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社会心理学PPT课件.ppt
社会心理学PPT课件.ppt
一、社会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小资料 20世纪40年代,欧洲及美国的一些社
会科学家、哲学家发起了一场科学统一运动, 试图把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社会 心理学等学科(都是以人为中心)以及其他 有关学科(生物学、经济学、医学)统一起 来,形成一门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综合性学
科--行为科学
二、社会心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二、社会化的特点
1、以遗传素质为基础; 2、社会化过程即个性化过程; 3、个体的社会化具有某种共性;
如:国民性比较研究 4、社会化是通过人的一生来完成的。
三、社会化的基本途径
1、社会教化:即广义教育:可分为有系统 的和非系统的。
2、个体内化:人通过一定方式的学习接受 社会教化,体现人的主动性。
比较文化方法论的原则
1.要有利于促进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 2.要确定客观、公正的研究工具 3.要有明确的、有实用意义的目的
二、社会心理学的伦理学原则
(一)保护被试的身心健康 (二)对被试个人资料的保密 (三)慎选研究策略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一、实验研究 控制 干扰 信度 效度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或若干个体在特定 社会生活条件下心理活动的发展和变化的规 律的科学”。
1983潘淑
“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主要分支。它 所研究的是和社会有关的心理学问题。我们 知道,所有的社会事情都有人的因素在里面, 也就是都有心理问题在里面,反过来说,人 的一切心理活动中几乎都有社会的因素或影 响,因而也都有社会的问题在里面”。
基本研究方法: 实验法、心理测量 主要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精神分析理
论 社会认知论 场地论
(二)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
代表人物: 孔德 罗斯、米德、库兹明、
萨宾、海曼、戈夫曼等
研究重点: 大样本、社会互动
基本研究方法: 调查法
主要理论:
符号交互理论 社会交换
理论 参照群体理论 社会角色理论
1、传统的观点: 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许多社会心
理学家认为,社会心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是局部与 整体的关系 。
潘菽指出, “从心理学上讲,社会心理学应该 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而不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 由于心理学是既有自然科学性质又有社会科学性质 的中间学科,因此社会心理学具有社会科学性质和 自然科学性质这种二重性。
(三)比较文化取向的社会心理学
研究重点: 研究方法:
文化影响、民族心理 跨文化现场研究法源自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什么性质的学科?它与心 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之间的关系如何?对这 些最基本的学科问题的回答,将关系到社会 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规定、研究方法的选择以 及理论发展策略的制定等学科建设的基本前 提。
社会动机、社会认知、 社会态度、社会学习
群体社会心理
人际互动、群体内聚力、 社会心理气氛
大众社会心理
流行、模仿、暗示、流言 舆论、经济恐慌、大众骚乱
(二)应用社会心理学
应用社会心理学是用社会心理学的原理与研 究方法阐明关于人际关系、社会行为等实际 问题,并提出对策。
应用社会心理学主要在教育、工业、司法、 临床、军事等各个领域内建立分支社会心理 学。
符号交互作用理论(符号互动理论)
代表:G. 米德
“符号”:就是人们在相互沟通的过程中用 来代替某一东西的社会客体。
符号互动论强调在人的互动过程中的中介作 用,认为社会互动是建立在符号沟通的基础 上的,符号的沟通是人的心理构成的开端。
二、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一)不同层次的社会心理现象 个体社会心理
2、洛莫夫的观点--社会心理学是心理 学的主干之一
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社会心理学洛莫夫 将系统论思想引进了心理学。他把心理科学 比作科学之林中的一颗大树,然后树身又分 成两条主干,一条是社会心理学,一条是个 体心理学。
3、吴江霖的观点--社会心理学是心理 学的一大支柱
吴江霖 (1982)认为,心理学以社会心理 学和生理心理学为两大支柱。他把普通心理 学中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社会基础这一侧面 独立出来,称为社会心理学。
研究同样的社会心理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三种取向呢?
1.从历史传统看--同时产生 2.从任务上看--都涉及社会心理现象 3.从研究对象看--复杂
(一)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
代表人物: 麦独孤、奥尔波特、勒温、
弗洛伊德、马斯洛、班杜拉等
研究重点: 个体和小群体的社会心理和
社会行为
社会心理学PPT课件
第一章 绪论
何谓社会心理学? 它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基本理论 以及
根本任务是什么?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其分析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Aronson,1980)
说:“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之多,几乎如同社 会心理学家的人数之多一样”.
