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心理学论文

社会心理学论文

论文编号: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论文(设计)课程名称:16社会心理学论文题目:高房价“绑架”了人的心灵学生姓名专业层次批次学号2010年 3 月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1.房价纵观市场,离谱的高房价把人们集体装入“过山车”,抛向云里雾中。

其实,高房价不仅直接影响人们物质生活的质量,而且也影响人们的情感、人际关系甚至影响人的高级精神生活,妨碍人的自我实现……2.需求匮乏让痛苦管辖心灵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需要是有高低不同层次的,最低层次的是生理的需要,即决定基本生存的需要,包括衣食住行的需要,再往上是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最后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整体的,基本需要应该得到满足,否则会引起疾病,而满足了需要则可治愈疾病。

如果某一需要完全不能满足,就会成为匮乏的需要。

这个需要就会影响人格,影响人性,这个人的整个心理状态就会被该需要所统辖。

比如一个饥肠辘辘的人,饥饿的需要就会占据人格的核心,此人的人性就会被饥饿所规定,此人可以被称为具有饥饿人格的人,他整日所想所思的,渴求的和希望的就是吃饱,甚至在梦中也会联想到与吃东西有关的事物。

在饥荒的时代,人们谈论最多的就是吃东西。

所以,现在人们还保留一个古老而善意的问候,见面时会问:“你吃了吗?”3.低需求无果难生爱的能力如果低一个层次的需要完全得不到满足的话,人们的人格和人性就会停留于此,不能向上升华。

比如,一个人在安全需要一点也没有得到满足时,根本不可能发展出爱别人的能力,他整日担心自己生命是否安全,环境是否安全,此时他的整个注意力的核心是保护自我,便无机会再去发展起来爱别人的行为。

一个缺少安全的人通常缺少主动性和慷慨,守护着自身的利益,不会关心别人。

同样,一个人在爱的需要一点都没有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爱的人格,主宰他的精神生活的就是得到别人的爱或者去爱上一个人,他不是感到孤独就是感到对于他人过于依赖。

此时,他的自尊和尊重他的需要就让他缺少发展的机会,他不会考虑个人的尊严和独立的问题。

根据上述原理,住房在人的需要的层次中属于非常低级的,应当属于生理需要,这意味着是必须满足的需要,住可以与吃一样相提并论,同属于最基本的温饱需要,正如古语所言,安居乐业。

当人们因为高房价而没有住房时,整个人格都会被房子所拖累,其所想所思所欲都会与住房有关,无论是工作还是休息,住房都会成为一个关心的话题。

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人们热看的电视剧竟然是与高房价生活有关的《蜗居》。

4.亲情反目生活倒退拷问高房价当住房需要满足不了的时候,人们的安全感、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都会严重受到妨碍。

现在中国社会生活中,许多家庭矛盾与纠纷、亲情反目都与房子有关,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农村,有关房子引起的矛盾成为家庭冲突的主要诱因。

在高房价的压力下,人的整个需要层次下移,精神生活与精神追求被高房价“绑架”作出牺牲,人们为了房子而变得焦虑(失去安全感)、冷漠(失去了爱)和贪婪冲动(失去了尊严),可以说,整个中国人精神生活的痛苦内容的一个方面与高房价有关。

发生在上海的一个真实案例:一对相爱的人即将走进婚姻殿堂,而无情的高房价却扭曲了一个人的心灵,犯下了滔天大错,都是房价惹的祸。

名校毕业,工作优越的他们在双方家长的共同鉴定下即将步入婚姻的殿堂,他们是那么的相爱,那么的理解对方,都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他是那么的老实巴交,每天除了搞研究,根本不会想其它,父亲为了他能在大城市落脚,拿出了20万的积蓄补给他买房,可是高额的房价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走投无路的他惊闻炒股如果顺利的话,本钱可以成倍的翻,钱迷心窍的他迷恋上了炒股,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在尝到了一点甜头后,把老父亲给的20万全部投入了股市,也许是上天的怜悯,让他在一开始就赢得了很大的利益,高兴之余他想到了如果把全部财产投进去再赚一把新房就有了,被一时的利益冲昏了头,他更加疯狂的迷恋股市,可是命运好像总喜欢捉弄人,这次却让他连本钱也砸进去了,后悔莫及啊!眼看婚期逼近,怎么办?于是他将魔爪伸向了未来的岳父家,说自己已经买好了房正在装修,不就便可搬进去。

可是目前还差一点钱,善良的岳父母想着马上就可以住进新房了,对老实巴交的女婿也没有产生怀疑,也没有提出去看新房,就把现在的房子房产证给了他用于抵押买新房的钱。

痴心妄想的他还想依靠股市来赚钱,转身又投入到了股市当中,可是天不遂人愿,没过多久他就一败涂地,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为什么房价要这么高,我现在拿什么买房子?纸里终究包不住火,眼看婚期越来越近,女友和岳母在不断地追问何时能搬进新房,谎言终究会被拆穿,于是他的脑海里闪过一邪恶的念头。

一方面岳母这边被催着要搬家,另一方面他被追问着新房装修到底怎么样了,他谎称再过两三天就好。

岳母一家先搬到了女友的舅舅家(舅舅出国在外),在搬迁那天,他起了歹念。

岳父在这边整理东西,他则和岳母、女友一起先搬一部分到舅舅家,他的兜里则多了一件东西。

看着女友和岳母在忙碌,他掏出了凶器,无辜的两人在还来不及反映的情况下就倒在了血泊中,善后之后急忙赶到了岳父所在地,他的迟迟不愿出门引起了岳父的怀疑,谎言无法圆满,激怒了他,岳父也丧失了生命。

