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赠联的写作方法和实例讲解

赠联的写作方法和实例讲解

赠联的写作方法和实例讲解赠联,用来赠送给他人的对联形式的文字,是朋友之间互相馈赠的对联。

虽然许多对联都带有某种题赠性质,但这里所说的赠联,仅限于人际关系交往的题赠之作,不包括挽联与庆贺联之类。

我们主要来讲写赠联如何构思:首先写赠联一定要切被赠者,就是在哪里和被赠者相联系?如何下笔?如何延展?如何收尾?要把思路打开,做到眼前不拘束,文字自然清新,吐露深厚的感情,才能不落俗套。

一、从与朋友相交的情谊写起,从两人渊源来写赠联注意:首要言情,非情深意重而不能赠,非真情实感而不能赠。

少角艺,老论文,客里追随,把盏各惊双鬓雪我拥毡,君听鼓,闲中慰藉,扶筇同看六朝山——薛慰农赠江小松联角艺:较量才能或武艺。

筇:[qióng] 古书上说的一种竹子,可以做手杖。

这一联全在以情运笔,从少时写至老时,可见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字字有来处。

从时间的跨度上来写起,至“各惊双鬓雪”之句,真令人叹服,自然而然的写出的语句却动人心魄,情真意切。

再细看对仗“客里/闲中”、“双鬓雪/六朝山”皆工整精致。

“少角艺,老论文”句中自对,又同时兼顾与下联“我拥毡,君听鼓”相对,这种方法值得借鉴。

同是宦游人,孤麓梅花泥雪印应知故乡事,野亭芳草夕阳桥——江湘岚赠浙江旧同寅周叔谦联上下联第一分句都是出自诗中,起以两个人同是在客里做官,从回忆往事的点滴着笔。

“孤麓梅花”切当年做官的地点,是指杭州孤山脚下。

下联以分别时候感怀故乡的感情写起,相见又相送,古人写“亭“多是用来喻意送别,野外荒亭,芳草青青,夕阳西下,尽显依依不舍之意,真挚感人。

“同是宦游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应知故乡事”——王维的《杂诗三首》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同寅:同僚,旧称在一个部门当官的人。

泥雪印:鸿泥雪爪的印痕,比喻往事留下的痕迹。

江湘岚:字峰青,清末江西婺源人,官至观察,这个人是真以联传世的,他的联流传下来的极多佳作。

在我们大家所熟悉的《对联话》中第一卷就有他的一个传世名联: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风吹到月三更。

——江湘岚题扬州二十四桥联二、用典故或者具体事例来写赠联,一定要切,下面我们来看如何在赠联中切事、切姓、切人?要求:一定要切人,从典故中人的生平事迹、爱好、志趣,能与被赠者联系起来,找到共同之处。

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

——左宗棠赠陶澍返乡创作背景:1837年[道光十七年]两江总督陶澍阅兵江西,顺道回乡[湖南省安化]省墓,途经醴陵。

县令借渌江书院做陶下榻之所,并请左宗棠撰楹联以颂之。

时左主讲该书院,对陶整顿漕运、兴修水利、改革盐政等政绩颇为崇敬,于是便应命写了此联。

这副对联既表达了故乡人对陶澍的景仰和欢迎之情,又道出了陶澍一生中最引为得意的一段经历“1835年12月道光帝在皇宫14次召见陶澍,并亲笔为其幼年读书的“印心石屋”题匾。

陶认为此事是“旷代之荣”。

“春殿语从容”一是说皇帝接见陶时,陶的仪态从容,一是说陶在议事时应答从容。

陶澍看到这副对联后,极为欣赏。

遂询知为左宗棠所作,即请约见,“一见目为奇才,纵古论今,为留一宿。

”上联“廿载”,陶澍出山做官已20年。

“家山”,家乡。

下联“大江”,语出谢脁《夜发新林至京邑赠送西府同僚》诗:“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八州”,指全中国,我国自古有九州之称,自京畿而言,则为八州。

