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 2
(1)匍匐菌丝(stolon)、假根(rhizoid):类似树根,吸收营养, 功能是固着和吸收营养。
1)营养菌丝的特化
(2)吸器(haustorium):一些专性寄生真菌从菌丝上分化出来的 旁枝,侵入细胞内分化成指状、球状或丝状,用以吸收细胞 内的营养。
1)营养菌丝的特化
(3)附着胞(appressorium) :许多植物寄生真菌在其芽管 或老菌丝顶端发生膨大,分泌粘性物,借以牢固地粘附在 宿主的表面,这一结构就是附着胞,附着胞上再形成纤细 的针状感染菌丝,以侵入宿主的角质层而吸取营养。
真核微生物的种类约占微生物总数的95%以上。从个体形态、群体 形态、营养吸收、代谢类型、代谢产物、遗传特性、和生态分布诸
方面,真核微生物都展现出一幅多样化的画面。
三、真核微生物细胞结构
(一)细胞壁
1、真菌细胞壁
主要是多糖Leabharlann 葡聚糖:酵母菌多糖
甘露聚糖:酵母菌、高等真菌 纤维素:低等真菌
壳多糖-几丁质:高等真菌 同一真菌不同生长阶段,菌丝不同部位成分不同
有性繁殖。
二、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
1、多分布在含糖的偏酸性环境,也称为“糖菌” 如水果、蔬菜、叶子、树皮等处,及葡萄园和果园土壤中等。
2、重要的微生物资源 酵母菌是人类的第一种“家养微生物”
3、重要的科研模式微生物 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ae)第一个完 成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的真核生物(1997)
二、鞭毛和纤毛(flagellum/cillum)
2、藻类的细胞壁-纤维素
基体(9+0)
鞭毛
鞭杆(9+2)
过渡区
一对中央微管
9个微管二联体
A亚纤维 B亚纤维
三、细胞质膜(略) 四、细胞核(略) 五、细胞质和细胞器
主要了解微体、液泡、膜边体、几丁 质酶体、氢化酶体概念和功能
本章主要内容-真菌:
1.真菌是一类低等真核生物,其特点如下: 具有细胞核,进行有丝分裂;
毛霉属中的总状毛霉。
孢囊孢子:在孢子囊内形成的孢子叫孢囊孢子。孢子囊是由菌丝顶 端细胞膨大而成,膨大部分的下方形成隔膜与菌丝隔开,膨大细胞 的原生质分化成许多小块,每小块可发育成一个孢子。孢囊孢子有 两种类型,一种为生鞭毛,能游动的叫游动孢子,如鞭毛菌亚门中 的绵霉属;另一种是不生鞭毛,不能游动的叫静孢子,如接合菌亚
(五)繁殖方式和生活史 3、生活史 酵母菌单倍体和双倍体细胞均可独立存在,有三种类型:
1)营养体只能以单倍体形式存在(核配后立即进行减数分裂) 2)营养体只能以双倍体形式存在(核配后不立即进行减数分裂) 3)营养体既可以单倍体也可以双倍体形式存在,都可进行出芽繁殖
酵母菌中尚未发现其有性阶段的被称为假酵母
单双倍体型(以啤酒酵
母为代表)
特点:单倍体营养细胞 和双倍体营养细胞均可 进行芽殖。营养体既可 以单倍体形式也可以双 倍体形式存在;在特定 条件下进行有性生殖。
单倍体和双倍体两个阶 段同等重要,形成世代交
替
单倍体型 (以八孢裂殖酵母为代表)
特点:营养细胞是单倍体;无性繁殖以裂
殖方式进行;双倍体细胞不能独立生活, 因为双倍体阶段短,一经生成立即减数
1.菌丝 菌丝功能
营养菌丝
气生菌丝 繁殖菌丝
霉菌菌丝直径约为2~10mm,比一般细菌和放线菌菌丝大几到几十倍。
2.菌丝的特化
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对于不同的真菌来说,在它们的长期 进化过程中,对于相应的环境条件已有了高度的适应性,并明 显地表现在产生各种形态和功能不同的特化结构上。也称菌丝
的变态。
1)营养菌丝的特化
捕获物死后,菌丝伸入体内吸收营养。
2)气生菌丝的特化
(1)结构简单子实体:分生孢子头,孢子囊,担子(有性)等。 子实体(fruiting body):指在里面或上面可产生无性或 有性孢子,有一定形状和结构的任何菌丝体组织。
2)气生菌丝的特化
(2)结构复杂子实体:无性和有性两类
2)气生菌丝的特化
五、繁殖方式和生活史
2、有性繁殖
酵母菌以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的形式进行有性繁殖:
1)两个性别不同的单倍体细胞靠近,相互接触;
2)接触处细胞壁消失,质配; 3)核配,形成二倍体核的接合子:
A、以二倍体方式进行营养细胞生长繁殖,独立生活; 下次有性繁殖前进行减数分裂。
B、进行减数分裂,形成4个或8个子囊孢子,而原有的营养 细胞就成为子囊。子囊孢子萌发形成单倍体营养细胞。
五、繁殖方式和生活史
1、无性繁殖
假酵母:只能进行无性繁殖的酵母菌
真酵母:具有有性繁殖的酵母菌
假菌丝:酵母菌以芽殖方式繁殖,如果子细胞与母细胞 不立即分离,其间只以狭小面积相连,这种呈藕节状细 胞串称为假菌丝。如果细胞相连间横隔面积与细胞一致,
这种竹节状的细胞串称为真菌丝。
酵母菌的芽殖过程 1.泡;2.小管;3.核;4.液泡 酵母菌假菌丝的形成 图中1、2、3、4 ·······是出芽的顺序
