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国安纪念学校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公开课《植树问题》教案
陈健聪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6~108页例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在线段上植树(两端要栽)的情况中“点数=段数+1”,总长=段数×间距的关系。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点数与段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段数与点数之间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教学“点数与段数”
1、教学“点数与段数”的含义。
问题1:
20米路,每5米一段,一共分了几段?
问:这道题我们该怎么做?学生答;问:为什么要用除法?引导学生说出平均分。
问题2:
20米线段,每5米点一个点,一共要点几个点?
问题3:
20米路,每5米种一棵树,一共种几棵?
问:这道题我们该怎么做?学生答;师问:为什么和刚刚那道题不同要多+1,这两个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我们现在有几个点,我们要把树种在点上还是种在段上?
通过两个问题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点什么是段。
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
1、课件出示问题:同学们在全长10米的小路一旁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然后让学生说说这道题的关键词是什么。
(每隔5米是指什么,两端要栽……,并重点理解“每隔5米”就是指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也就是间距;两端:也就是这行树的两头)然后教师提问:咱们可不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如果从图上一棵一棵种到10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答案呢?(如果要求同学们通过画图证明,每5米1棵,那究竟要画到什么时候呢?其实,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那就是: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先想简单的,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来研究。
2、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①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学生实践记录单
出示实践记录单后,教师先示范画线段图,并在线段图上标出“间距,段数,线路总长”等,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线路总长、间距、段数”。
小组探究和分享
(1)学生自主活动,完成实践记录单。
(学生完成这个表格后,教师展示学生完成情况并提问:怎样求段数?怎样求棵数?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观察表中的棵数和段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板书:两端要种:棵数=段数+1或段数=棵数—1),全班齐读规律。
(3)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师:那我们现在来尝试着去植树:同学们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旁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应用这个规律,我们能不能解决例1的问题?(全班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教师提问:100÷5=20这里的20指什么?(段数)20+1=21 为什么还要+1?(因为两端要种的棵数=段数+1)刚才我们通过简单的例子,发现了规律,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了这个复杂的问题。
以后,再遇到“两端要种”求棵数,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3、解决实际问题(口答)
①教师说段数,学生说棵数。
(或者教师说棵数,学生说有几个段数。
)
②小组内各同学互相出题。
4、将植树问题引入生活中
在“植树问题”中,一定要是“树”吗?除了“树”,还能换成生活中别
的事物吗?
三、应用规律,解决拓展
1、教师:那我们现在来尝试着去植树: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旁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2、完成下列填空
3
4、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学习了植树问题中两端都要栽的情况,谈谈你有哪些收获? 假如只栽一端或两端都不栽,那又会是什么情形呢?同学们课后去
探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