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分子化学与涂料习题课1绪论自由基聚合资料
高分子化学与涂料习题课1绪论自由基聚合资料
凝聚态
无定形(非晶态)聚合物和晶态聚合物 玻璃化温度Tg,链段解冻开始运动的温度。非晶态塑料使用的上限温度 粘流温度Tf,低于Tf,高于Tg,呈高弹态,橡胶使用的上限温度。
熔点Tm,结晶开始融化的温度,晶态塑料使用的上限温度。
2
1绪论
聚合物的力学性能
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剪切强度等
拉伸试验
弹性模量:应力应变之比,拉伸应力应变曲线的斜率
2
2 自由基聚合
自由基聚合机理
偶合终止:两自由基的独电子共价键结合终止,头-头连接,聚合度 为两自由基结构单元数之和,大分子链两端均为引发剂残基;
歧化终止:一自由基夺取另一自由基的氢原子或其它原子而终止。 聚合度为链自由基结构单元数,单分子链一端为引发剂残基,另一端 为饱和或不饱和,各占一半。
单基终止
按热行为,热塑性和热固性聚合物;按用途,塑料、橡胶、纤 维、涂料、胶黏剂、功能高分子等。
2
1绪论
聚合物,高分子: 聚合物:多个大分子的聚集体; 高分子:可指一个大分子;蛋白质 单体、单体单元、结构单元(链节)、重复单元、聚合度(DP);
*
CH2CH
Cl
*
n
重复单元
*
N H (CH2)6 NH CO (CH2)4 CO
2
1绪论
聚合反应:
-
单
缩聚:有小分子副产物(水、醇、氨等)生成,结构单元与单体
体
聚
不同。聚酯,聚碳酸酯,酚醛树脂,脲醛树脂等。
合
物
加聚:烯类单体,结构单元组成与单体相同,仅电子结构变化,加
结 构
聚物分子量是单体的整数倍。
变 化
开环聚合:结构类似缩聚物,反应无小分子生成,类似加聚。
聚己内酰胺(PA6、nylon-6),聚四氢呋喃(PTMEG)
有机类
油溶类
偶氮类
无机类
水溶类
过氧类
偶氮类引发剂:
偶氮二异丁腈(AIBN),分解反应为一级反应,无诱导分解,放出氮 气,产生一种自由基,用于动力学研究。使用温度45~80℃,65℃半衰 期10h。比较稳定,储存安全,工业还用作塑料发泡剂和光聚合光引发 剂。偶氮二异庚腈(AIVN)。活性更大。
(CH3)2C N N C(CH3)2
聚
逐步聚合:缓慢进行,短期内单体转发率很高,基团反应程
合
度低,聚合度(分子量)随时间增大。
机
理
连锁聚合:有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组成,体系始终由单
体和聚合物组成,转发率随时间增大,聚合度(分子量)与
时间无关。活性聚合例外
2
1绪论
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数均分子量Mn、重均分子量(质均)Mw、黏均分子量Mv Mw>Mv>Mn
O
O
KO S O O S OK
2 KO S O
O
O
O
60℃以上,过硫酸盐才有效分解,酸性介质(pH<3)分解加速。
2
2 自由基聚合
引发剂
氧化还原体系 活化能低,较低温度下就可引发单体聚合。 1)水溶性氧化-还原体系 氧化剂:过氧化氢、过硫酸盐、氢过氧化物等。 还原剂:无机还原剂,Fe2+、Cu+、NaHSO3、Na2S2O3等;
有机还原剂,醇、胺、草酸、葡头糖等。 2)油溶性氧化-还原体系 氧化剂:氢过氧化物、过氧化二烷基、过氧化二酰等; 还原剂:叔胺、环烷酸盐、硫醇、有机金属化合物(三乙基铝、三乙基硼等)
还原剂的量要比氧化剂量少!!!
