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神经系统的电信号

第四章 神经系统的电信号

2015-4-14 生理心理学 22
第五节 脑电图
二、自发性节律
自发性节律的变化在临床上常用 来诊断许多神经功能的障碍。
2015-4-14
生理心理学
23
第五节 脑电图
三、事件相关电位(诱发电位)
某些确定的刺激,如闭光或嗒 嗒声,或有意识的活动所引起的脑 电位变化通称为事件相关电位,也 叫做诱发电位。
2015-4-14 生理心理学 11
第三节 动作电位——神经冲动

2 、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 静息电位主要是K+外流所形成的 电——化学平衡电位。
2015-4-14
生理心理学
12
第三节 动作电位——神经冲动

3、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 动作电位的上升支主要是细胞 外Na+ 内流造成的。 动作电位的下降支主要是细胞内 K+外流造成的。
生理心理学 20
2015-4-14
第四节 动作电位的传导

B.局部兴奋的叠加边可以发生 在连续受到数个阈下刺激的膜的某 一点,亦即当前刺激引起的局部兴 奋尚未消失时,与后面刺激引起局 部兴奋发生叠加,称为时间性总和。
2015-4-14
生理心理学
21
第五节 脑电图
一、起源和特性
脑电图是许多细胞的活动,而且是在距 离这些细胞较远的地方记录下来的。 在没有特殊刺激时记录到的脑电位称为 自发电位或自发节律(spentaneous rlythms)。 刺激引起的电位变化称为诱发电位或事 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on)。
2015-4-14
生理心理学
13
第四节 动作电位的传导
一、可兴奋细胞的特征:
任何一处膜产生的动作电位都 可沿着细胞膜向周围传播,使整个 细胞膜都经历一次类似于被刺激部 位的离子电导的改变,表现为动作 电位沿整个细胞膜的传导。 二、实验
2015-4-14 生理心理学 14
第四节 动作电位的传导
三、机制
2015-4-14
生理心理学
8
第三节 动作电位——神经冲动

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一般在0.5-2.0ms的 时间内完成,这使它在描记的图形上表现为 一次短促而尖锐的脉冲变化,因而我们常把 这种构成动作电位主要部分的脉冲变化称为 锋电位。 在锋电位下降支最后恢复到静息电位水 平前,膜两侧电位还要经历一些微小而较缓 慢的波动,称为后电位。
第四节 动作电位的传导
六、无动作电位的神经信号传递
局部兴奋的基本特性: 1、不是“全或无”的,而是随 着阈下刺激的增大而增大。 2、不能在膜上作远距离传播。 3、局部兴奋是可以叠加的。
2015-4-14 生理心理学 19
第四节 动作电位的传导

A.当一处产生的局部兴奋由于电紧张性 扩布致使邻近处的膜也出现程度较小的去极 化,而该处又因为另一刺激也产生了局部兴 奋,虽然两者(当然不一定限于两者)单独 出现时都不足以引发一次动作电位,但如果 遇到一起可以叠加起来,以致有可能达到阈 电位而引发一次动作电位,称为兴奋的空间 性总和。
2015-4-14
生理心理学
5
第二节 静息膜电位
四、生物电现象原理
生物电现象是以细胞膜两侧带电离子的 不均衡分布和选择性离子跨膜转运为基础的。 常见的离子有4种:K+ Na+ ClCa++,细胞内还有带负电荷的蛋白质,这些 离子在神经元膜任一侧的静电荷分布是不平 衡的。
2015-4-14
生理心理学
所谓动作电位的传导,实际是已 兴奋的膜部分通过局部电流“刺激” 了未兴奋的膜部分,使之出现动作 电位,这样的过程在膜表面连续进 行下去就表现在整个细胞的传导。
2015-4-14 生理心理学 15
第四节 动作电位的传导
四、神经冲动
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动作电位 是呈脉冲式的锋电位,称为神经冲 动。神经冲动可以通过突触或神经 接头进行传递。
第三节 动作电位——神经冲动
四、生物电产生的机制
1、膜的离子流学说 生物电产生的前提是细胞膜内外某些带 电离子分布和浓度不同。正常时,细胞内的 K+ 浓度和蛋白质负离子A- 浓度比膜外高, 而细胞外的 Na+ 和Cl- 浓度比膜内高,因此, K+ 和A- 有向膜外扩散的趋势,而 Na+ 和Cl有向膜内扩散的趋势。