五、繁殖方式和生活史
1、无性繁殖
1)芽殖 主要的无性繁殖方式,成熟细胞长出一个小芽,到一定 程度后脱离母体继续长成新个体。
2)裂殖 少数酵母菌可以象细菌一样借细胞横割分裂而繁殖, 例如裂殖酵母。
3)无性孢子 掷孢酵母菌可以产生肾形掷孢子,以喷射机制射出。
有的酵母如白假丝酵母在假菌丝顶端产生厚垣孢子。
(0.1Mpa)的50-80倍。
1)营养菌丝的特化
(4)附着胞:
1)营养菌丝的特化
(5)附着枝(hyphopodium):若干寄生真菌由菌丝细胞生出1-2 个细胞的短枝,以将菌丝附着于宿主上,这种特殊的结构即 附着枝。
1)营养菌丝的特化
(6)菌核(sclerotium) :是一种休眠的菌丝组织。由菌丝 密集地交织在一起,其外层教坚硬、色深,内层疏松,大多呈白色
四、菌落
一、 霉菌
曲 霉 菌 落
病
原
青
真
霉
菌
菌
菌
落
落
五、霉菌繁殖方式及生活史
1、繁殖方式
无性孢子
霉菌的繁殖方式
有性孢子 菌丝断片
1)无性孢子繁殖
不经两性细胞配合,只是营养细胞的分裂或营养菌丝的 分化(切割)而形成新个体的过程。
无性孢子有:厚垣孢子、节孢子、分生孢子、孢囊孢子等。
霉
菌
的
无
性
节孢子
1)营养菌丝的特化
(6)菌核:
假菌核,是寄生性真菌与宿主共同形成,例如冬虫夏草, 真菌寄生于鳞翅目昆虫,使虫体转变为假菌核,当孢子 萌发,虫体死亡,菌自虫体内生长出子实体。含有虫草
酸,是名贵中药。
1)营养菌丝的特化
7)菌环(ring):菌丝交织成套状 8)菌网(net):菌丝交织成网状
捕虫菌目(Zoopagales)在长期的自然进化中形成的特化结构, 特化菌丝构成巧妙的网,可以捕捉小型原生动物或无脊椎动物,
b)核配:两个核融合,成为二倍体接合子核,此时核的 染色体数是二倍(2n)。
c)减数分裂:具有双倍体的细胞核经过减数分裂,核中的 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单倍体状态。
1、繁殖方式
2)有性孢子繁殖
霉菌有性孢子繁殖的特点: a)霉菌的有性繁殖不如无性繁殖那么经常与普遍,多发生在特定
条件下,往往在自然条件下较多,在一般培养基上不常见。 b)有性繁殖方式因菌种不同而异,有的两条营养菌丝就可以直接
二、分布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在自然界分布极广; 霉菌同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最早 食物、工农业制认品识的和霉利变用;的一类微生物。 全有世用界物平品均的每生年产由;于霉变而不能食(饲)用的谷物约占2%。 引起动风植味有物食机疾品酸病、(;酒柠精檬、酸抗、生葡素萄(糖青酸霉、素延、胡灰索黄酸霉等素))、、 酶我腐制国生剂在在型(1农霉淀95业菌粉0年上在酶发用自、生于然果水杀的饲界胶稻虫麦料物酶分农锈发质、别药病酵转纤减(和、化维产白1植中素了9僵物7也酶64菌0生年有等亿剂长发十)公)刺生分、斤等激的重。维。素稻要生(瘟的素赤病作、霉,用甾素使;体)小激、麦素和等。
4、有些酵母菌具有危害性 有些酵母菌能引起皮肤、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疾病
三、形态结构
二、 酵母菌
1、个体形态 卵圆、圆、圆柱、梨形等单细胞,其细胞直径一般比细菌粗10倍 左右。有的酵母菌子代细胞连在一起成为链状,称为假丝酵母。
2、细胞结构
(1)细胞壁-三明治状
外层:甘露聚糖
内层:葡聚糖
蜗牛酶
孢
子
厚垣孢子
孢囊孢子
分生孢子
芽生孢子
分生孢子
霉 菌 的 无 性 孢 子
芽生孢子 节孢子
厚垣孢子
孢囊孢子
节孢子: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时出现横隔膜,然后从隔膜处断裂而 形成的细胞称为节孢子。如白地霉产生的节孢子。
厚垣孢子:某些霉菌种类在菌丝中间或顶端发生局部的细胞质浓缩 和细胞壁加厚,最后形成一些厚壁的休眠孢子,称为厚垣孢子。如
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形态、构造和功能
第一节真核微生物的概述 一、真核生物:
细胞核具有核膜; 能进行有丝分裂;
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
具有上述特征的微小生物
二、类群 真核微生物
粘菌
菌物界 假菌 霉菌
丝状真菌
真菌
酵母菌
单细胞真菌
覃菌(蘑菇) 大型真菌
植物界:单细胞藻类
动物界:原生动物
无性繁殖阶段;菌丝体(营养体)在适宜的条件下产生无性孢子, 无性孢子萌发形成新的菌丝体,多次重复。
中间:蛋白质
(2)细胞膜 酵母菌细胞膜上有维生素D前体—麦角甾醇
(3)细胞核
2μm质粒,1967年在酿酒酵母中发现的闭合环状超螺旋DNA分子,长约2μm,故 名。复制受核基因控制,功能不清,但可用于基因调控、染色体复制,也可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