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


本期用于替换工程的量=期初存货量一期末 存货量+本年购入量一本期分销量 用这个公式推出2001、2003、2004年3个年度替换 工程消耗的制冷剂金额刚好等于当年替换工程收 入的12.5%,没有人会相信这是巧合!格林柯尔一 直宣称制冷剂替换工程收费是根据客户用电数据 推算出来的,涉及的参数有客户制冷设备功率、 当地电价、设备每月工作时数等。在格林柯尔这 里两者居然连年精准地维持8:1的比例,所以两组 数据中至少有一组是人为编造的,这也许是格林 柯尔业绩神话的最大秘密!
二、从格林柯尔案看财务舞弊
• (一)财务舞弊发生前的“征兆” 1、运用基本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发现端倪。 格林柯尔报表的确有些蹊跷,资产结构:账上现 金非常巨大,占总资产的64%,占净资产比例更 是高达74%,从关联公司购入制冷剂形成的存货 也相当可观,至2004年底存货价值高达1.18亿元。 另外,账上虽然有超过10亿元现金及银行存款, 格林柯尔却把一部分存款抵押在银行以取得年息 约5%的短期贷款。我们都知道把存单抵押在银 行可以得到的贷款比率是相当高的(接近100%), 格林柯尔贷到的金额却不到抵押存款金额的60%, 银行如此小心不免让人产生怀疑。
从财务上看来,这是一个格林柯尔和顾 客双赢的收费模式,格林柯尔在这里面的利润 是很惊人的,而客户并没有损失什么,反而节 省了更多的电费。再就是是格林柯尔制冷剂的 采购、消耗及库存情况。根据年报披露,19982002年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从天津格林柯尔 购进制冷剂价值共计3.86亿元,2002年以后再 没有购进。2004年底库存货值仍达1.18亿元。 购进的制冷剂只有两种用途:分销及用于替换 工程。理论上说下面的等式应当成立:
这类公司虽然手段高明、造假过程复杂,但 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上市公司处于一个关系复 杂的集团当中,而且频繁担保与被担保;集团的 实际控制人资金链断裂,十分迫切需要现金;上 市公司有莫名其妙的资金往来,特别是现金往来 非常复杂,尤其是与关联方的,资金流入流出量 非常大;现金流量表中“收到(支付)其它与经营活 动有关现金”金额巨大。
• (二)顾雏军创造的格林柯尔“神话” 从格林柯尔科技的公开的财务报表 看出,1998年该公司收入仅11万元,利润 为负800万元,而2000年年报统计的收入则 达到3.64亿元,3年里增长了3300倍。这个 数字引起了国内外诸多媒体质疑。格林柯尔 科技招股书中关于收费模式的计算公式是, 客户系统的动力乘以当地电费,乘以估计每 月运作小时,乘以收取费用的月数再乘以 10%。
财务舞弊的一般方式
• 六、 会计差错:一些上市公司利用前期会 计差错追溯调整的规定,将亏损往前移, 典型很多,在会计估计变更与会计差错之 间,更多的上市公司选择了会计差错,因 为会计估计变更导致的损益要直接进入当 期损益。
财务舞弊的一般方式
• 七、大洗澡:最近某公司2005年报暴出了 30多亿元的亏损,这是中国上市公司又一 起非常恶劣的大洗澡,而且这也不是上市 公司第一次玩这种数字游戏,亏过头实际 上是隐瞒净资产,在以后期间可以释放出 来作利润。在中国只有上市公司控制权发 生转移,基本上都会玩这招游戏,这导致 控制权转移后的公司实际经营业绩基本不 可信。
事后,科龙电器原财务部副部长在佛山市中 级人民法院的庭审供词:2002-2004年间,顾雏 军都会下达财务指标,商业承兑汇票的交易量就 是根据指标套算出来的。科龙电器在收到客户的 商业承兑汇票后,就相应地封存了大量库存产品, 但是这些商业票据到期都会原样退还给原客户, 根本没有现金收入。销售发生在年底,虚增收入 的目的是显然奏效的。这或许可以解释这一系列 有趣数字的产生。
财务舞弊的一般方式