2
2 自由基聚合
引发剂分解动力学
I
������������
2 R·
引发及分解一般属一级反应,则有:
2
2 自由基聚合
引发剂的选择
从聚合方法和温度、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储运安全等方面考
虑。最好选用t1/2与聚合时间相当的引发剂。 引发剂和温度是影响聚合速率和分子量的两大因素,应综合考
虑这两因素的影响。
其他引发
1、直接热引发 2、光引发:a).光直接引发
b).光引发剂引发 c).光敏剂引发 3、辐射引发: γ射线、 X射线、β射线、 α射线等 4、等离子体引发(主要用作高分子化学反应和表面处理) 5、微波引发
*
n
结构单元
结构单元
DP = n
Xn=2·n
聚合物的命名,符号简称详见书2-6。
2
1绪论
PVAc: 聚醋酸乙烯酯 PVA: 聚乙烯醇(单体) 尼龙-66(聚酰胺-66、nylon-66): 聚己二酰己二胺 尼龙-6(锦纶): 聚己内酰胺 涤纶(PET,的确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腈纶(PAN,人造羊毛): 聚丙烯腈 维尼纶: 聚乙烯醇缩甲醛 氨纶: 聚氨基甲酸酯纤维,高品质-莱卡纤维
抗张强度:试样断裂时的应力
断裂伸长率:1、拉伸后的长度与原长度之比的百分数;
2、被拉长的长度与原长度之比的百分数。
或
L0:原始长度
L’:拉伸后长总度,即断裂前总长度
2
2 自由基聚合
烯类单体对聚合机理的选择
C=C兼有均裂和异裂的倾向,因而可能自由基聚合或离子聚合。 电子效应
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会改变双键的电子云密度,进而对聚合机理 产生选择性。
d ������ ������������ = − d ������ = ������������ ���0
= −������������������
或
������ ������0
= ������−������������������
半衰期 t1/2(分解至起始浓度一半所需时间) ln 2 0.693
凝胶渗透色谱(GPC)可测得数均和重均分子量。 分子量分布指数:Mw/Mn
大分子微观结构
1、结构单元键接方式:乙烯基单体“头-尾”键接、“头-头”键接、“尾尾”键接 2、结构单元中侧基取代基的空间排列方式 3、手性构型 4、几何构型:顺反异构,顺势聚异戊二烯,反式聚异戊二烯
2
1绪论
线形、支链形和交联形(体形)大分子
带吸电子基团的烯类单体,使双键电子云密度降低,利于阴离子 进攻,有利于阴离子聚合,如丙烯腈等。带给电子基团的烯类单体 相反。
卤原子诱导效应为吸电性,共轭效应为供电性,两者相抵,只能 自由基聚合。大多数烯类单体都能自由基聚合。
带有共轭体系的烯类单体,电子云流动性大,易诱导极化,可按 三种机理进行聚合。
半衰期 t1/2与温度类似关系
������ log ������1⁄2 = − ������
A、B???
1、已知AIBN 79℃时半衰期是1h,请问AIBN 79℃下分解半小时还剩 下多少?
2、已知BPO 60℃的半衰期是96h,80℃的半衰期是7.7h,请问BPO 70℃下半衰期是多少?
1、70.71%;2、50.56h 对了嘛?
2
2 自由基聚合
引发剂效率
用来引发单体聚合的引发剂占引发剂分解或消耗总量的分数,
即引发剂效率f。
引发剂损耗:诱导分解和笼蔽效应。 诱导分解:自由基向引发剂的转移,结果自由基数不变,徒然 消耗一份子引发剂,降低引发剂效率。 笼蔽效应:引发剂处于单体或溶剂的“笼子”中,笼内分解产 生的初级自由基,若未及时扩散出笼子引发聚合,在笼内就可能 发生副反应而无为消耗引发剂。 引发剂效率与单体、溶剂、引发剂、温度、体系粘度等因素有 关!
2
The End thank you !
径小,位阻效应可忽略。PTFE
2
2 自由基聚合
自由基聚合机理: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
1、链引发 1)、引发剂I分解,形成初级自由基R·。吸热反应,活化能高,反应 速率小 2)、初级自由基与单体加成,形成单体自由基。放热反应,活化能 低,速率大。 2、链增长 单体自由基与其他单体反应,生成新自由基。强放热;活化能很低, 增长极快,反应速率难以控制,随机终止。 3、链终止 双基终止:偶合终止和歧化终止
2
2 自由基聚合
烯类单体对聚合机理的选择
空间位阻效应 单体取代基体积、位置、数量导致位阻效应,动力学上对聚
合影响显著,对聚合机理选择性较小。决定聚合速度的问题。 单取代,即使侧基较大也能聚合; 1,1-双取代,结构不对称,更易聚合。两取代基为体积大的
芳基时,只能形成二聚体; 1,2-双取代,结构对称,位阻效应,难均聚,只能二聚; 三取代或四取代一般不能聚合。氟代乙烯例外,氟原子半
LONG LI
2015-10-12
1绪论
1、高分子分类
天然高分子 合成高分子 改性高分子
碳链聚合物:主链全有C原子组 成。PP、PE、PB
杂链聚合物:主链除了C,还有N、 O、S等,聚醚、聚酯、聚酰胺
元素有机聚合物:主链无C,主 要由硅、硼、铝、氧、氮、硫等 组成,侧链多为有机基团,甲基、 乙基、乙烯基、苯基等。聚硅氧 烷(有机硅橡胶)
4、链转移
向单体、引发剂、溶剂、大分子转移。夺取上述物质一个原子而终 止,同时形成一个新的自由基。
阻聚作用,转移后形成稳定自由基,不再具有引发聚合的能力。醌 类,苯醌,硝基化合物。
向大分子转移形成支链,一般发生在叔碳原子的氢原子或氯原子上。
2
2 自由基聚合
引发剂
易分解成自由基的化合物,具有弱键,高热或撞击可引发爆炸!
������1⁄2 = ������������ = ������������
t1/2与引发剂起 始浓度关系?
与温度关系?
2
2 自由基聚合
引发剂分解动力学
根据Arrhenius公式则有: ������������ = ������������������−������������⁄������������ 或 ln ������������ = l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