“翘首”,抬头而望,形容盼望殷切。

“从容、日夜”这种对仗方法古人常用,是句中自对,如果你留心可以在清联及民国联中找到许多这样的例子。

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左宗堂赴京应考落第,返程时专门绕道金陵拜访陶澍。

陶澍也以一代名臣之尊主动提议将他唯一的儿子与左宗棠的长女联姻。

陶澍(shù)(1779年—1839年),字子霖,一字子云,号云汀、髯樵。

湖南安化人,清代经世派[1] 主要代表人物、道光朝重臣。

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授庶吉士,任翰林编修,后升御史,曾先后调任几省布政使和巡抚。

道光十年(1830年),任两江总督,后加太子少保,任内督办海运,剔除盐政积弊,兴修水利,并设义仓以救荒年。

左宗棠,字季高,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

左宗棠曾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二十岁乡试中举,但此后在会试中屡试不第。

他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

后来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

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叛陕甘同治回乱和收复新疆维护中国统一等重要历史事件。

袁枚赠金陵太守谢鍠:太守风清,江左依然迎谢傅先生来晚,山中久已卧袁安此联起赞太守为官清正廉明,更以谢安来喻被赠者,把古来这么有名望的人物拉来做陪衬,是对新太守的夸赞。

一切其姓,另外又表示对谢新任太守的欢迎和期望。

下联则说到袁枚自己归隐金陵的事,同样以是一个和袁枚同姓的历史名人,除此之外他又和袁枚有什么共同之处呢?袁安曾任楚郡太守、政号严明,断狱公平。

在职十余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

袁枚同样在乾隆四年至乾隆十四年为官十年后归隐,也是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名声。

以袁安自比,同时把写联人和被赠者身份抬高,平起平坐,虽然有夸赞,但是不能有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嫌疑。

袁枚(1716-1797),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

谢傅:谢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

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东晋著名政治家,名士谢尚的从弟。

少以清谈知名,最初屡辞辟命,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与王羲之、许询等游山玩水,并教育谢家子弟,多次拒绝朝廷辟命。

作为高门士族,能顾全大局,以谢氏家族利益服从于晋室利益。

王俭称其为“江左风流宰相”。

袁安字邵公(《袁安碑》作召公)。

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 。

东汉大臣,少承家学,被举为孝廉,任阴平县长、任城县令,任用属下极严,使得官民对其既害怕又敬爱。

汉明帝时,任楚郡太守、河南尹,政号严明,断狱公平。

在职十余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

三、从被赠者的职业来入手写赠联我们还是先看例子。

林文忠在河工时,赠河丞张姓联:乘槎直到牵牛渚载笔同游放鹤亭——林则徐赠张姓河丞联切地切姓,人咸叹其工妙。

用灵槎典故,为张华著,放鹤为彭城张天骥,两皆切其张姓,所以妙不可言。

另联中“牛、鹤”小类词语对仗极工,也令人叹服。

槎:chá木筏牵牛渚:灵槎,典故名,典出晋·张华《博物志》卷十。

亦作“灵查”。

旧说天河与海通。

近世有人居海渚者,每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

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觉尽夜。

去十余月,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遥望宫中有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

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为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云:『君还至蜀都,访严君平,则知之。

』竟不上岸,因还如期。

后至蜀,问君平,君平曰:『某年某月,有客星犯牵牛宿。

』计年月,正此人到天河时也。

」,采石矶又叫牛渚矶。

这一带概称牛渚。

此处向为大江战略要地,南京上游咽喉,放鹤亭:1、为彭城隐士张天骥所建,张天骥自号“云龙山人”,苏轼任徐州知州时与其结为好友。

山人养了两只仙鹤,每天清晨在此亭放飞仙鹤。

2、北宋诗人林逋隐居孤山,植梅养鹤之处。

为纪念这位隐者诗人,元代郡人陈子安建“放鹤亭”于孤山北麓。

前柱一付对联是林则徐所撰:“世无遗草真能隐;山有名花转不孤”。

据施鸿保《闽越杂记·卷四》记载,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林则徐在浙江杭嘉湖道任上,曾于政事之暇,重修孤山林逋祠堂及墓,并补种梅树三百六十株,豢养二鹤于墓前。

