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地理 区域地理全面总结复习教案

高三地理 区域地理全面总结复习教案

四川省米易中学高三地理复习教案:区域地理全面总结1.“3S”技的“应用地理”领域(详见下表)2.高考常考的中国地理知识有哪些?⑴我国的地理位置优越(纬度大部分为温带、海陆兼备);⑵我国的人口问题(人口数量大,人口增长过快;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人口老龄化进程迅速);⑶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形成(前者为地壳隆起抬升,后者为风力沉积作用);⑷台湾和滇藏地区地震多(前者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后者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⑸四川盆地冬季气温比同纬度高和青藏高原夏季气温比同纬度低(前者为四川盆地北边秦岭阻挡冬季风,后者为青藏高原地势最高);⑹塔里木盆地气温年较差大和海南气温年较差小(前者地处内陆盆地、地表结构单一,后者纬度低、太阳高度全年变化小、四面临海,受海洋影响大);⑺南京、武汉和重庆成为我国夏季的“三大火炉”(地处长江谷地、夏季受副高控制、城市热岛效应);⑻青藏高原边缘等温线最密集(海拔高差大、温差大);⑼台湾岛和海南岛降水东多西少(东部为迎风坡,西部为背风坡、东南季风和台风的影响);⑽长江上游水能资源最丰富(上游落差大,水量大)。

3.华北地区什么时候盐碱化的程度最高?为什么?(大纲版专用)春秋季。

水盐运动规律是春秋季返盐,冬季稳定,夏季淋盐。

春秋季节,气温高,蒸发旺盛,使得土壤深层的盐份带到土壤表层,加剧了盐碱化。

此外,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得地下水位下降,沿海海水倒灌,地下水矿化度高,也是盐碱化的原因之一,农业生产中,大水漫灌是另一个原因。

同时需要注意,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沿线地区也会造成盐碱化问题。

4.世界上三大黑土分布区在哪里? 黑土肥力高为什么还要培肥?(大纲版专用)我国东北黑土地、乌克兰大平原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黑土以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最适合农耕而闻名于世。

黑土肥力高,但无限制的用地会导致肥力的耗竭,此外,加上雨水冲刷严重,肥力流失,因此要注意培肥。

5.紫色土与红壤相同吗?(大纲版专用)紫色土和红壤都分布在我国南方,都是在高温多雨气候条件下,铁、铝等矿物质经过氧化发育成的土壤。

但是紫色土分布在我国的四川盆地,四川盆地暖热多雨,周围山地的细沙和泥土被流水冲到盆地底部,其中所含的铁、铝等矿物质经过氧化,变成紫红色,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紫色土含有丰富的磷、钾等养分,是一种肥沃的土壤,适合种植油菜、水稻。

而红壤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广大丘陵地区,含铁、铝成分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是一种低产土壤,适合茶树、杉木、马尾松等生长。

6.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农业和聚落分布有什么不同?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因此水源成为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和聚落分布的重要因素,农田、聚落集中分布在黄河沿岸平原、沙漠边缘的绿洲、以及铁路沿线的工矿区。

青藏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因此热量条件成为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和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农田、聚落主要集中在海拔较低的河流谷地两岸的河漫滩平原上,如青海省的湟水谷地,西藏自治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

7.长江在 7、8 月份进入枯水期吗?有的同学以为长江流域 7、8 月份进入伏旱季节,气候干旱,降水少,长江水量也就进入了枯水期,其实不然。

长江流域支流多,流域面积广,长江的水源主要来自于上、中游干流和各大支流,而 7、8月份长江各大支流仍处于雨季,水量较大,还有大量地下水的补充,所以 7、8 月份长江流量仍然较大。

8.我国西北地区有商品粮基地吗?我国有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九大商品粮基地,但是我国西北地区也有几个商品粮基地,如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宁夏的宁夏平原,甘肃的河西走廊,陕西的渭河平原,山西的汾河谷地,它们为我国西部地区提供大量的商品粮,大力支援了西部城市建设。

9.南方低山丘陵区有哪些综合开发途径? (大纲版专用)一是发展立体农业,充分合理利用不同空间的资源优势,获得最大产出;二是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延长生产链,增加附加值。

10.江南丘陵的红漠化、云贵高原的石漠化是怎么一回事?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当表土流失后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所以被称为红漠化。

石漠化也是荒漠化的一种,这种石漠化在云贵高原形成,原因就是云贵高原以石灰岩为主,表土流失后只剩下石灰岩了。

11.为什么海南岛要重点开发海岸带?这里经济基础和运输条件好,城市集中,既是促进内陆资源开发的前沿,又是开发海洋资源的前沿基地。

大力建设港口,有利于就近建设工业加工区,方便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同时推动城市化和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地改善投资环境,进而带动全岛向外向型经济发展。

12.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是由外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土壤很贫瘠吗?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由于黄土高原长期遭受流水等外力侵蚀作用形成的,但是黄土高原本身是由于北方蒙古高原表层土壤随强劲的偏北风南下,受到秦岭等山脉的阻挡,风力减小,堆积而成,由于黄土高原物质来自于中亚、蒙古一带表层土壤,因而土壤比较肥沃,但土壤有机质比较少,需要补充磷、氮等肥料。

13.凌汛的成因、发生季节?凌汛出现的条件有三个:河流有一定的结冰期;河流的流向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发生的时间是结冰和融冰期。

