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危儿识别与管理

高危儿识别与管理


分类 • 分类: 匀称型 非匀称型 重量指数 身长/头围
>2.0(≤37周) >1.36 >2.2(>37周) <2.0(≤37周) <1.36 <2.2(>37周)
低血糖高危儿的管理 • • • • • 母亲糖尿病、妊高症病史 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 窒息、感染、硬肿、RDS、ABO溶血、红细胞增多症 开奶晚、摄入不足 有低血糖相关症状
常见高危儿可能发生的高危病症
早产儿ipsum dolor 小于胎龄儿 大于胎龄儿 adipisicing 过期产儿 Lorem sit amet, consectetur elit, 呼吸暂停 窒息 呼吸窘迫ut labore 宫内营养不良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et dolore (40%-50%) magna aliqua. Ut enim ad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HIE 呼吸窘迫 胎粪吸入 红细胞增多症 exercitation ullamco laboris nisi ut aliquip ex ea commodo consequat. 颅内出血 低血糖 高胆红素血症 胎粪吸入
⑵羊水胎粪污染
有胎粪吸入风险,生后4-24小时至少每4小时观察一次,每次喂奶前观察 体温、呼吸、心率等,必要时测定血氧饱和度。
⑶有早发型败血症风险
孕母阴道直肠分泌物B族链球菌(GBS)培养阳性;既往新生儿GBS感染;胎 膜早破>18小时;孕母产时体温> 38℃。如果孕母使用了足量有效抗生素治 疗,新生儿生后48小时内,每次喂奶前或至少每4小时观察体温、心率、呼吸, 如家长要求提前出院(48小时内)必须告知风险并签字,如孕母治疗不充分 则需更多时间的观察评估和处理。
高危儿的范畴 Lorem ipsum dolor 42 sit amet, 10.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1.妊娠周龄< 37周或> 周 妊娠多于4次或间隔< 6个月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2.出生体重< 2.5kg或> 4kg 11.多胎妊娠 magna aliqua. Ut enim ad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3.大于胎龄儿及小于胎龄儿 12.母亲有麻醉药、毒品等病史 exercitation ullamco laboris nisi ut aliquip ex ea 4.出生时低Apgar 评分需复苏者 13.产科并发症需手术产 commodo consequat. 5.既往有异常妊娠、胎儿或新生 14.羊水、脐带、胎盘异常
(50%-60%)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红细胞增多症 (NEC) 低血糖 感染 高胆红素血症 感染 低钙血症 畸形 红细胞细胞增多症 染色体异常 畸形
产科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建议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2017.32(2)
• 建议制定背景:产科母婴同室是一个高风险区域,家长 缺乏相关经验,新生儿变化快,不可预见因素多,医疗 纠纷高发,国外人口少,分娩量小,医疗资源相对丰富, 其相关指南不适用于我国,故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新生儿 保健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分会牵头制定了 本建议,供各级助产机构新生儿科和产科医护人员参考。
五、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制度
(三)、其他特殊情况下的新生儿管理 ⑴手术助产
有帽状腱膜下出血风险负压吸引器负压吸引超过 20min,超过3次,滑脱 超过2次者,均应密切监护新生儿状况,包括:体温、呼吸、心率、头颅大小 及形状,肿胀部位及性质,如有喂养差、活动差、苍白表现,或头皮大面积 波动感尽快转新生儿科。
高危新生儿的识别与管理
新生儿科
高危新生儿的定义 • 定义:指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情况的新生儿。
这些婴儿中部分出生时已有威胁生命的病症存在,部分则处于潜在 危险状态中,必须要有经验的医师、护士及一定设备条件的婴儿室或 监护中心密切观察及监护,早期识别及时处理高危新生儿是降低围产 儿死亡率及减少存活儿后遗症发生率最有重要的手段。 《儿科急诊医学》 第3版 赵祥文
• 出院后随访计划的制定:
出院时龄(h) 48-72 72-96 胆红素水平(百分位) <40 40-75 <40 40-75 <40 40-75 随访计划(d) 2-3 1-2 3-5 2-3 3-5 2-3
96-120
五、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制度 (四)、新生儿体格检查 ⑴首次检查
生后在分娩室及手术室进行,主要识别任何明显畸形、胎龄评估、 活力、营养状况及从宫内向宫外转变情况。 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命体征参考值:腋下体温 36.5-37.3℃,心率 100180次/分(清醒)80-160次/分(睡眠),呼吸40-60次/分。
