域中,支配人们行动的规范系统。

2.社会制度的构成
(1)社会价值观
社会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事物的好与坏,幸福与痛苦,美与丑,善良与邪恶,只得与不值得等等的一种主观判断。

每个具体的社会制度,都通过自身的价值取向,来引导社会成员做出符合社会运行总目标的行为选择。

(2)社会规范体系
社会制度是由一组相互联系的规范构成的。

社会规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社会中通常的规范形式包括习俗、规则、道德与宗教、法律等。

①社会习俗
社会习俗指社会生活中的一般习惯和常规。

它常常表现为岁时节令、婚嫁礼仪、社交庆典、饮食起居等。

②规则
规则是一类明确规定的行为准则。

a.规则是由人们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明确设定、明文规定的,带有较为明确的目的性。

b.对规则的解释,往往以参与此类行动的人们的利益为依据。

c.规则对于行动的参与者来说,具有一种外在的约束性。

③道德规范或宗教
既可能表现为一种习俗,也可能表现为明文的规定。

但是它与一般的习俗或规则的区别在于,道德规范或宗教带有更为明显更为强烈的价值倾向。

④法律
法律的基本构件是规则,它是由某一政权正式颁布、并受到国家权力机构支持的一系列重要规则之汇篡。

法律总是通过强制性的权威手段去仲裁和调整不同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利益冲突。

(3)权威与地位结构
①权威指的是规范和准则所支持的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权力。

权威的大小,取决于人们的服从程度。

②权威通常是某种社会制度的化身,是社会制度存在的重要基石。

③权威一方面基于某种社会秩序的规范和准则,另一方面,它的存在监督着人们对于该种社会制度的遵从,从而维护着社会的运转与持续。

④权威的贯彻与服从,依赖于一套对权利、责任与义务有明确规定的地位结构,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角色和角色集。

(4)社会机构与设施
社会制度的运转要凭借一定的条件与媒介,即机构和设施。

机构和设施都是根据社会制度运转的需要而设立的。

3.社会制度的特征
(1)可重复性
一种社会制度对特定社会情景中的互动方式、利益关系的规范,不以时间流逝和空间转换为转移,只要类似的社会情景出现,该种社会规范、制度就会起作用。

这种可重复性既体现了社会制度的相对稳定性,也表明人类行为的可预见性。

(2)集体性约束
特定领域的社会制度需要该领域的群体成员共同遵循,其结果便是集体行动,这种集体行动控制着每个个体的行动。

因此制度总是社会性的、带有普遍意义的。

制度的约束作用,是通过大多数人共同遵循规范,并对违逆行为、越轨行为予以处置来实现的。

(3)制度的自我维护特性
社会制度是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是人类共同活动的结果。

社会制度一经形成,便开始产生历史文化的积淀效应,它能使制度在失去生命力后的相当长时间内,仍然延续着对人们行为的约束。

4.社会制度的类型
(1)按照社会制度的历史过程:
①本原的社会制度。

是在人类与环境交往、争取生存与延续的过程中产生的,同时,它又是产生其他社会制度的母体。

本原的社会制度满足人类生存与延续的需要。

②派生的社会制度。

是从本原的社会制度中生长、演化和发展出来的社会生活的系统模式。

派生的社会制度主要满足人类发展和社会秩序的需要。

(2)按照人类活动领域:
可分为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教育制度、文化制度、宗教制度、家庭制度等。

(3)按照社会制度的确立过程:
①自然形成的社会制度
人们在日常的社会活动与交往过程中,逐渐地产生一些约定俗成的、不成文的规范,这些交往规范随着在往复情景中重复出现的几率提高,便被逐渐定型为风俗习惯、礼节仪式等社会规范,在此基础上按稳定的行为方式发展出许多制度性的规定,这便是自然形成的社会制度。

②有计划地建立的社会制度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依靠国家的力量或某种群体的力量,对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或多个领域所做出的一系列明确的行为规定或规范。

(4)按照制度发挥作用的方式:
①“无形的社会制度”(“非正式的社会制度”)
通常将习惯、道德观念、意识形态等称为无形的(不成文的)或非正式的社会制度。

非正式的社会制度往往比正式的社会制度更加根深蒂固、更加深入人心,它的实施和维持,往往更多地依靠传统权威。

②“有形的社会制度”(“正式的社会制度”)
通常将宪法、法律、规章、条例等明文规定的制度称为有形的(成文的)或正式的社会制度。

正式社会制度的维持和实施,要依靠于正式的地位结构以及合法权威。

二、社会制度的功能分析
1.社会制度的功能
(1)从社会整体层次水平来看,社会制度具有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整合、有效配
置社会资源、提高社会效益或绩效的可能性。

(2)从个体层次水平来看,制度的创建为人们的行动选择提供多种服务。

①制度提供了合作的前提,为人们协同解决个人力量无法处理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②社会制度能为个体行动者降低不确定性。

社会制度的可重复性为人们提供了预测行为后果的依据。

可以说,特定领域中的社会制度规定着某类行为的一般反应,投入此类行为的行动者可以凭借制度中的规范要求来预测行为后果,从而降低了事件的不确定性。

2.考察社会制度功能的角度
(1)从社会制度的功能耦合网的角度考察
社会制度对社会各要素的功能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功能耦合网,因此考察一项社会制度的功能要深入到整个系统的制度体系内部,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相互关联。

①一种制度对特定领域、特定层次的社会生活发挥着正功能,但是却与其他方面制度的功能可能发生矛盾、冲突。

②一项制度的维持和正功能的发挥,需要其他社会制度的支持,因此要正确对待非正式的社会制度与正式社会制度之间的相互转化问题,正确处理各项社会制度之间所具有的相互从属与制约关系。

③并不是所有的社会制度后果都能参与到系统的功能耦合网中,这些游离的功能可能正是社会互动体系分化、瓦解的重要因素。

(2)从制度潜功能的角度考察
默顿根据对人类行动的动机与社会后果之间的差异,将社会功能区分为显功能和潜功能两个层次,潜功能是没有被预料到也没有被认识到的功能。

社会制度的潜功能既可能作为正功能存在,也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考察一项社会制度的功能,要尽可能地揭示该种社会制度的潜功能,充分利用其社会正功能,避免其负面影响。

①揭示潜功能:
a.要确定潜功能是在哪个层次、哪个环节上发生的。

b.要看潜功能是对谁而言的。

②分析社会制度潜功能的意义:
a.认识社会制度潜功能,其本身就可能改变制度的作用方式。

b.另外,揭示制度的潜功能,可以使我们避免实践中的盲目性。

(3)要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制度的功能性质问题
①要时时检验社会制度对社会系统所发挥的作用,勇于抛弃那些过时的、不能再满足系统要求的旧的社会经济制度。

②对新制度,既不能求全责备,又需要对制度本身进行充分的考察,对其各方面的问题进行充分估计,及时地进行调整,而不能一味地盲目冒进,急功近利。

10.2 课后习题详解
1.什么是社会制度?主要有哪些类型?
答:(1)社会制度的含义
社会制度是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所创设和形成的一整套持续而稳定的规范体系,它是社会行动所发生的重要的结构框架。

社会制度一般由社会规范体系、社会价值观、权威与地位结构、社会机构与设施组成。

(2)社会制度的类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