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我国的头号食品安全问题什么是食源性疾病呢?
凡是通过食品摄入到人体内的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中毒性或
感染性疾病,统称食源性疾病。
有害物质包括化学性、生物性、动植物性等。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食品工业的规模化进程、食品流通的广泛性和快速行、农场生产模式的撰写、饮食习惯的变化,甚至国内和国际旅游人群的增加都是食源性疾病发病率升高、扩散速度加快的重要原因,食源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在发达国家,每年患食源性疾病的人数高达30%;在美国每年每6人中就有一人因为吃了被污染的食品而生病,每年仅仅是沙门氏菌感染造成的直接医疗费用损失就达到3.65亿美元,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更加令人忧心。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每年5岁以下儿童的腹泻病例达15亿例次,造成约300万个儿童伤亡,其中,70%是由各种致病微生物污染的食品和饮水所致。
我国每年收到重大食物中毒报告600~800起,发病2万~3万人,死亡20~300人,而这仅是市级发病人数的“冰山一角”。
WHO估计发展中国家的漏报率高达95%以上。
我国例次重大食源性疾病爆发也足够令人触目惊心,如1988年,上海因食用毛蚶爆发的甲肝疫情导致35万人感染;2000年,江苏、河南等省发生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食品的事件,导致2万人中毒,177人因此失去生命;2008年,三鹿
奶粉事件造成全国成千上万的婴幼儿罹患泌尿系统疾病;2013年,四川映山学校又因为食源性鼠伤寒沙门氏菌疫情导致300余名学生患病。
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和死亡人数之多,对社会、经济、健康造成的危害之大,称之为食品安全的头号敌人是世界公认的。
预防食源性疾病的五大方法是什么?
一、保持清洁
“餐前便后要洗手”可能您小时候就已经知道了,除此之外再做饭前和过程中也需要注意洗手,尤其是生熟食品交替处理的过程中。
厨房用具要保持清洁,比如碗筷、筷子盒、刀具、案板,抹布的卫生要特别注意,不要让它成为了污染源。
家里养的宠物也尽量不要让它们到厨房玩耍。
二、生熟分开
这里的“熟”指的是切完了直接吃的东西,比如拌黄瓜等凉菜;“生”指的是切完了还要经加热处理的。
生熟分开就是要避免“生”食上可能携带的病菌污染物到“熟”食上,引发食源性疾病。
这里的分开不仅仅是它们不要接触,也表示所用的案板、刀具、器皿也应分开。
三、烧熟煮透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