三、生理学名词 静息电位存在时膜两侧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状态 称为膜的极化(polarization)。 当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 时,称膜的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 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少的方向变化时,称为去极化或 除极化(depolarization)。 细胞先发生去极化,然后再向正常安静时膜内 所处的负值恢复,则称为复极化(repolarization)。
2015-4-14
生理心理学
24
第五节 脑电图
四、脑电位的来源问题
脑电图记录的是突触电位总和, 包括电极所能拾取的范围内的兴奋 和抑制的后突触电位总和。
2015-4-14
生理心理学
25
第五节 脑电图
五、带有病理特征的脑电图
癫痫病例
2015-4-14
生理心理学
26
2015-4-14
生理心理学16源自第四节 动作电位的传导五、神经冲动传导的特点
1、突出的特点是不衰减。即动 作电位的幅度,传导速度不会央传 导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呈现动作电 位“全或无”现象。 2、双向性:即兴奋能从受刺激 的部位向相反的两个方向传导。
2015-4-14 生理心理学 17
第四节 动作电位的传导
一、定义
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 胞膜两侧的电位差。由于这一电位 差存在于安静细胞膜的两侧,故又 称为跨膜静息电位或膜电位。
2015-4-14
生理心理学
3
第二节 静息膜电位
二、膜电位的实验
这个实验表明静息电位表现为 膜内比膜外低,即膜内带负电,而 膜外带正电。
2015-4-14
生理心理学
4
第二节 静息膜电位
6
第三节 动作电位——神经冲动
一、定义
动作电位是指细胞受刺激而兴 奋时,在膜两侧所产生的快速、可 逆、可扩布性的电位变化。动作电 位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二、实验
2015-4-14 生理心理学 7
第三节 动作电位——神经冲动

三、名词: 引起神经冲动的最低刺激强度就是神经冲动的 阈限。(sthreshold) 神经冲动除了在传导过程中不减幅外,还有另 一个特点,即在刺激强度超过阈限或更强时,它的 幅度也不再增加。这就是神经冲动的全或无(allor-non)的特性。 刺激强度的增加虽然不能增加神经冲动的幅度, 但在一定的强度范围内能增加神经冲动的频率,可 使连续产生的神经冲动之间的间隔时间缩短。
第四章 神经系统的电信号
2015-4-14
生理心理学
1
第一节 概论
有机体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处理信息
的系统,信息的传递和加工是一切 行为的基础,本章主要讲解神经系 统中信息是怎样传递的,神经细胞 是如何产生传递信息的神经信号和 这些信号在它们之间是如何传递的。
2015-4-14 生理心理学 2
第二节 静息膜电位

3、完整性:神经纤维的结构和功能完 整时,才能正常传导兴奋。 4、绝缘性:一根神经干中的各条神经 纤维,各传导自己的兴奋而基本上互不干扰, 从而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确性。 5、相对不疲劳性:用每秒50-100次的 电刺激连续刺激神经9-12h ,发现神经纤维始 终保持着兴奋的能力。
生理心理学 18
2015-4-14
生理心理学 9
2015-4-14
第三节 动作电位——神经冲动

一般是先有5-30ms的负后电位(去极化 后电位),再出现一段延续更长的正后电位 (超极化后电位)。 锋电位存在的时期相当于绝对不应期。 负后电位出现时,细胞大约正处于相对不 应期和超常期。 正后电位期相当于低常期。
生理心理学 10
2015-4-1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