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谱术语及符号归类及定义伍德沃德规则发色团λmax摩尔吸光系数生色团ε红移现象蓝移现象非红外活性振动官能团区伸缩振动弯曲振动第一峰区指纹区δ积分面积化学位移氮规则第二峰区基频峰相关峰cm-1n+1规律(规则)电子轰击(EI)快原子轰击(FAB)电喷雾电离(ESI)基峰质荷比高分辨质谱碎片离子分子离子同位素峰α-裂解屏蔽效应自旋偶合核磁共振现象耦合裂分耦合常数重水交换M.+二、判断正误1.200-400nm为近紫外区。
()2.紫外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价电子的跃迁而产生的。
3.紫外光谱只适用于分析分子中具有不饱和结构的化合物。
4.紫外光谱图是由横坐标、纵坐标和吸收曲线组成的;横坐标表示吸收光的波长,用nm(纳米)为单位。
5.能在某一段光波内产生吸收的基团,称为这一段波长的生色团或生色基。
6.由于取代基或溶剂的影响使λmax向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红移现象。
7.由于取代基或溶剂的影响使λmax向短波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蓝移现象。
8.使消光系数 值增加的效应称为增色效应。
9.使消光系数ε值减少的效应称为减色效应。
10.一般的饱和有机化合物在近紫外区无吸收,不能将紫外吸收用于鉴定;反之,它们在近紫外区对紫外线是透明的,所以可用作紫外测定的良好溶剂。
11.C=C、C≡C虽为生色团,但若不与强的助色团相连,π→π *跃迁仍位于远紫外区。
12.共轭体系越长,其最大吸收越移往长波方向,且出现多条谱带。
13.苯环显示三个吸收带,都是起源于π→π*跃迁。
14.210-250nm内显示强的吸收(ε近10000或更大),则表明K带的存在,即存在共轭的两个不饱和键(共轭二烯或α、β不饱和醛、酮)。
15.250-290nm内显示中等强度吸收,且常显示不同程度的精细结构,说明苯环或某些杂芳环的存在。
16.250-350nm内显示中、低强度的吸收,说明羰基或共轭羰基的存在。
17.300nm以上的高强度的吸收,说明该化合物具有较大的的共轭体系;若高强度吸收具有明显的精细结构,说明稠环芳烃、稠环杂芳烃或其衍生物的存在。
18.红外区域包括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区,我们所学的红外光谱通常是指中红外光谱。
19.红外光谱是研究波数在4000-400cm-1范围内不同波长的红外光通过化合物后被吸收的谱图。
20.不是所有的振动都能引起红外吸收,只有偶极矩(μ)发生变化的,才能有红外吸收。
21.化学键的力常数k越大,原子的折合质量越小,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短波长区);反之,出现在低波数区(高波长区)。
22.能代表某基团并有较高强度的吸收峰,称为该基团的特征吸收峰(又称官能团吸收峰)。
23.4000-1500cm-1区域又叫官能团区;该区域出现的吸收峰,较为稀疏,容易辨认。
24.1500-400cm-1区域又叫指纹区;这一区域主要是:C-C、C-N、C-O 等单键和各种弯曲振动的吸收峰,其特点是谱带密集、难以辨认。
25.分子内基团的红外吸收会受到邻近基团及整个分子其他部分的影响,也会因测定条件及样品的物理状态而改变,所以同一基团的特征吸收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26.红外吸收谱的三要素是谱峰的位置、强度和峰形。
27.同一基团的几种振动的相关峰是同时存在的。
28.在没有外电场时,自旋核的取向是任意的。
29.在照射频率确定时,同种核因在分子中的化学环境不同而在不同共振磁场强度下显示吸收峰的现象称为化学位移。
因此一个质子的化学位移是由其周围的电子环境决定的。
30.在相同的频率照射下,化学环境不同的质子将在不同的磁场强度处出现吸收峰。
31.核外电子云密度越大,屏蔽效应越强,要发生共振吸收就势必增加外加磁场强度,因此共振信号将移向高场区;反之,共振信号将移向低场区。
32.凡影响电子云密度的因素都将影响化学位移。
33.元素的电负性↑,通过诱导效应,使H核的核外电子云密度↓,屏蔽效应↓,共振信号→低场。
34.峰面积的大小与相应的质子数目成正比。
35.有几种不同类型的H核,就有几组吸收峰。
36.由吸收峰的组数,可以判断有几种不同类型的H。
37.由峰的强度(峰面积或积分曲线高度),可以判断各类H的相对数目。
38.由峰的裂分数目,可以判断相邻H核的数目。
