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天津各区中考模拟汇编《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鄱,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一、河北结课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齐师伐我师:军队
B.对曰对: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C.小大之狱狱:案件
D.小信未孚孚:赐福,保佑
10.以现代语言习惯来看,下面句子中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A.又何间焉
B.何以战
C.必以分人
D.一鼓作气
11.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有两条叙事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B.文中鲁庄公认为可以对齐国作战的原因有三,其中得到曹刿认可的是“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C.本文略写齐鲁两军正面交战的情景,详写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突出了曹刿对有关战争问题的卓越见解读者从中可以看出鲁庄公之“鄙”和曹刿之“远谋”。
D.曹刿的远谋表现在:使鲁庄公认识到取信于民是赢得战争的基础;临阵从容,胸有成竹,明察敌情,把握战机;深谙“勇气”于作战之理,洞察“彼竭我盈”,知道
预防大国设伏,一切行动从实际情况出发。
答案:D B B
二、红桥结课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肉食者鄙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B.弗敢加也加:虚夸,夸大
C.小信未孚孚:使信服
D.忠之属也属:部属,属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牺牲
..玉帛,弗敢加也
B.忠之属也。
可以
..一战
C.夫战,勇气
..也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写曹刿对战争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战例,表现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B.文中“乡人”漠不关心,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而曹刿则是主动参与,关心国事。
C.本文刻画人物精炼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八个字就把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的特点刻画出来。
D.全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论战写得简略,而战争经过写得详细,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答案:D C D
三、河西一模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离间
B.肉食者鄙鄙:浅陋,这里指目光浅短
C.神弗福也福:赐福,保佑
D.登轼而望之轼:车前的横木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一鼓/作气,再而,三/而竭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一鼓/作气,再而,三而/竭
3.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战,勇气也”意思是大丈夫打仗,靠的是勇气“一鼓作气”在选文中的意思是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B.“彼竭我盈”中,“竭”和“盈”意思相对,揭示了敌我双方士气的对比,“彼竭我盈”之时正是反攻的有利时机。
C.选文第一自然段写曹刿在长勺之战前的言行,表现出曹刿的远见卓识和他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
D.选文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仅8个字就刻画出了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
答案:A D A
四、2020西青一模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齐师伐.我伐.薪烧炭南山中
B.忠之属.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遂逐齐师.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公问其故.温故.而知新
2.下列句子加点词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战以.塞忠谏之路也
B.战则.请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公与之.乘何陋之.有
D.吾视其.辙乱其.真无马邪
3.下面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写曹刿对战争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例子,表现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
”这两句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
获得民心,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C.本文刻画人物精炼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八个字就把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刻画了出来。
D.本文紧扣“论战”,详写曹刿言论,而一概不提战争的经过,这样的剪裁,详略得当,叙事清楚,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答案:B B D
五、部分区一模
9.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何间焉间:参与
B.齐人三鼓鼓:击鼓
C.再而衰再:再见
D.难测也测:推测,估计
10.下面加点词在句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牺牲
..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B齐师败.绩。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D.忠之属也。
可以
..一战
11.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远谋”是全文的关键。
B.在曹刿心目中,士兵的勇猛无畏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C.文章有两条线索: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和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论战—参战疑)
D.本文运用中国传统史家笔法,语言简洁精炼,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充分体现了《左传》“长于记事”的特点。
答案:C B B
六、滨海一模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浅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专:专一
C.公将鼓之鼓:击鼓。
D.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靡:倒下
10、下面句中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必以分人。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夫大国,难测也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写曹刿对战争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例子,表现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卓越的指挥才能。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这两句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获得民心,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C.本文刻画人物精炼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八个字就把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刻画了出来
D.本文紧扣“论战”,详写曹刿言论,而对战争的经过一概不提,这样的剪裁,叙事清楚,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答案:B C D
七、外大期末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又何间.焉(参与)
B.必以情.(真情)
C.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D.公将鼓.之(击鼓)
2.下面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公将驰之
A.肉食者谋之
B.小大之狱
C.公将鼓之
D.登轼而望之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有两条线索:事件发展的线索(备战一迎战一胜战一评战)和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一论战一参战释疑)
B.鲁庄公不察战情,急躁冒进,而曹刿则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前者的“鄙”与后者的“远谋”形成鲜明对比
C.本文略写战争的过程,重点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分析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
D.鲁庄公虽资质平庸无奇,政治见识鄙陋,但他能够广开言路,任人唯贤,因此
并非昏君。
答案:B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