糖尿病母亲婴儿可能出现的问题 • 前置胎盘、羊水增多、相关产伤发生率高 • 呼吸窘迫综合征 高胰岛素血症抑制糖皮质激素分泌造 成。妊娠期管理降低发生率。 • 低血糖 • 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 • 红细胞增多症 • 心脏问题 肥厚性心肌病(10-20%),也可发生无心肌 肥厚的充血性心衰。 • 先天性畸形 先心病及神经管畸形最常见。
经阴道分娩的正常新生儿至少留院观察24小时方可 出院。剖宫产新生儿可随母亲出院。 反应好,活动正常,体温正常,生命体征稳定,尿 次正常,大便至少已排一次,已成功哺喂 2次以上,吸吮吞咽好, 脐带残端无异常。
• 2.出院标准
• 3.出院宣教
⑴教会家长沐浴、脐带护理、检测体温、黄疸; ⑵进行母乳喂养宣教; ⑶告知随访要求。
⑷新生儿黄疸
参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指南》(2014版)
《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干预治疗指征》
时龄 <24 ~48 ~72 >72
考虑光疗 6 9 12 15
光疗 9 12 15 17
光疗失败换血 12 17 20 22
换血加光疗 12 20 25 2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出院随访计划》
反应低下的判定
项目 意识障碍 肌张力减低 原始反射 体格检查 弹足底3次 哭1-2声又睡 弹足底5次 稍有弱哭声 弹足底10次不哭 疼痛刺激可唤醒 疼痛刺激 不能唤醒
前臂弹回减慢、围巾征过中线、腘角>90°,头竖立差 拥抱、握持、吸允反射减弱或消失 生命体征、前囟、瞳孔、肤色、末梢循环
病因复杂多样: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败血症、低体温、低体温、低血糖、甲 减、代谢紊乱、母亲用药等。
10百分位 50百分位 90百分位
小于胎龄儿 • 定义: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第10百分位以下, 或低于平均体重2个标准差的新生儿。 • 我国发生率9.1%,其中早产占41.8%、足月占58.2%。 早产儿发生率25.3%,足月儿发生率6.3%。 • SGA 较适龄儿具有更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2005 年我 国资料显示死亡率1.2%。
儿死亡或血型不合 6.母亲有内科性疾病(糖尿病、 高血压、肾病、胆汁淤积等) 15.母亲有感染、胎膜早破
7.母亲孕早期有出血
8.母孕期有剧吐或营养不良 9.母年龄<16岁或>35岁
16.母亲孕期有外伤史
高危儿范畴 • 高危范畴内新生儿不一定具有高危症候,但必须警惕高 危症的发生,有研究统计发生高危症几率5.02%(浙江大
学妇产医院)。
高危因素的识别
1.围生期窒息伴多脏器受损症状 2.呼吸急促、困难、暂停、发绀 3.淡漠、激惹、惊厥、前囟隆起 4.苍白或发花、尿少、肢冷 5.需外科手术的明显畸形 6.有溶血风险24小时内出现黄疸 7.呕吐频繁、24小时未排便 8.体温不稳定有败血症可疑 9.贫血、红细胞增多、出血倾向 10.低体重、巨大儿、过期产儿
⑵第2次全面检查
一般于生后12-24小时完成,应有家长在场,确定新生儿宫外的生 活一切正常,发现任何先天性或围产期获得性疾病。
⑶第3次检查
主要为出院前评估,发现新生儿出生后出现的问题,例如感染、黄 疸,以及前两次未发现的畸形(一些先心病生后第 1天听不到杂音), 评估喂养情况,并给与出院指导意见。
八、健康新生儿出院标准 • 1.出院时间
胎盘及脐带检查
五、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制度 (二)、有下列高危因素需密切观察
母亲因素
年龄、感染、慢性疾病、吸烟、毒品及酗酒, 母亲Rh阴性血型、过去死胎、死产、反射线接 触史等
胎儿因素 分娩因素 新生儿因素
早期先、兆流产、胎儿宫内窘迫、发育迟 缓、胎盘、脐带、羊水异常等 窒息、脐带绕颈、脱垂、难产、手术产、 滞产、急产、应用镇痛药等 多胎、早产、低体重、巨大儿、黄疸、畸 形、发热、气促、呼吸困难、紫绀、惊厥、 频繁呕吐、腹泻、血便、反应低下、喂养 困难
高危儿管理思路
1.识别高危 2.告知风险 3.规范管理
4.记录完善
谢谢聆听!
早产儿


颅内出血 NRDS
低体温 喂养困难
呼吸暂停 NEC




ROP
孕周胎龄关系曲线
450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28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大于胎龄儿可能出现的问题 • 糖尿病母亲婴儿 • Rh溶血病巨大儿:溶血表现、低血糖 • Beckwith综合征:凸眼、舌大、脐疝及其他畸形,50% 低血糖,病死率高。 • 大动脉转位巨大儿:生后早期发生心衰
过期产儿可能出现的问题 • 特点:体重轻,皮下脂肪少;身体细长、皮肤松弛多皱, 状如老人;常睁眼,貌似老练。 • 分期: I期 营养状态不良 II期 胎心先快后慢再不规则,出现粪染 III期 生后呼吸窘迫及神经系统症状,粪 染明显
具体实施细则 • • • • • • • • 一、适用对象 二、管理模式 三、医护人员资质及职责 四、母婴同室新生儿的安全管理 五、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制度 六、母婴同室新生儿常规操作 七、母婴同室新生儿喂养 八、健康新生儿出院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