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管理)中国大气环境变化趋势报告

(环境管理)中国大气环境变化趋势报告

环境科学概论实验报告中国大气环境变化趋势分析报告学院:_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_专业:资源勘查工程班级:_ 09-1___学号:_ 0908100302 __学生姓名:__姜伟___指导老师:__刘鸿雁__20011年12 月7日中国大气环境变化趋势分析报告1.前言大气污染是目前全球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大气中主要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PM10),这些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资料显示,硫氧化物与氮氧化物主要损伤和危害呼吸系统,严重时则会导致呼吸疾病。

本调查通过对中国近十年大气主要污染物的含量的具体数值进行对比和分析,来展现中国近十年大气环境的变化趋势。

2.分析与讨论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同时也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大气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对局部地区和全球气候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从长远的观点看,这种影响将是很严重的。

以下内容将在经济发展与我国大气环境的变化趋势上进行探究型的讨论。

2.1.近十年我国GDP状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有效利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安全生产事故频次,防止突发环境事件,确保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制定并执行环保政策和措施,致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我国民生工程的关注点。

下面将通过图表的方式展现我国近十年的经济发展趋势图2.1.1通过以上图标可以看出近十年来我国经济以10%的增幅稳步增长,2001年我国GDP为11964亿美元,居世界第七位,而到了2010年我国GDP已增长为5850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

但是在这十年中我国的大气环境状况又是如何变化的.本文将通过以下的讨论予以体现。

2.2.城市环境总体状况近十年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逐年有所提高,但部分城市污染仍较重;全国酸雨分布区域保持稳定,但酸雨污染仍较重。

下表为我国近十年城市环境总体状况的统计年份检测城市数目二级或二级以上二级以上所占比例三级三级所占比例劣三级劣三级的比例2001 341 114 33.40% 114 33.40% 113 33.20% 2002 343 117 34.10% 119 34.70% 107 31.20% 2003 340 142 41.70% 107 31.50% 91 26.80% 2004 342 132 38.60% 141 41.20% 69 20.20% 2005 522 319 60.30% 293 29.10% 152 10.60% 2006 559 349 62.40% 159 28.50% 51 9.10% 2007 60.50% 36.10% 3.40% 2008 519 399 76.80% 113 21.80% 7 1.40% 2009 612 505 82.50% 99 16.20% 8 1.30% 2010 471 82.80% 15.50% 1.70%表2.2.1由表2.1可知2001年城市空气质量满足国家二级标准、三级标准和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比例各占三分之一。

2002年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上有好转趋势,但仍有近三分之二的城市空气质量未达到二标准。

2003年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上有所好转,监测的340 个城市中,142 个城市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居住区标准),占41.7%,比上年增加7.9 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为三级的城市有107 个,占31.5%,比上年减少 3.5 个百分点;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有91 个,占26.8%,比上年减少 4.4 个百分点。

2004年监测的342个城市中,132个城市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居住区标准),占38.6%,比上年减少3.1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为三级的城市有141个,占41.2%,比上年增加9.7 个百分点;劣于三级的城市有69个,占20.2%,比上年减少 6.6个百分点。

2005年监测的522 个城市中,地级以上城市319 个,县级城市203 个。

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城市22 个(占 4.2%)、二级标准的城市293个(占56.1%)、三级标准的城市152个(占29.1%)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55 个(占10.6%)。

2006 年监测的559 个城市中,地级及以上城市(含地、州、盟、首府所在地以下同)322个,县级城市237个。

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城市24 个(占 4.3%)、二级标准的城市325 个(占58.1%)、三级标准的城市159个(占28.5%)、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51 个(占9.1%)。

与上年相比(可比城市),城市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的城市比例增加 4.7 个百分点;劣于三级的城市比例减少 2.1 个百分点。

城市空气质量总体有所改善。

2007地级城市以上空气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占2.4%。

二级58.1%,三级36.1%。

低于三级占3.4%。

2008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含地、州、盟首府所在地)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占2.2%,二级标准的占69.4%,三级标准的占26.9%,劣于三级标准的占1.5%。

2009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含地、州、盟首府所在地)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占3.7%,二级标准的占75.9%,三级标准的占18.8%,劣于三级标准的占1.6%。

2010年全国471 个县级及以上城市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监测项目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