由于下游纬度高,结冰早,上游低纬度的水不断流向下游,而下游因为冰的堵塞,导致河水溢出河道,形成深秋的凌汛。

当春季来临,上游低纬度地区的河水已经融化,而高纬度的河水还未融化,从而形成了初春的凌汛。

14.华北平原能说土层深厚吗?华北平原是中国第二大平原。

主要由黄河、淮河、海河、滦河冲积而成,故又称黄淮海平原。

黄河横贯中部,分南北两部分,南面为黄淮平原,北面为海河平原。

主要属于新生代的巨大坳陷,沉积厚度 1500~5000 米左右。

华北平原是沉积为主形成的土壤,土层深厚、透气透水性强,只是多数地方因为旱涝、盐碱、风沙等原因,肥力没有有效发挥。

15.中国的四大高原中国的四大高原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大高原,平均海拔达 4500米,号称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上有一系列高大山脉和 1000多个湖泊,是世界上湖泊最多的高原,其中青海湖是中国第一大咸水湖,湖中的鸟岛驰名中外;纳木错湖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湖泊。

内蒙古高原海拔 1000 米左右,地势坦荡,水草丰茂,是很好的天然牧场。

黄土高原海拔1000~2000米,地面上覆盖着 50~80 米的黄土层。

云贵高原是典型的石灰岩岩溶地貌,高原上有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是中国最大的瀑布。

16.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和三江并流分别指的是哪三江?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中的三江指长江、黄河、澜沧江,位于青藏高原(东经 74度~103度,北纬 27 度~37 度),青藏铁路正好穿过三江源地区。

三江并流中的三江是指金沙江、澜沧江、怒江,这三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云南省西北并肩而流约 170 多公里。

17.为什么雅鲁藏布江地区的太阳辐射量小于拉萨?主要受地形影响。

雅鲁藏布江地区处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年降水量大,因云雨多而太阳辐射小;拉萨处于青藏高原面上,地势高、大气稀薄,年太阳辐射量大。

18.我国东部地区的河流与西部地区的河流相比,径流年际变化哪一地区大?任何一条河流,它各年的径流量都不尽相同,这种径流量各年的多少变化,称之为河流径流的年际变化。

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径流量受降水影响大,而降水量的多少又受季风强弱的影响,每年夏季风的强弱不同,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故径流的年际变化也大。

西北内陆区河流径流量受高山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量的影响,而融量的大小又取决于气温的高低,气温又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太阳辐射量与前者的降水量比较相对稳定,变化小,故每年冰雪消融的数量变化小,因此河流的径流年际变化小。

19.西北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西北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该问题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自然原因是:地处内陆,远离海洋,大气中水汽量少,年降水量小;气温的日、年较差大,多大风天气,蒸发强烈;地表风化强烈,物质疏松,植被较差。

人为原因:人们长期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和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导致植被破坏严重。

荒漠化的发展使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沙化日趋严重,以致影响到整个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防治荒漠化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应采取的防治措施是:退耕还草、还林,恢复天然植被,加强“三北”防护林建设,加强草场管理。

20.青藏高原气候高寒特点的直接原因是什么?青藏高原地势较高,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差,水汽量少,晴天多,所以成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

空气稀薄,大气的逆辐射也较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

最热月气温在 10 度以下,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其气候具有独特的高寒特点。

21.青藏高原有哪些主要的地形单元?青藏高原上的大山脉,将整个高原分割成藏南谷地、藏北高原、川西高原、青海高原和柴达木盆地等地形单元。

藏南谷地平均海拔 3000—4000 米,雅鲁藏布江自西向东流贯,是西藏主要的农业区。

藏北高原海拔5000 米,是西藏的高寒区域。

川西高原海拔在 3500米以上,这块高原的南部接近横断山脉,地势起伏比较大,北部地势比较平缓,有些地方排水不畅,形成了沼泽,当年红军长征过草地,就是经过这一带地方。

青海高原的海拔在 4000—5000 米,这里草原广阔,水源充足,是我国的著名牧区,长江、黄河的发源地就在这里。

柴达木盆地海拔 3000米左右,盆地里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著名的“聚宝盆”。

22.黄河凌汛(1)概念:凌汛是冰凌阻塞河道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现象。

(2)出现地段:宁夏到内蒙古河套的上游河段、下游的山东境内。

(3)形成条件: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冬末春初有结冰现象出现;河流流向是从低纬流向高纬;河道形态上游宽、下游窄或河道弯曲回环。

(4)成因:下游河流封冻时间早于上游,解冻时下游晚于上游,这就容易导致上游冰凌随水流运动到下游后被阻塞,使水位上涨而产生凌汛。

23.世界四大洋的分界线在哪里?(1)太平洋与北冰洋:西起俄罗斯东北部的杰口尼奥夫角,经白令海峡中的大、小代奥米德岛,至美国阿拉斯加西端苏厄德半岛的威尔士王子角一线。

为白令海峡最窄处。

(2)太平洋与印度洋:北起马六甲海峡北口,沿苏门答腊岛西海岸、爪哇岛南海岸,经阿拉弗拉海、托宙斯海峡,再沿澳大利亚东海岸和通过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的东经 146°51’线至南极大陆。

(3)太平洋与大西洋:在德雷克海峡处,大致以通过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西经 67°16’线为界。

(4)大西洋与北冰洋:西起哈得孙湾东口,经戴维斯海峡、丹麦海峡、冰岛—法罗海槛、威维尔一汤姆森海岭、设得兰群岛的马克尔—弗拉格岛,到挪威西南沿海的塔斯德角一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