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

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


f y'
表示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见附表2
2.细长轴心受压构件的承载力降低现象

初始偏心距
附加弯矩和侧向挠度
加大了原来的初始偏心距
构件承载力降低
• 3.轴心受压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轴心受压短柱
轴心受压长柱
Nus fc A f y As
Nul Nus
稳定系数
N ul N us
• 在纵筋搭接长度范围内:
• • 箍筋的直径:不宜小于搭接钢筋直径的0.25倍; 箍筋间距:当搭接钢筋为受拉时,不应大于5d, 且不应大于100mm; 当搭接钢筋为受压时,不应大于10d, 且不应大于 200mm; (d为受力钢筋中的最小直径) 当搭接的受压钢筋直径大于25mm 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50mm 范围内各设置两根箍筋 。
对于直径大于28mm的受拉钢筋和直径大于32mm 的受压钢筋,不宜采用绑扎的搭接接头。
• 6.2.4箍筋
• 箍筋形式:封闭式 • 箍筋间距:在绑扎骨架中不应大于15d;在焊接骨 架中则不应大于20d (d为纵筋最小直 径),且不应大于400mm,也不大于 构件横截面的短边尺寸 • 箍筋直径:不应小于 d/4 (d为纵筋最大直径),且 不应小于 6mm。 • 当纵筋配筋率超过 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其 间距不应大于10d,且不应大于200mm。 • 当截面短边不大于400mm,且纵筋不多于四根时,可 不设置复合箍筋;当截面短边大于400mm且纵筋多于3 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 6.2.3 纵筋
全部纵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6%;不宜大于5% 一侧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2% 直径不宜小于12mm,常用16~32mm,宜用粗 钢筋
• 纵筋净距: 不应小于50mm; 预制柱,不应小于30mm和1.5d(d为钢筋的最大 直径) 纵筋中距不应大于350mm。 纵筋的连接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可采用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和搭接接头
Õ Í Æ ¨¸ Ö ¹ ¿ Ö ù
Ý Ð Â ý ¸ Ö ¹ ¿ Ö ù
6.3.1 普通箍筋柱
• 1.短柱的受力特点和破 坏形态 钢筋混凝土短柱破坏时 压应变在0.0025~0.0035 之间,规范取为0.002 相应地,纵筋的应力为
c
弹塑性阶段
s' 0.002 2 105 400N mm2
轴心受压构件
纵筋的主要作用: 帮助混凝土受压
箍筋的主要作用: 防止纵向受力钢筋压屈
偏心受压构件
纵筋的主要作用: 一部分纵筋帮助混凝土受压 另一部分纵筋抵抗由偏心压 力产生的弯矩 箍筋的主要作用: 抵抗剪力
6.2 受压构件一般构造要求
• 6.2.1截面型式及尺寸
• 轴心受压:一般采用方形、矩形、圆形和 • 正多边形 • 偏心受压构件:一般采用矩形、工字形、 • T形和环形
s
(c)
dcor
d cor Ass 1
s
s fyAss1
2c
2 f y Ass 0 Nu f c Acor f y As
2f y Ass 0 ) N Nu 0.9( f c Acor f y As
螺旋箍筋对混凝土约束的折减系数,当fcu,k≤50N/mm2时,取 = 1.0;当fcu,k=80N/mm2时,取 =0.85,其间直线插值。
采用螺旋箍时,应注意几个问题: ◆ 如螺旋箍筋配置过多,极限承载力提高过大,则会在远未达 到极限承载力之前保护层产生剥落,从而影响正常使用。 《规范》规定, ● 按螺旋箍筋计算的承载力不应大于按普通箍筋柱受压承载 力的50%。 ◆ 对长细比过大柱,由于纵向弯曲变形较大,截面不是全部受 压,螺旋箍筋的约束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规范》规定 ● 对长细比l0/d大于12的柱不考虑螺旋箍筋的约束作用。 ◆ 螺旋箍筋的约束效果与其截面面积Ass1和间距s有关,为保证 有一定约束效果,《规范》规定: ● 螺旋箍筋的换算面积Ass0不得小于全部纵筋A's 面积的25% ◆按螺旋箍筋计算的承载力不应小于按普通箍筋柱计算的受压 承载力。
c
f cc f c
达到极限状态时(保护层已剥落,不考虑)
f c Acor f y As Nu f cc Acor f y As
8 f y Ass1 s d cor
Acor
(a)
(b)
c 2
dcor Ass1 s Ass 0
Ass 0
fyAss1

截面形状复杂的构件,不可采用具有内折角 的箍筋
6.3轴心受压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 ◆ 在实际结构中,理想的 轴心受压构件几乎是不存 在的。 • ◆ 通常由于施工制造的误 差、荷载作用位置的偏差、 混凝土的不均匀性等原因, 往往存在一定的初始偏心 距。 • ◆ 但有些构件,如以恒载 为主的等跨多层房屋的内 柱、桁架中的受压腹杆等, 主要承受轴向压力,可近 似按轴心受压构件计算。
稳定系数 主要与柱的长细比 l0/i 有关
) N Nu 0.9 ( fc A f y As
系数0.9 是可靠度调整系数
• 稳定系数

• 4. 设计方法 (1)截面设计 已知:轴心压力设计值N,材料强度等级 f c 、f y' 构件计算长度 l 0 ,截面面积bxh 求:纵向受压钢筋面积 A' s (2)截面复核
6
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
• 6.1 概述 主要以承受轴向压力为主,通常还有弯矩 和剪力作用
(a)Ö á Ð Ä Ê Ü Ñ ¹
(b)µ ¥ Ï ò Æ « Ð Ä Ê Ü Ñ ¹
(c)Ë « Ï ò Æ « Ð Ä Ê Ü Ñ ¹
受压构件(柱)往往在结构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旦产生破 坏,往往导致整个结构的损坏,甚至倒塌。
Â Ý Ð ý )
2c
c sdcor 2 f y Ass1
s

(c)
dcor fyAss1
c
c
2 f y Ass1 s d cor
8 f y Ass 1 s d cor
s
fcc fc 4 c
2
fyAss1
) N Nu 0.9 ( fc A f y As
• 6.3.2 螺旋箍筋柱
间接钢筋的间距不 应大于80mm及 dcor/5(dcor为按间 接钢筋内表面确定 的核心截面直径), 且不小于40mm; 间接钢筋的直径要 求与普通柱箍筋同。
• 1.受力特点及破坏特征
Õ Í Æ ¨¸ Ö ¹ ¿ Ö ù
b 250 mm
l0 30 b
b 100 mm
l0 h 25
h f 120mm
• 6.2.2材料强度要求 • 混凝土:C25 C30 C35 C40 等 • 钢筋: 纵筋:HRB400级、HRB335级和 RRB400级 箍筋:HPB235级、HRB335级 也可采用HRB400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