39.由峰的化学位移(δ值),可以判断各类型H所处的化学环境。
40.质谱图由横坐标、纵坐标和棒线组成;横坐标标明离子质荷比(m/z)的数值,纵坐标标明各峰的相对强度,棒线代表质荷比的离子。
41.质谱图谱中最强的一个峰称为基峰,将它的强度定为100。
42.分子离子峰的质荷比就是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用质谱法可测分子量。
43.分子离子能合理地丢失碎片(自由基或中性分子),与其相邻的质荷比较小的碎片离子关系应当合理。
44.当化合物不含氮或含偶数个氮时,该化合物分子量为偶数。
45.当化合物含奇数个氮时,该化合物分子量为奇数。
46.高分辨质谱法可测得化合物的精确分子量。
三、选择题1、波长为670.7nm的辐射,其频率(MHz)数值为()A、4.47×108B、4.47×107C、1.49×106D、1.49×10102、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A、紫外光能量大B、波长短C、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D、电子能级差大3、H2S分子的基频峰数为()A、4B、3C、2D、14、质子的化学位移有如下顺序:苯(7.27)>乙烯(5.25) >乙炔(1.80) >乙烷(0.80),其原因为()A、诱导效应所致B、杂化效应所致C、各向异性效应所致D、杂化效应和各向异性效应协同作用的结果5、含奇数个氮原子有机化合物,其分子离子的质荷比值为()A、偶数B、奇数C、不一定D、决定于电子数6、在四谱综合解析过程中,确定苯环取代基的位置,最有效的方法是()A、紫外和核磁B、质谱和红外C、红外和核磁D、质谱和核磁7、化合物中,下面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的一种()A、ζ→ζ﹡B、π→π﹡C、 n→ζ﹡D、n→π﹡8、苯环上哪种取代基存在时,其芳环质子化学位值最大()A、–CH2CH3B、–OCH3C、–CH=CH2D、-CHO9、二溴乙烷质谱的分子离子峰(M.+)与M+2、M+4的相对强度为()A、1:1:1B、2:1:1C、1:2:1D、1:1:210、下列不适宜核磁共振测定的核是()A、12CB、15NC、19FD、31P11、在丁酮质谱中,质荷比质为29的碎片离子是发生了()A、α-裂解B、I-裂解C、重排裂解D、γ-H迁移12、以下五种化合物,能同时产生B吸收带、K吸收带、R吸收带的是:A :O C C C =-=B :C C C C C C =-=-=C :D :13、红外光谱是( )A 、分子光谱B 、原子光谱C 、振动光谱D 、电子光谱 14、在下面各种振动模式中,不产生红外吸收的是( ) A 、乙炔分子中对称伸缩振动 B 、乙醚分子中不对称伸缩振动 C 、HCl 分子中H -Cl 键伸缩振动 D 、H 2O 分子中对称伸缩振动15、以下五个化合物,羰基伸缩振动的红外吸收波数最大者是( )A 、B 、C 、D 、16、化合物在红外光谱的3040~3010cm -1及1680~1620cm -1区域有吸收,则下面四个化合物最可能的是( )A 、B 、C 、D 、17、在质谱图中,被称为基峰的是( )A 、一定是分子离子峰B 、质荷比最大的峰C 、强度最大的离子D 、强度最小的离子峰 18、辨认分子离子峰,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 、是质荷比最大的峰B 、是丰度最大的峰C 、有些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不出现D 、分子离子峰与相邻离子峰质量至少≥14个质量单位四、简答:1. 分子的每一个振动自由度是否都能产生一个红外吸收?为什么?2. 溴乙烷中有几种质子,那种化学位移大?为什么?3. 分子的价电子跃迁有哪些类型?哪几种类型的跃迁能在紫外吸收光谱中反映出来?4.紫外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主要贡献。
5.如何用红外光谱区别下列各对化合物?a. 对-CH3-Ph-COOH 和Ph-COOCH3 ;b. 苯酚和环己醇;c. 和参考答案:a、在红外谱图中P-CH3-Ph-COOH有如下特征峰:v OH以3000cm-1为中心有一宽而散的峰。
而Ph-COOCH3没有。
b、苯酚有苯环的特征峰:即苯环的骨架振动在1625~1450 cm-1之间,有几个吸收峰,而环己醇没有。
五、根据波谱进行简单化合物的结构推断参见波谱综合解析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