1982吴江霖(广州师院)
同一社会角色内心冲突; 社会角色改变时,新旧角色冲突; 身兼“角色丛”时冲突; 社会角色规定的人格与其真实人格冲突。
五、社会化的基本机制
2、社会比较机制
发生在个体身上的社会化目标状态的最终实现,是个人(主体) 不断进行自觉和不自觉选择的结果。并且这种选择性在一定的 范围内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加强的,同时,它使社会化过 程既具有被动性,也是一个主体能动的过程。这也就使得社会 化引导不仅具有共同性,也为个性化提供了可能。
(一)社会心理学强调社会与个体之间的 相互作用
(二)社会心理学重视关于社会情境的探
讨
社会情境与社会环境的区别 社会环境包括了整个社会存在与社会意
识,而社会情境则是社会环境中的某些特定 部分,它能被个体所意识到并直接影响个体 心理的,而社会情境以外的社会环境则是在 未被个体所意识到的情况下,间接地对个体 心理发生影响的,其作用犹如社会情境的背 景。
力、健全人格和行为方式
第三章 社会化
一、概述 1、定义:社会化(socialization)指个体
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 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 理 — 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个人通过社会化得以适应社会;社会则 通过社会化来培养它的继承者,使得人类文 化得以传递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
五、社会化的基本机制
1、角色引导机制 角色:是指一定社会身份所要求的一般行为方式及
其相应的内在心理状态。 以角色作为理解个人社会行为的理论,被称为
角色理论。 角色的形成
角色学习; 社会角色期待; 社会角色认知。
五、社会化的基本机制
角色冲突 社会生活中,人会由于具体情境的不同
而扮演不同的角色,因而需要在不同角色中 进行变换,因此会发生内心的冲突与矛盾, 即角色冲突。具体表现:
三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
1.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 (sociological social psychology,简称 SSP)
2.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 (psychological social psychology, 简 称PSP)
3.比较文化取向的社会心理学
(cross-cultural social psychology, 简称CCSP)
三、社会化的影响因素与类别
1、影响因素 主观因素:遗传素质;思维能力;语言
能力;学习能力;生活依赖期; 客观因素: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
众传媒。 2、类别
政治社会化;民族社会化;法律社会化; 性别角色社会化;道德社会化
四、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生产与生活的基本知识、技能; 遵守社会规范; 树立人生目标、确立人生理想; 培养社会角色。
二、调查研究
是研究者根据所研究的问题的性质进行实 地调查,收集材料,然后作统计分析,最后 作出结论。
(一)问卷调查 (二)现场观察
三、档案研究
库兹明(1979)分析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俄 罗斯肖像画“全苏画展”上的作品,共44位 男画家的154幅肖像画。结果发现,无论是 年轻的或是年老的男画家都喜欢画年轻女子 的肖像(占全部妇女的69%);而画男子肖 像的,则大多喜欢画上了年纪的男子(占全 部男子61.5%)。
档案法研究的结果经常发人深思
1973年库钦斯基运用档案法研究了色情文学
与犯罪之间的关系。发现,丹麦1965年取消色情
文学禁令后,性犯罪和一般犯罪率非但没有上升,
而且明显下降。开禁后性犯罪率从原来十万分之八
十五下降到十万之五十,一般犯罪率由十万分之二
百二十下降到十万分之八十七。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渃著名的自我实现理论和自 我实现者人格模型,也是运用档案法研究49名著 名历史人物,包括林肯、爱因斯坦。
三、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社会学家对社会心理学的贡献 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在理论和方法
上彼此相通 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在研究课题上同中有异
四、社会心理学与文化人类学的关系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内 容
一、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符号交互作用理论
(三)社会心理学也重视个体的内在心理
因素
人格: 我意识
性格、动机、态度、价值观、自
二、三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
1908 年, 英国心理学家W·麦独孤的《社会 心理学导论》和美国心理学学家E·罗斯的 《社会心理学》专著几乎同时出版,标志着 社会心理学的正式诞生。社会心理学自诞生 之日起, 就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研究取向: 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取向的社 会心理学。此后,又产生了文化人类学取向 的社会心理学。
社会化的本质是社会经验的传递。
一、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