其中 3.6%的城市达到一级标准,79.2%的城市达到二级标准,15.5%的城市达到三级标准,1.7%的城市劣于三级标准。

全国县级城市的达标比例为85.5%略高于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达标比例。

地级及以上城市(含地、州、盟所在地)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占3.3%,二级标准的占78.4%,三级标准的占16.5%,劣于三级标准的占1.8%。

2.3.二氧化硫排放量与浓度分级比例变化趋势分析二氧化硫是重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其主要危害:形成工业烟雾,高浓度时使人呼吸困难, 是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的元凶;进入大气层后,氧化为硫酸(SO4)在云中形成酸雨,对建筑、森林、湖泊、土壤危害大;形成悬浮颗粒物,又称气溶胶,随着人的呼吸进入肺部, 对肺有直接损伤作用。

下表为我国十年来的二氧化硫排放量的统计对比年二氧化硫排放量列1 列2合计工业生活2001 1947.8 1566.6 381.22002 1926.6 1562 364.62003 2158.7 1791.4 367.32004 2254.9 1891.4 363.52005 2549.3 2168.4 380.92006 2588.82007 2468.1 2140 328.12008 2321.2 1991.3 329.92009 2214.4 1866.1 348.32010 2185.1 1864.4 320.7表2.2.2由表2.2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在2001年到2006年有增加趋势,但在2006年到2010年间又有降低的趋势。

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中主要为工业的排放,其中的增加趋势主要为工业排放量的增加所导致,其中的生活排放量无显著变化。

下表为近十年我国城市二氧化硫浓度等级比例统计表级数年份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二级78% 77.60% 74.40% 74.30% 77.40% 81.70% 79.10% 85.20% 91.60% 94.90% 三级12.30% 22.40% 25.60% 25.70% 16.10% 13.90% 19.70% 14.20% 8.40% 5.10% 劣三级9.70% 7.90% 12.10% 9.10% 6.50% 4.40% 1.20% 0.60% 0.00% 0.00%表2.2.3表2.23表明在01到04年全国城市大体上二氧化硫的浓度都在2级,只有三分之一以下为三级或劣三级,从05年开始达2级的城市逐年增多,而三级和劣三级到2010年已经降到1/10一下,而且从2008年开始就已经没有二氧化硫浓度在劣三级的城市。

2.4.酸雨的监测分析下表为近十年来我国各地出现酸雨的地区所占比例以及酸雨PH在5.6(含5.6)以下所占的比例年份 ph <=5.6 出现酸雨未出现2001 36.90% 58.80% 4.30%2002 32.60% 50.30% 17.10%2003 37.40% 54.40% 8.20%2004 37.40% 54.40% 8.20%2005 38.40% 51.30% 10.30%2006 39.10% 54.00% 6.90%2007 39.20% 56.20% 4.60%2008 38.60% 52.80% 9.60%2009 38.70% 52.90% 9.40%2010 35.60% 50.40% 14.00%表2.4.1上表表明我国的酸雨污染仍较重一直处于较为严重的水平。

2.5.城市颗粒分级年际比较悬浮颗粒物TSP(如:粉尘、烟雾、PM10)是另一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主要危害:随呼吸进入肺,可沉积于肺,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

颗粒物上容易附着多种有害物质,有些有致癌性,有些会诱发花粉过敏症;沉积在绿色植物叶面, 干扰植物吸收阳光和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气和水分的过程,从而影响植物的健康和生长;厚重的颗粒物浓度会影响动物的呼吸系统;杀伤微生物, 引起食物链改变,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遮挡阳光而可能改变气候,这也会影响生态系统。

下表为2001年到2010年可比城市颗粒分级年际比较。

级数年份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二级64.10% 36.80% 45.60% 46.80% 59.50% 62.80% 72% 81.50% 84.30% 85.00% 三级29.20% 63.20% 33.20% 38.90% 35.00% 31.90% 15.60% 17.90% 15.40% 13.80% 列三级 6.70% 29.80% 21.20% 14.30% 5.50% 5.30% 2.20% 0.60% 0.30% 1.20%表2.5.1从表2.5.1中可以分析得知2001、02年大气颗粒污染物较为严重,其中02年更是较01更为严重,但是从02年之后的9年间颗粒污染有所减弱,颗粒物浓度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比例有所增加,颗粒物浓度达到三级、劣三级标准的城市比例有所降低。

至2010年颗粒无染情况与01年相比已有较大改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