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过程控制
离散系统:差分方程、离散化传递函数、 离散化状态方程
5.微分方程
通常可用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式来描述,如果以x(t) 表示输入量,y(t)表示输出量,则对象特性可用下列微分 方程式来描述
a n y n t a n 1 y n 1 t a 1 y t a 0 y t b m x m t b m 1 x m 1 t b 1 x t b 0 x t
Gse0s
练习:一阶惯性+纯滞后
Q1Q2
Adh dt
(1)
Q0 L
对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以用一阶微分方程式来描述,
但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之间有一段时滞τ0
Q0(t0)Q2Add th
Q2
h Rs
在初始条件为零时,对上式进行拉氏变换,得
A R s s H ( s ) H ( s ) R s Q 0 ( s ) e 0 s
矩形脉冲输入,其 实就是两个方向相 反,有一定时间间 隔的阶跃输入的叠 加,即
曲线的转换(2)
根据线性系统的叠加原理
若对象的单位阶跃响应为y(t),那么,其脉冲 响应曲线应该为:
即,根据矩形脉冲响应曲线转变为阶跃响应曲 线的原理为:
曲线的转换(3)
曲线转换步骤(1)
将时间轴以 t0为间隔, 分成n等份
练习:RC电路
ei若取为输入参数, eo为输出参数,根据基尔霍夫定律
ei iRe0
由于
i C de0
dt
消去i
RCde0 dt
e0
ei
RC电路
或
RC电路的传递函数为
T
de0 dt
e0
ei
Gs
E0s Ei s
1 Ts1
TRC
2.积分对象
当对象的输出参数与输入参数对时间的积分成比例关系时,
称为积分对象。
之比,记为
Gs
Ys Xs
拉氏变换是对函数的一种变换,定义为
Fs ftestdt 0
运用拉氏变换的线性性质与微分性质,对式
a n y n t a n 1 y n 1 t a 1 y t a 0 y t b m x m t b m 1 x m 1 t b 1 x t b 0 x t
第四章 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
本章主要内容
4.1 过程建模的基本概念 4.2 解析法建立过程的数学模型 4.3 实验法建立过程的数学模型
4.1过程建模的基本概念
2 基本概念
非参量模型
当数学模型是采用曲线或数据表格等来表示时, 称为非参量模型。
特点
缺点
形象、清晰,比较容易看出其定性的特 征
直接利用它们来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设 计往往比较困难
参量模型
当数学模型是采用数学方程式来描述时,称为参 量模型。
•静态数学模型比较简单,一般可用代数方程式表 示。 •动态数学模型的形式主要有微分方程、传递函 数、差分方程及状态方程等
3.建模的目的
(1)设计过程控制系统和整定调节器参数 (2)指导设计生产工艺设备 (3)进行仿真试验研究 (4)故障检测诊断的指导
② 对于具有时滞的对象,当输入量开始作阶跃变化时, 其对象的输出量并未开始变化,这时要在记录纸上标出开 始施加输入作用的时刻,即反应曲线的起始点,以便计 算滞后时间。
③重复数次测量,正反阶跃输入,保证测试精度。
④阶跃信号幅度适中,调节阀开度5%~15%变化。
1.阶跃响应曲线法
被控过程数学模型 的几个参数
一阶惯性环节
dh Q1Q2 A dt
(1)
若变化量很微小,可以近似认为Q2与h 成正比
Q2
h Rs
Rs:液阻
A
将上式代入(1)式,移项
dh ARs dt hRsQ1
令 TAsR ,KRs 则 TddthhKQ1
水箱对象的传递函数为
GsQ H1ssTKs1
一阶惯性环
节的特性
• 初始斜率为T
• t=T的时候,h = 0.632h(∞)
dh Q1Q2 A dt
(1)
Q2为常数,变化量为0,即: Q 2 = 0
(1)式变为:
Q1
A
dh dt
A
1
h A Q1dt
(2)
说明,所示贮槽具有积分特性。
阀2改为定量泵的液位过程 积分对象
h
1 A
Q1dt
(2)
在初始条件为零时,根据拉氏变换的积分性质,对式(2) 进行拉氏变换,则有
HsA1sQ1s
响应曲线法
通过操作调节阀,是被控过程的控制输入产生一阶跃 变化或方波变化,得到被控量随时间变化的响应曲线 或者输出数据,再根据输入-输出数据,求取过程的输 入-输出之间的数学关系。
测试信号的不同
阶跃响应曲线 矩形脉冲(方波)曲线 频率特性曲线(正弦波)
在测试过程中要注意:
① 加测试信号之前,对象的输入量和输出量应尽可能稳 定一段时间,不然会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度。
举例 一个对象如果可以用一个一阶微分方程式来描
述其特性(通常称一阶对象),则可表示为
TytytK xt
对于一阶对象,两端取拉氏变换,得
Ts s Y Y s KsX
因此一阶对象的传递函数形式为
Gs K
Ts1
7.