在整修一新的林逋祠堂撰写了两付对联。

一付就是现在挂在放鹤亭前柱上的;另一付对联是:“我忆家风负梅鹤;天教处士领湖山”。

林则徐把林逋视为林氏先辈。

组练三千朝踏浪貔貅十万夜观书——曾国藩赠刘养素联组练:組甲和被練都是士兵穿的衣甲,合起来指军队貔貅:貔、貅两种兽,合起来是一种猛兽刘养素和曾一样是读书人,在乡做团练,联中说出了他训练军队的事,更说出了他是个不凡的读书人。

这一联读来虎虎生威,如见其人风彩。

四、从住所、景物、季节等写起,同时要寄予美好的祝愿。

梁山舟赠陶篁村联,今悬西湖漪园。

高士门庭云亦懒荷花世界梦俱香起以“高士门庭”可以想见陶元藻的品性,切其虽为贡生而未做官,因诗久负盛誉,最后归隐西湖的事来写起,这一联出众之处在于“云亦懒”三字,用此三字来形容“高士门庭”,浮云闲卧,全无车马世尘,一句便教境界全开。

下起切景,因住于西湖畔是以用了“荷花世界”四字,荷花本就无垢无尘、清净之花,住在荷花世界中,让人心中顿生清凉,有荷香入梦,乐在其中。

若说如闲云野鹤一般自由,还是常人会想到的,此联出人意料之处在于以“云之懒”来喻“高士”,新颖可读。

陶篁村为清代著名学者,擅诗词,陶元藻[清](1716~1801),字龙溪,号篁村,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历游燕、赵、齐、鲁、扬、粤、瓯、闽之境。

诗文均负盛誉。

游京师,题诗旅壁,袁枚见而称赏,为撰《篁村题壁记》。

至广陵,为两淮转运使卢雅雨幕僚。

卢大会名士70余人于扬州红桥,分韵赋诗,元藻顷刻成10章,莫不倾倒,时称“会稽才子”。

不久归籍,在杭州西湖建泊鸥庄,专事著述。

梁山舟(1723-1825),字元颖,号山舟,又自署不翁、新吾长翁,大学士梁诗正之子。

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清代著名书法家后面所讲的联没写明作者的都出自我的手笔,因为赠联在每一年都会写一些,讲自己如何来写,这样也更实用,并不一定每一联都非常精彩,为了让大家从多方面来了解赠联的写作方法,所以我会注意尽量选取不同角度的联来做例子。

赠天上雪莲:必有饮冰漱玉之人,以来喻雪;不矜远瞩高瞻之势,独抱其香。

这联就从作者名字中的“雪”写起,上联以“饮冰漱玉之人”来喻雪,其实更可以说,是用“雪”的襟怀和抱负来写人,最主要的是借雪来烘托写的人!写到这里,雪与人已经在联中融为一体。

下联写人的眼界,因为被赠者名字中有“天上”两字,所以极言其高远,立足处不同于常人,立足和眼界高于他人而不自矜,不骄傲自满,是一种夸赞溢美之词,结尾从雪莲的“香”来做结,同样是暗喻人的品格和怀抱,所以让此联有了情感的寄托。

赠小天使:看尽波澜劳守候;纵经风雨不单飞。

此联从“小天使”的“守候”之意着手,破题亦在“守候”二字。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说:每个孩子都有一对守候天使,就是他们的父母,非常受感动。

写此联时,我就想写出这种深厚的感情,波澜风雨都不离不弃,其中的全以情运笔,这样写来才可以打动人。

五、联中应深有劝勉,或者是表现被赠者个性,属于写实类楹联。

孔子说过:“温柔敦厚,诗教也。

疏通知远,书教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