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写作 PPT课件
思考: 1、此诗何以具有动人心魄、千古
不衰的艺术魅力?
创作方法
1、优美意境:
“意境”就是诗词中所描绘的形象与作者的思 想感情融为一体而形成的境界。
王国维《人间词话》: 《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赏析方法
2、朦胧美:
中国第一首朦胧诗。 ①“伊人”作为中心意象,朦胧不清、飘忽不
—— 高行 健
写作是人的智慧的一种生成机制
写作是人获得心理健康,实现自我需要的一种 重要途径
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重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 马斯洛
写作概念的界定(有多个版本)
1、写作,俗称写文章,它是人类运用语言文字符号进行 记录、交流传播信息的活动。----《写作学大辞典》 2、写作是“人类用书面语言反映客观事物,再现社会生 活的一种行为过程、实践活动和技巧技能。”
案例(2)
当我在博物馆里看到北京猿人窄小的额和 前凸的吻时,我为人类原始时期的粗糙而黯然。 他们精心打制出的石器,用今天的目光看来不 过是极简单的玩具。如今很幼小的孩童,就能 熟练地操纵语言,我们才意识到人类已经在进 化之路上前进了多远。我们的头颅就是一部历 史,无数祖先进步的痕迹储存于脑海深处。我 们是一株亿万年苍老树干上最新萌发的绿叶, 不单属于自身,更属于土地。人类的精神之火, 是连绵不断的链条,作为精致的一环,我们否 认了自身的重要,就是推卸了一种神圣的承诺。
归纳: • 1、纪录、传播和社会交流
在我们纪元前的头一个世纪,古罗马人来到了埃及。
他们发现尼罗河流域到处有似乎与埃及历史有关的奇 异小图像。可是,这些罗马人对“外国人的任何东西” 都不感兴趣。-----
• 十七个世纪过去了。埃及仍然是个神秘之国。但在 1798年,一位姓波拿马的法国将军恰巧去东非,准备 攻击英属印度殖民地。他没有越过尼罗河,他出征失 败了。然而法国那次著名的远征,却偶然解决了古埃 及图像语言的问题。今日我们知道尼罗河的历史要比 密西西比河清楚得多,这是因为我们拥有了整整四千 年的文字纪录。
“在原有中文文学和口述传统中找到了出发 点。”
——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对莫言的评价
莫言的《蛙》折射出中华民族在生存斗争 中经历的困难和考验。小说以新中国近60年 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以一位乡村妇 产科女医生的人生经历为线索,重点回顾了 “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刻变化与影响,以多端 视角呈现历史和现实的复杂苍茫,表达了对生 命伦理的思考。
癸丑卜:贞,争旬亡祸?王占曰:有祟有梦。甲寅, 左告曰:有zhi刍自益,十有二。
(这是在一片龟甲上刻的文字)
殷墟博物苑
甲骨文碑墙
据此我们可以说3700年以前,我们的祖 先已经开始运用甲骨文进行写作了。
口头文学的代表作: 神话 诗经
创作方法一 关注生存和人的发展
《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其上多 柘木,有鸟焉,其状 如乌,文首,白喙, 赤足,名曰“精卫”, 其鸣自詨。是炎帝之 少女,名曰女娃。女 娃游于东海,溺而不 返,故为精卫,常衔 西山之木石,以堙于 东海。
通过以上的文字,你能理解“写作”吗?
• 案例(1) 选自于《诗经》,是一首记录伐木者 劳作过程的诗歌,它描写了一群奴隶工匠制作车轮 时的劳动情景,表现出了奴隶们强烈的反抗精神。 几千年后的今天,透过这一组文字,我们看到了历 史深处动人的风景。
• 案例(2) 节选自当代著名女作家毕淑敏的散文 《我很重要》,选文部分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对人 类,对自己的反思。并且这种反思,通过她的笔, 形成了文字,展现在我们面前。透过它我们看到了 作家的内心活动。
4、一唱三叹——音乐美
重章叠句、回环复沓,一意化为三叠,用韵 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一唱三叹,极具 感染力。
请同学课后欣赏并体会《诗经》对 现代歌曲创作的影响:
《在水一方》 邓丽君演唱 琼瑶词 林家庆曲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交往也越来越 频繁,社会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需要 写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几千年,我们的 先人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作品,而 且为我们传承了丰厚的关于写作的理论。
鲧禹治水
鲧窃帝之息壤以 堙洪水,不待帝 命。帝令祝融杀 鲧于羽郊。帝乃 命禹卒布土以定 九州。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以魔幻现实主义融合民间故事、历史和现 实。”
“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 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
“借助魔幻与现实以及历史与社会视角的混合, 莫言创造了一个世界,所呈现的复杂程度令人联 想起威廉·福克纳和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 美国当代作家玛格丽特•齐坦顿说:“有些人关在 屋子里,他们整日盯着墙壁,被人称作疯子。另一些 人也在做着同样的事,他们是作家。”
