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
数 学 试 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算式正确是( ) A .39±=±
B .±=3
C .
=±
3 D .2
1
1411= 2.已知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1
2
x y =⎧⎨
=⎩,则这个方程组是( )
A .3,
2.x y xy +=-⎧⎨=⎩
B .3,
2 1.x y x y +=-⎧⎨-=⎩
C .2,3.x y x y =⎧⎨+=⎩
D .0,
3 5.x y x y +=⎧⎨-=⎩
3.点P(3,-2)所在的象限是( )
A .第—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4.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和一张对边平行的纸条按下列方式摆放,两个三角板的一直角边重合,含45°角的直角三角板的斜边与纸条一边重合,含30°角的三角板的一个顶点在纸条的另一边上,则∠1的度数是( )
A .10°
B .15°
C .20°
D . 25°
5.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42234x y x y -=⎧⎨+=⎩①
②
时,如果先消去y ,最简捷的方法是( )
A .①2⨯-②
B .①+②2⨯
C .①3⨯+②4⨯
D .①-②2⨯
6.如图,图中的小三角形可以由三角形 ABC 平移得到的有( ) A .5 个 B .6 个 C .7 个 D .8 个
7.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有( )
①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内错角相等;④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 个
8.3270.2•
,1π,7,7
1
,0.3030030003...(每两个3之间增加1个0)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 A .2
B .3
C .4
D .5
姓名:
学号:
第11小题
第15小题
9.设2
60-
=
a,a在两个相邻整数之间,则这两个整数是( ).
A.2和3 B.3和4 C.4和5 D.5和6
10.填在下面各正方形中四个数之间都有相同的规律,根据这种规律m的值为()
A.180 B.182 C.184 D.186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如图,直线l1∥l2∥l3,点A、B、C分别在直线l1、l2、l3上.若∠1=70°,∠2=50°,则
∠ABC等于______°.
12.若A(3
,2+
-x
x)在x轴上,则A点坐标为.
13.用“☆”定义一种新运算:对于任意有理数a和b,规定a☆b = ab2 + a.如:1☆3=1×32+1=10. 则(-2)☆3+3☆(-2)=__ ___.
14.若方程组
⎩
⎨
⎧
-
=
+
+
=
+
a
n
m
a
n
m
1
2
5
3
2
4
的解满足3
m n
+=,则a= .
15.如图,AB∥CD∥EF,则∠1、∠2、∠3满足的等量关系为.
16.把命题“等角的补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
17.《九章算术》是我国东汉初年编订的一部数学经典著作.在它的“方程”一章里,一次方程组是由算筹布置
而成的.《九章算术》中的算筹图是竖排的,现在我们把它改为横排,如图1、图2,图中各行从左到右列出的算筹数分别表示未知数y
x,的系数与相应的常数项,把图1所示的算筹图用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方程组形式
表述出来就是
⎩
⎨
⎧
=
+
=
+
23
4
19
2
3
y
x
y
x
,类似地,图2所示的算筹图我们可以用方程组形式表述为__________.
18.如图,已知AB//CD,易得∠1+∠2+∠3=360°,∠1+∠2+∠3+∠4 =540°,
根据以上的规律求∠1+∠2+∠3+…+∠n = °.
三、解答题(共8题,共72分)
19.计算:(1)3
1
0.04-8-
4
+(2)2-333
+
20.求下列各式中x的值
(1)()219
x-=(2)3261
x-=
21.已知AB∥CD,EG,HF分别是∠AEF,∠EFD的角平分线,求证:EG∥HF
22.利用直尺画图
()1利用图()1中的网格,过P点画直线AB的平行线和垂线.
()2把图()2网格中
的三条线段通过平移使三条线段AB、CD、EF首尾顺次相接组成一个三角形.()3如果每个方格的边长是单位1,那么图()2中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______.
23.已知一个面积为900正方形纸片,想用这块纸片沿着边的方向裁出一块面积为800的长方形纸片,使它的长宽之比为5:4,能否裁出这样符合条件的长方形纸片?请说明理由.
24.如图,AB∥CD,AC∥BE,∠MAC=40,∠D=50°,CH平分∠ACD,BH平分∠ABD,(1)求∠EBH的角度
(2)求∠BHC的角度
25.已知点A和点C分别在直线MN和直线EF上,点B在直线外,∠BAN=α,∠BCF=β.(1)如图1,若MN∥EF,则∠B=(用α,β的式子表示,不写证明过程)
(2)在(1)的条件下,点T在直线MN与直线EF之间,∠MAT=1
3
∠BAN,∠TCB=2∠TCE,求∠B与
∠T之间的数量关系.
(3)如图2,若MN不平行于EF,直线AC平分∠MAB,且平分∠ECB,则∠B=(用α,β的式子表示,不写证明过程)
26.已知A,B两点在直线m上,C,D两点在直线n上,∠BAD=α,∠BCD=β.
(1)如图1,若∠BAD=∠ADC,求证∠ABC=∠BCD.
(2)如图2,m∥n,过点D作DE⊥BC于点E,∠BAD与∠DEB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求∠P(用α,β的式子表示)
(3)在(2)的条件下,若点A沿直线m向右运动,且不与B点重合,则∠APE=(用α,β的式子表示,不写证明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