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八版外科学-外科病人的代谢及营养治疗-田甜
第八版外科学-外科病人的代谢及营养治疗-田甜
7 严格无菌操作(无菌台、层流治疗室)
1 将安达美®及无磷酸盐 的电解质加入乐凡命 内。
2 将磷酸盐格利福 3. 将上述溶液灌注入袋
斯®
内(如有另外的乐凡命或
加入葡萄糖溶液。 葡萄糖溶液也应 在此时
加入袋中)
4 用维他利匹特®溶解 5 将含有复合维生素的 6 用轻摇的方法混匀袋
水乐维他 ,然后一
英脱利匹.特®加入袋中。 中
男性BEE(kcal/d) = 66 + 13.8W + 5.0H - 6.8A
女性BEE(kcal/d) = 655 + 9.6W + 1.85H - 4.7A
W-体重(kg)H-身高(cm) A-年龄(年)
Harris-Benedict公式: .
每天热量需要量 1800-2000
kcal 基本需要量 25 kcal/kg
基酸中。 2 将磷酸盐溶液加入另一瓶氨基酸溶液中。 3 脂溶性维生素加入脂肪乳剂中。 4 将含有各种添加物的氨基酸液先后加入含有高渗葡萄糖
液的3L袋中。 5 最后加入脂肪乳剂并轻晃混匀。
.
危重病人营养液的配制及用法
1 热量:25-30Kcal/kg.d
葡萄糖:脂肪保持在60:40~50:50
2 氮量:0.2-0.24g/kg.d N/C =1:100-150 (术后
2.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BMI=体重(kg)/身高(㎡)
>40: 重度肥胖 30-40: 中度肥胖 27.5-30: 轻度肥胖 19-25: 正 常 17-18.5: 轻度营养不良 16-17: 中度营养不良 <16: 重度营养不良
.
3.皮褶厚度与臂围 三头肌皮褶厚度(TSF:mm)
蛋白质
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参与构成各种细胞 组织、维持其生长、更新和修复,参与多种 重要的生理功能及氧化供能。
脂肪
提供能量、构成身体组成、供给必须脂肪 酸并携带脂溶性维生素。
.
1、机体能量消耗组成、测定及计算
•每日的能量消耗包括基础能量消耗、食物的生热效应、兼性 生热效应和活动的生热效应。基础能量消耗占每日总能量消耗 60%-70% ,是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和内环境稳定等活动所消 耗的能量。
• 糖利用率下降,容易发生高血糖、糖尿。 • 蛋白质分解增加,负氮平衡,糖异生活跃,
脂肪分解增加。 .
主要内容
第1节 外科病人的基本代谢改变
第2节 营养状态的评定
第3节 肠外营养 第4节 肠内营养
.
21
一、临床检查
1.病史采集 膳食调查、病史、精神史、生 理病史等。 2.体格检查 肌肉萎缩、毛发脱落、皮肤损 害、水肿或腹水、必须脂肪酸及维生素缺乏 等体征。
特殊病人的营养混合液
✓ 糖尿病 限制葡萄糖用量 增加脂肪乳剂
充分补充胰岛素 ✓ 肝硬化 用量1/2 六合氨基酸
中长链脂肪乳 ✓ 尿毒症 肾病氨基酸
严格限制入水量 ✓ 低蛋白血症 补蛋白
.
.
.
.
三、肠外营养途径选择
1.周围静脉 ① 简便,安全, 可反复穿刺; ②管径细,长,阻力大,易堵塞,流 量小,静脉炎发病率高。
.
主要内容
第1节 外科病人的基本代谢改变 第2节 营养状态的评定
第3节 肠外营养
第4节 肠内营养
.
30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
✓ 凡一周以上不能进食或因胃肠道功能障碍或 不能耐受肠内营养者;通过肠内营养无法达 到机体需要的目标量时应补充肠外营养
✓ 适应证 营养不良者的术前应用 消化道瘘 急性重症胰腺炎 短肠综合征 肿瘤 大面积烧伤 肝肾衰竭 复杂手术后 肠道炎性疾病 严重感染与脓毒症
• 测定单位:千卡 (Kcal) 、千焦 (KJ) (1Kcal=4.2KJ)
• 作用:肌肉运动、代谢反应、维持体温、传递神经冲动
• 来源:1克蛋白质
4 Kcal ( 10~15%)
1克脂肪
9 Kcal ( 35~45%)
1克碳水化合物 4 Kcal ( 45~55%)
.
基础能量消耗(BEE) 静息能量消耗(REE)
15%来自氨基酸 85%来自碳水化合物及脂 肪 非蛋白热量(kcal)与氮量(g)之 比100-150:1
间接测热法:测定机体在单位时间内的氧耗及二氧化碳产量 来间接计算能量消耗。
.
2、机体能量需要量的确定
经验性估计: 轻度应激:20~30kcal/天; 中度应激:30~40kcal/天; 重度应激:40~50kcal/天;
表现 血胆红素升高 转氨酶升高
预防 应用双能源 脂肪乳剂 + 葡萄糖
.
PN并发症
导管相关 并发症
代谢性 并发症
脏器功能损 害:肝脏损 害;肠源性 感染
.