• 写作不是为了钱。它首先一种本能。不写就难 受,不写就不行。
• 一名作家对写作充满渴望和冲动,马克•吐温把 这种冲动描绘为比疯狂更可怕的魔障,它像疾病 一样让人变得虚弱。
代表性写作科研成果
朱伯石的《现代写作学》 裴显生的《写作学新稿》 董小玉的《现代写作教程》 尉天骄的《基础写作教程》 马正平的《写作学引论》系列 江少川的《写作》 路德庆的《写作教程》等等 林可夫(福建师大) 金振邦(东北师大》 刘海涛(湛江师范学院 )
二、写作的特性与规律
(一)写作的特性
1、个体创造性 2、实践操作性 3、动态综合性
宋元明清
秉承前代,也有发展。
近代
废除了科举制度,写作活动推旧出新, 涌现出一批有代表性的理论家:
2.传统写作学的形成和发展(现代写作学的孕育)期 (1919年“五四前后----1979年)
王国维《人间词话》 鲁迅的《摩罗诗力说》 陈望道的《作文法讲义》 叶圣陶的《文心》
3.现代写作学的形成和蓬勃发展期
《诗经·秦风·蒹葭》
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创作方法二
(三)写作的源与流
写作活动源源流长,可以说自从有了文字以来,人 类就开始写作了。1898年,在安阳市的小屯村(现殷墟 博物苑)出土了10余万片的甲骨和兽骨,这就是举世瞩 目的“甲骨刻辞”的发现。甲骨刻辞就是古人用甲骨文 写的文章,也是迄今为止被发现最早的文章。其中有很 多甲骨刻辞已初具现代文的规模,例如:
定; ②“秋水”的意象也是朦胧凄迷,具有多重寓
意; ③抒情主人公的意象模糊不定; ④“伊人”所在空间位置游移缥缈,难以捉摸。
3、主题体现蕴藉美:
“伊人”其实是一种象征,它涵盖了世间各种 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情人难得、知音难觅的 怅惘,仕途坎坷、功业未遂的忧思,理想幻灭、前 途渺茫的失望,人生无常、精神失落的悲哀等等心 灵的回响,都可以从诗的意境中得到感应。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 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 不素飧兮!
案例(2)
我很重要(节选) 毕淑敏
我们是由无数星辰日月草木山川的精华汇 聚而成的。只要计算一下我们一生吃进去多 少谷物,饮下了多少清水,才凝聚成这具美 好的躯体,我们一定会为那数字的庞大而惊 讶。平日里,我们尚要珍惜一粒米、一叶菜, 难道可以对亿万粒菽粟亿万滴甘露濡养的万 物之灵,掉以丝毫的轻心吗?
• 巴尔札克则把它比作难耐的痒痒,他不得不每天 用笔去挠。
• 曹雪芹隐姓埋名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穷 日子,却“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写下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正是: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4、求职、求爱、求得人际和谐。
• “笔杆子”一直是文字能力的代名词。 一个文字能力强的人总是受人尊敬。他能 解决很多问题,将有很多成功的机会。小 到一封信,大到一本书,它能敲开许多扇 门窗——从物质的门窗到心灵的门窗。一 个会编故事的人在任何时候都是最受欢迎 的人。
由以上的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
写作是一种对劳动的记录。 写作是一种连贯的文字符号的创造 写作有记录性、可以传播、能够让读者产生想象 写作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成果,具有思想性和精神
性
写作是人的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
“我把文学创作作为自救的方式,或者 说也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我写作为的是 自己,不企图愉悦他人,也不企图改造世 界或他人,因为我连我自己都改变不了。 要紧的,对我来说,是我说了,写了,仅 此而已。”
写作理论研究大致分为三大阶段:
1.古代写作理论文化遗产积淀期
先秦——明清: 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始--公元1911年)
先秦
《尚书》:“诗言志”
《庄子》:“妙造自然” 《荀子》:“文以明道”
魏晋南北朝:曹丕《典论·论文》 陆机《文赋》 刘勰《文心雕龙》
隋唐时期
科举制度实施,使写作行为和写作理论 研究达到高潮
武汉大学
自80年代以来,现代写作学实现了自身学科 的自立,完成了指导思想、研究对象、理论视野、 学科建构和学术特性诸多方面全方位的创建任务。 实现了将写作理论研究与科学训练程序相结合, 将学术性、可操作性、实践性作为写作学科的基 本特征来确立,坚持走现代化、科学化之路,努 力建设写作学基本理论体系和写作基本训练体系, 在写作基础理论建设和写作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 了突出的成果。
基础写作
课程提纲
一、写作原理论
写作主体与客体 写作载体与受体 写作行为过程 写作表达方式与技法
二、写作实践论
文学文体:散文、诗歌、 小说等;应用文体:公 务文书、事务文书、信 息文书、学术论文
参考教材
• 董小玉《现代写作教程》第二版 • 邬乾湖《当代写作教程》 • 徐中玉 《应用文写作》 • 张耀翔《简明应用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