一场喜事变成了丧事,高房价扭曲了人的心灵。

不仅如此,高房价也引发了社会矛盾,为什么有些不法商人与黑社会勾结,强行拆迁?为什么有老百姓无奈之下自焚?高房价下的利益撞击,给沦为房奴的普通人的心灵织就了无可逾越的网。

改革开放的唯一目标是让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总体上来说,这个目标在某些重要的方面是达到了。

人们不用为吃饭发愁了,基本上也不用为买火车票发愁了,人们住的比过去宽阔舒畅了,但近些年增长过快的房价的确抵消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幸福感受和体验,高房价成为新的生活桎梏。

它使人们生活水平倒退到多年前,使人感受到城市生活的无望和无安全感,使人产生了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

某小区刚建成入住后就先后出现两起跳楼自杀事件,按常理,迁入新居应当是幸福的事,但房贷造成了生活压力,人们透支一生的钱,住进了几十平方米的房子,觉得无奈与无助,诱发了抑郁症。

5.健康人低层次需求处低潮高房价不仅引起了其它较基本的需要如安全、爱和尊重的受损与挫折,妨碍人们的基本幸福,而且妨碍了人们的精神创造和自由,妨碍了人们的自我实现。

从社会长远的发展来说,这种损害是更加有害的。

马斯洛指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匮乏性的与成长性的,匮乏的需要是生存必不可少的基本需要,包括生理、安全、爱和尊重的需要。

它是人们生存的基础,所以少了它引起疾病,有了它免于疾病,恢复它治愈疾病。

在一个健康人身上,较低层次的需要处于低潮状态。

与之相对的是成长需要,也叫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的精神需要:包括自我完善、正义感、单纯,追求真、善、美,幽默、轻松、自我满足。

只有较低层次的基本需要满足后,人们才能进入高级需要的满足状态。

高级需要使人有道德,能超越有私利的人际关系,关注人类的进步,受高级需要驱动的人才能超越自我中心和自我意识,以问题为中心,有勇气从事发明与创造。

人所以成为人,主要是因为实现了高级的需要。

而高房价使人格或人性为低层次需要所拖累,使人更多停留于较低水平的需要满足上,没有达到“健康人身上基本的、较低层次的需要处于低潮”这一精神健康的黄金标准,而是相反,较低级的需要处于高潮,这就妨碍了幸福感和自由感,妨碍了人们形成超越私利的社会归属感。

自尊以下的需要都是基本的,因此这些需要的满足都会导致功利性的行为。

6.渴望:一颗心能在身上爬来爬去马斯洛曾经区分两种不同需要导致的不同行为方式,一种是应对性行为,另一种是表现性行为:应对性行为是功利的,有动机的,有目的的,而表现性行为是无动机的;应对性行为更容易受到控制或压抑,而表现性行为往往是不受控制的,甚至是不可控制的;应对性行为通常需要作出努力,是刻意的,而表现性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费力,它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

高房价容易使功利主义占据统治地位,大家过于强调竞争,而害怕失败,合作就流于形式,人与人害怕真心接触,人们特别害怕无动机、无功利的行为,害怕落后,大家都成为动机性行为的奴隶,失去了真正的松弛的能力。

马斯洛指出,表现性行为只不过是表现、反映或表达了机体的某种状态。

其实,它往往就是那种状态的一部分,例如,低能者的愚笨,健康者的笑容和轻快的脚步,和善深情者的仪表,美女的娇柔,颓丧者绝望的表情、萎靡的姿态、肌肉的松弛以及书法、歌唱、跳舞、笑的风格等等,这些都不是有目的的。

它们没有目标,不是为满足需要而作出来的。

自由、松弛,这种被动和自发性或者说是由衷的尽兴能够产生生活中最大的快乐。

“就像在岸边任浪花拍打自己的身体,就像任人细心温柔地照料自己,让自己承受爱的抚慰,或者像一位母亲任孩子吸奶,优秀的舞蹈者恣意忘情地跳舞,任由音乐摆布,快乐地打牌者专注地出牌,轻松的放风筝人沉湎于挥动手中的线,他们不会得神经症,因为他们知道一旦累了,就倒头睡觉。

他们不必有批评、有指导、有愿望,甚至不必有自我。

他们的心态很被嬉戏,在自己的身上爬来爬去。

”7.人们需要宁静、创造、想象、慈善人类具有更加原始的激情,更加精彩地表现自己的需要,人需要演出和创造,而不是只是满足吃喝的平庸,每个人都害怕当一个只知衣食无忧、满足于酒足饭饱的庸人,恐惧低级的行尸走肉式的人生,每个人都会感觉到低级需要的平凡与冷漠,麻木与烦恼,每个人都有实现个人潜能、力量和美德的冲动,虽然很弱小。

我们需要跳舞,需要歌唱,需要超越重复的生活,享受自己的伟大和高尚。

我们每个人都将有展示自己的美好、实现自己的高级力量的需要,这是人性的高峰,一般人虽然出于恐惧而很少敢于涉足这个高度,但是只有这个高度才代表真正的人性之所能达到的境界。

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不是目的,只是提高生活质量和提升幸福感的手段,而生活质量提高最终目标是人的精神创造性和良好的精神状态。

要想达到这样的精神健康,就要使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在人身上处于低潮。

我相信,当衣食住行等需要不占据人们思考的核心时,当人们不再为这些需要所驱动时,人们会更加热爱宁静、创造、想象、慈善,会变得更加高雅,接近圣洁。

生活中会变得更加坦然、从容、安宁、淡泊、善良、宁静致远,总之,会表现出更多的积极的心理质量和积极的情绪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