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考地理-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A.甲B.乙C.丙D.丁2.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A.甲地区植被退化B.乙地区沙化C.丙地区荒漠化D.丁地区植被改善读我国某区域土地综合利用图,完成下列问题。

3.图中山地的土壤类型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是()A.红壤水土流失B.紫色土石漠化C.黑土土壤酸化D.水稻土盐碱化4.该地区用材林中普遍种植的树种是()A.紫檀B.柳树C.红松D.杉树哈尼族主要聚居在红河、澜沧江沿岸和无量山、哀牢山地带。

他们勤劳勇敢,善于开垦梯田。

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

这一生态系统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5.该生态系统中,森林的功能是()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②净化地表径流③防风固沙、保护农田④净化空气、美化环境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该生态系统中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这是因为()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B.可以避免洪涝灾害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D.可以观赏梯田美景7.在所列的哈尼族文化习俗中,对农业生态起着重要促进作用的是()A.新年祭祀树神B.长街酒宴庆新年C.稻田养鱼D.土司制度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8.图中所示反映了我国某地区的环境问题。

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B.不合理的灌溉C.过度开采地下水D.过度樵采和滥垦滥牧9.图示区域降水变率较大,主要原因是()A.离海较近,降水较多B.纬度较高,气温较低C.受地形的阻挡作用D.受季风气候影响显著,而季风具有不稳定性10.图中“神黄”铁路运输的物资中,运量较大的物资可能是()A.煤炭B.机械产品C.棉花D.粮食11.读黄河三角洲造陆速率与年降水量(实线)和植树种草面积(虚线)的关系图,黄河三角洲侵蚀和堆积平衡的临界值约为()A.年降水量约为550~580毫米,植树种草面积约为430~480平方千米B.年降水量约为430~450毫米,植树种草面积约为550~600平方千米C.年降水量约为320~340毫米,植树种草面积约为1 180~1 230平方千米D.无法判断该图所示是我国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单位为米)。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最适宜开凿窑洞的是()A.甲B.乙C.丙D.丁13.搞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应因地制宜,图中A、B、C、D四处地形不同,采取的措施也不同。

其中a最适宜的措施是()A.打坝建库B.平整土地C.种草护坡D.修筑梯田下图示意我国某地水土流失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25米。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4.水土流失与地形相关,图中水土流失严重区位于()A.鞍部B.山顶C.山脊D.山谷15.图示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A.l26米B.148米C.198米D.220米美国航空航天局使用卫星第一次以三维方式量化了非洲撒哈拉沙漠尘埃被搬运到南美洲亚马孙雨林的数量,这些尘埃中包括沙子和南美洲亚马孙雨林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磷等。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6.非洲撒哈拉沙漠尘埃被搬运到亚马孙雨林地区主要借助于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17撒哈拉沙漠尘埃中的沙子、磷进入亚马孙雨林生态系统,可()A.促进岩石风化,释放养分B.随雨水带来可溶性养分C.促进地表径流,带走养分D.促进土壤的淋溶作用18.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其所指的生态环境效应是()A.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水平衡B.调节全球气候,维护生态平衡C.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大量氧气D.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读“美国部分地区图”(图甲)和“甲地到乙地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乙),完成下列问题。

19.据图推断乙地()A.农业类型可能是乳畜业B.农业类型可能是商品谷物农业C.农业发展可能面临冻害、雪灾D.农业发展表现为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低20.甲地存在的环境问题()①过度垦殖,水土流失加重②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③大规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剧减④土地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鱼鳞坑是陡坡地植树造林的整地工程。

采取挖坑的方式分散拦截坡面径流,控制水土流失。

挖坑取出的土,在坑的下方培成半圆的埂,以增加蓄水量。

在坡面上,坑的布置上下相间,排列成鱼鳞状,故名鱼鳞坑。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1.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A.①B.②C.③D.④22.下面四幅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上图景观的是()23.下图是某研究所机构利用水池(4 m 2 m 1 m⨯⨯)。

土壤、芦苇丛、水管等材料设计制作的一个人工湿地系统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①防风固沙②净化水质③涵养水源④塑造地形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近年来,黄河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

尤其是以淤地坝为龙头的“亮点工程”的建设,带动了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全面开展。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4.淤地坝具有拦泥、蓄水、缓洪、淤地、增产、增收等综合功能,可谓一举多得。

图中淤地坝应建在()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25.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平整土地”可以减小()A.地下径流B.地表径流C.下渗量D.蒸发量26.气候变化、能源供应紧张、粮食短缺等问题是近年来世界关注的问题。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丹麦及周边地区略图。