分类 数学模型建立的途径不同
机理建模 实测建模 混合模型
机理模型——从机理出发,即从对象内在的物理和化学
数学模型
❖ 过程在输入量(包括控制量和扰动量)作用下,其输 出量(被控量)随输入量变化的数学函数关系表达式。
❖ 被控过程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信号联系称为通道。
❖控制通道:控制作用与被控变量之间的信号联系通道。 ❖扰动通道:扰动作用与被控变量之间的信号联系通道。
常用的数学模型有哪些?
连续系统: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状态方程
被控过程数学模型 的几个参数
• 时间常数T :
–指当对象受到阶跃输入作用后,被控变量如 果保持初始速度变化,达到新的稳态值所需 的时间。或:
–当对象受到阶跃输入作用后,被控变量达到 新的稳态值的63.2%所需时间。
• 反映被控变量变化快慢的一个重要动态 参数。
被控过程数学模型 的几个参数
定义 对象在受到输入作用后,被控变量却不能 立即而迅速地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滞后现 象。
• 滞后时间τ:
– 是纯滞后时间τ0和容量滞后τC的总和。 • 纯滞后的产生一般是由于介质的输送或热的传递 需要一段时间引起的。 • 容量滞后一般是因为物料或能量的传递需要通过 一定的阻力而引起的。
• 滞后时间τ是反映对象动态特性的另一个重要 参数。
在容量滞后与纯滞后同 时存在时,常常把两者 合起来统称滞后时间τ, 即τ=τ0+τc。
• K=Rs,随着h的升高, 液阻加大,导致K增 大
• T=RsA,h升高时, Rs加大,导致T也增 大
• A截面积,截面积增 大,则容量增大,系 统响应越慢
其它单容 对象
• 电加热炉
其它单容 对象
• 压力对象
解析法建模的一般步骤
1、明确过程的输入变量、输出变量和其他中间变量; 2、依据过程的内在机理和有关定理以及公式列写静态 方程和动态方程; 3、消去中间变量,求取输入、输出变量的关系方程; 4、化简成控制要求的形式。
滞后时间τ示意图
注意
自动控制系统中,滞后的存在是不利于控制的。所以,在设 计和安装控制系统时,都应当尽量把滞后时间减到最小。
T0
T1
T2 2
2.方波(矩形脉冲)响应曲线法
❖ 矩形脉冲响应实验,是给对象加一个外部矩形脉 冲输入,然后测定对象的响应曲线,根据曲线进 行对象的建模;
❖ 建模步骤:
• 动态物料(或能量)平衡关系:单位时间内进 入被控过程的物料(或能量)减去单位时间内 从被控过程流出的物料(或能量)等于被控过 程内物料(或能量)存储量的变化率。
4.2 解析法建立过程的数学模型(机理建模)
1.单容过程的解析法建模
依据:动态平衡关系
A
对象物料蓄存量的变化率 =单位时间流入对象的物料-单位时间流出对象的物料
曲线转换步骤(2)
在0—t0时间段 内,y*(t)应该 与y(t)重合; 在t0—2t0之间, 画出-y(t-t0), 其形状,应该与 y(t)一致;
曲线转换步骤(3)
在t0—2t0之 间,将y*(t) 与y(t-t0)进 行叠加;
曲线转换步骤(4)
在2t0—3t之 间,反方向 画出-y(t-t0), 其形状,应 该与y(t)一致;
4.数学模型及描述方法
自动控制系统是由被控对象、测量变送装置、控制器
和执行器组成。
研究对象的特性,就是用数学的方法来描述出对象输入 量与输出量之间的关系。这种对象特性的数学描述就称为 对象的数学模型。干扰作用和控制作用都是引起被控变量 变化的因素。
几个概念
对象的输入、输出量
通道 控制通道
?
干扰通道
曲线转换步骤(5)
以后重复 最终得到 y(t)曲线
例题分析
某温度计是一静态放大系数为1的一阶环节。当温度计由温 度为 0℃的地方突然插入温度为100℃的沸水中,经1min后, 温度指示值达到98.5℃。试确定该温度计的时间常数T,并写 出其相应的微分方程式与传递函数。
解:已知 K= 1,输入阶跃幅值为100℃, t= 60s时,其温度
• 放大系数K:
– 在数值上等于对象处于稳定状态时输出变化 量与输入变化量之比:
输出的变化量 K 输入的变化量
–放大系数是描述对象静态特性的参数。
放大系数(静 态增益)
• 例如:单容水槽,当调节阀开度从25% 加大到45%,水槽液位从20%升高到50%, 求:对象的放大系数(静态增益)
• 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