代谢性骨病:
骨钙丢失,骨 质疏松,关节 疼痛,骨折
技术性并发症
代谢性并发症
感染性并发症
(与中心静脉导管的 放置或留置有关) 空气栓塞(最严重) 气胸 血管损伤、神经或 胸导管损伤等
主要是导管性脓毒症
代谢紊乱
临床表现 寒战、
神经内分泌反应
创伤
下丘脑
神经内分泌反应
交感神经系统兴奋
胰岛素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 抗利尿激素
.
2.创伤应激状态下机体代谢变化
机体代谢变化
• 抗利尿激素醛固酮导致水钠潴留,以保存 血容量。
• 创伤、感染导致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 调。
• 交感神经兴奋所致的高代谢状态,机体静 息能量消耗增加。
上臂肌围(MAC:cm) 代表全身肌肉的状况。 MAC(cm)=上臂周长(cm)-0.314×TSF
.
4.握力测定
是机体营养状况评价中一个良好的客 观指标。
正常男性握力≥35kg,正常女性握力≥23kg。
.
三、生化及实验室检查
1.血浆蛋白测定
①白蛋白(ALB):半衰期长,约为18天。 ②转铁蛋白(TRF):肝脏合成的β球蛋白,具有运 输铁的作用,半衰期8天。 ③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甲状腺素结合前白蛋白 (TTR):半衰期短,约2-3天。
水溶性
脂溶性
.
肠外营养制剂:矿物质, 微量元素
包括: 钠、氯、钾 (电解质) 钙、铁、镁、磷、硫 碘、铬、钼、铜、锰、氟、钴、锌、硒
功能: 1. 参与酸碱平衡, 及渗透压作用. 2. 参与化合物经细胞壁的转运. 3. 参与神经冲动的传导和肌纤维的兴奋. 4. 构成机体的组分, 如骨骼和牙齿.
需要量:根据临床变化调整
适合用量小,PN支持不超过2周者
.
肠外营养途径选择
2.中心静脉
-经外周中心静脉插管 (PICC)锁骨下静脉、颈 内静脉、股静脉
-输注高浓度和大剂量液体 -减少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 -需要熟练的置管技术,严
格的无菌条件 -气胸、导管败血症等并发
症
适用于长期PN支持者
.
图A
.
图B
五、肠外营养的并发症及防治
.
一、肠外营养制剂——葡萄糖
优点 缺点
主要能源物质 供给量3-3.5g/kg*d 100g/24h节省蛋白质 来源丰富 价格低廉 监测方便(血糖 尿糖) 渗透压高 刺激血管壁
输入过快致高血糖 多余糖转化为脂肪沉积在器官
(肝脂肪浸润)
★目前已不单一. 使用葡萄糖能源
肠外营养制剂—复方氨基酸
肠外营养的唯一氮源,机体合成蛋白质底物。 摄入量1.2-1.5g/kg*d
早期 1:120) 3 电解质 4 维生素 5 微量元素
.
1 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应<25%;
注 2 钠、钾离子的总量应<150mmol/L,钙与镁离子应<4mmol/L;
意 3 TNA液的pH值应>5.0;
:
4 应含有足量的氨基酸; 5 不加入其他药物;
6 保存在4℃~25℃,并要求在24~48h内输注。
• 通过营养素的药理作用调理代谢紊乱与炎症 反应
• 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 影响疾病的发展与转归
.
主要内容
第1节 外科病人的代谢改变 第2节 营养状态的评定
第3节 肠外营养 第4节 肠内营养
.
9
一、正常情况下的物质代谢
糖原
提供能量,也是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之一。 人体所需能量的55%-65%由其供应。大脑、 神经组织完全依赖。
糖代谢异常
高热、感染性休克
电解质及酸碱失 衡,维生素及微 量元素缺乏
措施 细菌培养 血培养、更换输液 观察8h 热仍不退 拔除导管 细菌培养
代谢性骨病 24h不退 应用抗生素
预防:严格无菌护理
.
代谢性并发症——补充不足
✓ 血清电解质紊乱
低钾、低磷常见 ✓ 微量元素缺乏
锌缺乏多见(口周及肢体皮疹,皮肤 皱痕及神经炎)等 ✓ 必需脂肪酸缺乏(EFAD) 皮肤干燥、鳞状脱屑、脱发及伤口愈合缓慢等
平衡型 8种EAA 8-12种NEAA 适用大多数病人
特殊型 专用于不同疾病,成分调整 六合氨基酸 肾必安 力肽
.
肠外营养制剂——脂肪乳剂
优点 另一种重要能源 剂量为0.7-1.3g/kg*d 大豆油或红花油为原料 磷脂为乳化剂 理化稳定 能量密度大 可经周围静脉输入 应激时氧化率不变 安全无毒 速度1.2-1.7mg/kg*min
营养不良的结果
并发症
疾病
营养不良
• 并发症增加
• 伤口愈合延迟
• 吸收不良
• 死亡率增加
• 住院期延长
.
营养消耗 营养需求 营养摄入
医疗费用增高
临床营养支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