材料二丹麦位于欧洲北部,濒临北海、波罗的海,是欧洲八大经济国之一。

丹麦自然资源较贫乏,除石油和天然气外,其他矿藏很少,所需煤炭全部靠进口。

丹麦政府积极支持风能发电的研究和开发,技术日臻成熟,风电已占全国发电量的20%。

材料三乙醇汽油是一种由粮食及各种纤维加工成的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配备形成的新型替代能源。

它可以有效改善油品的性能和质量,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

(1)丹麦及周边地区海岸线曲折、湖泊众多,主要是____________作用形成。

(2)丹麦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受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影响。

(3)丹麦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________;试分析其形成的有利区位条件。

(4)丹麦拥有众多风能发电站,分析丹麦大力发展风能发电的原因。

(5)乙醇汽油作为一种新型燃料,学者各有不同看法,试评价大量使用乙醇汽油对粮食安全及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27.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由于人口压力,超载放牧,每年以2%的速度退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1992~1996年,科研人员在科尔沁草场进行了放牧试验,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场的影响,草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说出图中所反映的土地利用问题,并简述其危害。

(2)分析科尔沁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

(3)提出合理利用与保护草原的措施。

28.《江苏省湿地保护规划(2015~2030年)》明确了太湖流域湿地区、长江沿江湿地区、淮河流域湿地区和滨海湿地区的保护任务,到2030年,全省湿地保有量282万公顷以上。

下图为江苏省主要湖泊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湿地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

(2)湖泊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湖泊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3)湿地的生态功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

(4)简述湿地的保护和修复的措施。

29.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每年6月至8月,苏门答腊岛山脉东侧当地民众在森林山地放火烧荒,浓烟殃及马来半岛的旅游业。

某跨国纸业集团在苏门答腊岛建成了林、浆、纸一体化生产基地,产品主要销往亚洲、欧美等地区。

目前苏门答腊岛85 %的原始森林都已经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1)简述苏门答腊岛当地民众烧荒的理由。

(2)分析苏门答腊岛烧荒对马来半岛旅游业的影响。

(3)分析跨国纸业集团在苏门答腊岛建生产基地的区位。

(4)针对苏门答腊岛森林现状,提出保护的措施。

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甲为我国某区域图,图乙为黄河上游有色金属“走廊”示意图。

材料二包兰铁路是我国第一条沙漠铁路,建成之初经常受到风沙的危害。

为了防御流沙侵袭,科研人员利用麦秸、稻草、芦苇等材料,在铁路沿线的流动沙丘上扎设草方格状沙障,创造了安全畅通50年的奇迹。

(1)影响200 mm年等降水量线向西北方向弯曲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说出该地区有利于敦煌壁画保存的最有利气候条件。

(2)说明古丝绸之路从祁连山脉东北麓经过的原因。

(3)据图简述该地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条件。

(4)说出草方格状沙障的作用。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答案1~5.DCADA 6~10.CACDA 11~15.CCADC 16~20.DBCCA21~25.BCDCB26.【答案】(1)冰川(冰川侵蚀)。

(2)终年温和多雨(或冬不冷,夏不热,气温年变化小,终年湿润,但冬雨稍多);西风带(或盛行西风)北大西洋暖流(或洋流)。

(3)乳畜业;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不利于谷物成熟,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利于多汁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生长;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乳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消费市场广阔;人们有饮用牛奶(或消费乳制品)的习惯。

(4)临海国家,终年盛行西风,风能丰富(且较稳定);经济发达,能源需求大;国家政策支持;风能发电技术先进;风力发电成本较低;风能是洁净、可再生的能源,利用风能发电可改善当地环境质量。

(5)对粮食安全的不利影响:导致粮食更加紧张,粮价上涨,影响人民生活及粮食安全。

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巨大的利益驱使人们过度开垦耕地,种植粮食及纤维作物,导致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问题日趋严重。

27.【答案】(1)土地(草地)退化。

危害:草原的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沙化面积扩大,导致荒漠化。

(2)由于人口压力,人们对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量大增,超载放牧,引起草原退化。

(3)控制人口增长,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变单一放牧业,发展多种经营;实行禁牧、轮牧、退牧,改游牧为舍饲养畜;建设饲草料基地,改良牧草品种,提高草原生产力;依法管理,加强草原保护。

28.【答案】(1)森林;海洋。

(2)主要分布于西部;自南向北都有分布(或南北都有分布)。

(3)调节气候;调蓄水量(或调节径流、涵养水源);净化水体;维护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有利于降解污染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