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选修)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 宋朝梅尧臣有一首《水轮咏》:“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自营。
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
”文中所描绘的灌溉工具是()A . 戽斗B . 筒车C . 水排D . 翻车2.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A . 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 . 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C . 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D . 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3. 某地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发掘出的随葬文物有以下物品,请判断此古墓的大致年代()①丝织品②景德年间瓷罐③唐三彩④哥窑瓷瓶⑤珐琅彩A . 唐朝B . 北宋C . 南宋D . 清朝4. 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会馆的发展变迁”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①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②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③会馆的出现与明代的商帮密切相关④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A . ①③B . ②④C . ②③D . ①②③5. “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用雇佣劳动的方式剥削无产者,生产的目的是攫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下列近代企业中具有这种特征的是()A . 上海发昌机器厂、汉阳铁厂B . 天津机器制造局、湖北织布局C . 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D . 上海发昌机器厂、保兴面粉厂6. 甲午中日战争前30年,民族资本的总额只有680万元,而甲午中日战争后3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
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表现为商办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而且还表现出由沿海向内地的扩展。
这主要得益于()A . 外资企业、洋务企业的诱导B .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C . 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 .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7.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大员在南京、上海、北平、天津等大城市进行“接收”时,当地老百姓开始流传这样一首歌谣:“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出现了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
由此推断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 美国资本的入侵B . 民族资本经营不善C . 官僚资本的压榨D . 国共内战社会动荡8. 建国初,中央在一份决议中指出“引导个体农民经过具有社会主义萌芽的互助组,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再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合作化的发展道路。
”据此推断,建国后进行了()A . 土地改革B .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 . 人民公社化运动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9. “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
”这句话旨在说明这两件事共同的缺点是()A . 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 . 远远地落后于生产力发展水平C . 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D . 过分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10. 1985年3月,中国银行珠海市分行成立了我国境内第一家信用卡经营公司--珠海市信用卡有限公司,并发行了境内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
此卡发行的时代背景是()A .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B . 沿海经济特区的设立C . “南方谈话”的发表D . 城市经济改革的完成11. “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如果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导致它增长的基本因素也并不特殊……仍然是人类发展的共同规律。
”基于这一视角,如图2006-2016年中国GDP增长的“基本因素”是()A . 三大改造的完成B . “一五计划”的实施C . 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D . 市场与调控的结合12. 1990年3月初,邓小平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提出:“机会要抓住,决策要及时,要研究一下哪些地方条件更好,可以更广大地开源。
”对此,国家做出的战略决策是()A . 创办深圳经济特区B .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C .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D .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3. 亚当•斯密说:“发现美洲和经过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是人类历史上所记载的最伟大、最重要的事件。
”文中所谓“发现美洲和经过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的历史人物分别是()A . 麦哲伦、达•伽马B . 哥伦布、达•伽马C . 哥伦布、迪亚士D . 迪亚士、麦哲伦14. 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因其思想不见容于当道,被迫流亡他国。
1631年,他称旅居的城市是“货物无奇不有”之地。
他问道,“要找到世人所可能希冀的各种货物和珍奇物品,这世上还有哪个地方比这个城市更让人如愿?”由此可知,当时笛卡尔流亡于()A . 意大利B . 西班牙C . 荷兰D . 英国15.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
”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①新航路的开辟②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③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④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A . ①②③B . ①②④C . ②③④D . ①③④16. 1866年,清政府最早派赴欧洲考察的官员斌椿,途径英国城市曼彻斯特,印象深刻。
他在《乘槎笔记》中写道:“此地人民五十万。
街市繁盛,为英国第二埠头。
中华及印度、美国棉花皆集于此。
所织之布,发于各路售卖……往织布大行(指工厂)遍览。
……棉花包至此开始,由弹而纺,而织,而染,皆用火轮法。
”此时的曼彻斯特()A . 城市规模世界之最B . 是英国的重工业基地C . 出现纺织垄断集团D . 是世界棉纺工业之都17. 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更快的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A . 科技与生产的结合更加密切B . 发生的范围领域广泛C . 工人的干劲增大D . 各国统治者的重视程度加强18. 如图1、2、3是有关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状况的是()A . 生产严重过剩B . 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C . 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D . 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9. 《全球通史》记载:“我在西雅图看到许多妇女在大超市的弃货堆里找寻剩余的食物…我在纽约和芝加哥等城市里看到人们在丢弃的罐头听里找剩肉…”对此,美国罗斯福总统采取的措施有()①增加农业产量②以工代赈③扩大进口④社会救济A . ①②④B . ②④C . ①③D . ②③20. 20世纪30年代,西方不少国家出现了“妇女回到家庭去”“妇女的天职在教养子女”等口号。
这主要是由于()A . 西方国家重视教育B . 经济危机增大就业压力C . 西方国家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D . 科技发展提高了生产力21. 如图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对图中②时段解读正确的是()A . 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B . “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C . 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D . 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22. 1981年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已经陷入衰退。
里根政府强调,“国家已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更加彻底地向右转”。
这里“右转”的意义是()A .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 . 加大社会福利资金的投入C . 增加国有制经济的比重D . 大力实施”新经济”模式23. 1919年俄国1普特(重量单位)粮食的价格:国家零售价为30卢布,黑市价格为200卢布,但农民必须以6卢布的价格卖给国家。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①俄国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②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③连年战争对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④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A . ①②B . ②③C . ①④D . ③④24. 在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国内战争时期,一位市民拿着100卢布到粮店购买了100斤粮食,这是真的吗?其依据是什么?()A . 真的,新经济政策B . 假的,余粮收集制C . 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一切自由贸易D . 真的,余粮收集25. 1922年在庆祝苏联成立的活动中,一个农民兴高采烈地对身边的伙伴说今年的粮食丰收了,他在交纳了粮食税后还剩下不少的余粮。
按照当时规定,这些余粮()A . 全部上缴国家B . 只能由政府收购C . 必须限量交易D . 农民可以自由支配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26. 融入世界经济潮流是国家发展与进步的必然选择。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
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德)冈德•费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材料二一幅漫画:“皇上,我朝物产丰盈,无需与他国交流。
”材料三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
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文选》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宋代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二,图中的漫画反映了清朝的什么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实行该经济政策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27. 荣氏家族的兴盛衰荣就是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历史缩影。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99年)这本书(《美国十大富豪传》)荣德生读了好久,他从中知道实业使他们致富,实业使国家强大。
……两兄弟一合计,决定把钱庄资金转移到实业上面来。
……由于交战国国内实行战时经济,面粉萎缩,需求量增大,……两兄弟于是抓紧时机,不断拓展企业规模,连年增设新厂。
材料二1927年,蒋介石以荣氏企业认购国库券不力,下令封杀他们在无锡的产业,迫使荣宗敬认购巨额国库券而了事。
八一三事变后,荣氏企业备受重创,申新一、二、八厂全部被毁,其他企业不同程度遭受损失、劫掠和强占。
在此逆境下,荣氏家族为求生存,历经艰难将申新四厂、福新五厂迁往后方。
材料三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高德步评价说:“从近代开始,荣家三代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创办的企业是中国民族企业的前驱;解放后,荣毅仁支持中国政府的三大改造,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荣家第三代荣智健等人对中国市场经济、新兴民族企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荣氏兄弟投资实业的目的。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时机”的内涵。
(2)据材料二,概括荣氏企业发展艰难的原因。
(3)据材料三,荣毅仁有着“红色资本家”的美誉,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新时期荣氏企业再度辉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8. 中国的发展需要有一个“日本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