• 九、隐瞒炒股:炒股并不是上市公司的主业,而 且风险也比较高;在牛市时,一些上市公司通过与 庄家合作、配合提供炒作素材等方式,投入巨额资 金炒作自己的股票,而这些收益是不能见光的,于 是通过财务手法粉饰为主营业务收入;而在熊市时, 这些巨额资金在股市灰飞烟灭,这时上市公司高管 可能要承担挪用资金刑事责任,于是上市公司又费 尽心思将这些亏损变成主营业务亏损或者是担保引 发的亏损等,如去年安徽一家上市公司总资产只有 十几个亿,曝出近十亿元的窟窿,事后认定主要是 虚构存货,笔者不相信存货虚构会高达近十亿元, 并怀疑这十亿元亏损背后是巨额资产挪作他用最后 颗粒无收造成的。
格林柯尔财务舞弊案例分析及启示
• 一、格林柯尔案例简介
(一)格林柯尔引发科龙危机 格林柯尔从2005年8月1日起停牌,于 2007年5月18日退市,顾雏军资产从此灰飞烟 灭。顾雏军从注册成立顺德格林柯尔的那一刻 开始,就已经瞄准了科龙。他先是利用从科龙 电器划拨的1.87亿元资金,采取反复对倒、反 复划账的方式注册顺德格林柯尔,并使其从表 面上符合《公司法》的相关出资规定。打造好 了顺德格林柯尔这一购并平台后,科龙电器的 梦魇从此开始。
财务舞弊的一般方式
• 四、 填塞渠道:在期末时通过调节经销 商库存以调节收入确认金额,科龙就是这 方面的典范,最近披露的长征电器 (19.28,0.73,3.94%)主要财务舞弊手法也是 填塞渠道,这种会计数字游戏在实务中被 广泛运用,很多人不认为是一种财务舞弊, 但事实上他可能提前或者推迟确认收入。
财务舞弊的一般方式
• 二、 循环交易:一些上市公司经常通过多 方交易进行循环交易,如上市公司销售商 品或提供劳务给B,B又卖给C,C再卖回到 上市公司,这样的财务安排,可以达到既 增加营收规模,又可以节税,因为可以取 得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上市公司为了将 交易做得有模有样,还有虚假的出库单、 入库单以及进账单等,笔者发现不少IT行业 涉嫌以此虚增销售额。
• 2、比较合并财务报表及母子公司报表找出猫腻。 仅从科龙的合并报表以及母公司报表可以看出, 科龙有大额的资金被母公司(格林柯尔)侵占。 2003年,科龙母公司报表中其他应收款达16亿 元之巨,而合并报表中该项目仅为1.3亿元; 2004年科龙母公司报表中其他应收款为17亿元, 而合并报表中该项目仅为1.2亿元。如果投资者 认真地分析一下这些奇怪的现象,就可以推断 出格林柯尔严重侵占科龙资金的现象。根据毕 马威的报告,科龙部分所属公司的资金与格林 柯尔系公司的资金均是在无任何业务支持的情 况下从帐内或帐外银行账户被直接划拨的,现 金流入流出总金额达75亿元之多。
• 2、审计机构的串通舞弊。现行的财务舞 弊不光是单纯的企业管理层或员工的舞 弊,而与银行、证券管理机构、会计师 事务所等单位或部门串通舞弊的情况时 有发生。格林柯尔是典型代表。虽说审 计不可能发现所有的财务舞弊,但德勤 在格林柯尔审计中显然没有尽职。格林 柯尔存在太多违背常识的现象,其造假 手法非常低劣,德勤没有发现“水面上 的造假”,不但有未勤勉尽责之嫌,还 有审计合谋之嫌。事务所起码一定要把 审计程序做足,以便东窗事发能够及谦让”须提高警 惕。格林柯尔上市时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 是安达信,2001年安达信因丑闻“告退”, 其在香港的业务转给了普华永道。科龙与 格林柯尔的审计机构都应当是普华永道。 但是普华永道却将二者拱手相让与德勤。 在格林柯尔入主美菱之后,普华永道也辞 去了美菱的审计工作。
• 直到2005年,德勤为科龙出具2004年的“保留意 见”后,德勤也推掉了科龙的审计业务。从会计师 事务所的行为来看,其中必有问题。事务所了解比 投资者多得多的信息,他们的行为正好解释了格林 柯尔可能存在问题。我国审计市场一直存在着僧多 粥少的局面,经济上严重依赖于少数客户。同时, 我们也能从中看出国际所审计质量与其实力也名不 符实。联合国在有关报告中指出,国际“五 大”(安达信当时未退出)在对亚洲公司进行审计时, 采用较低的审计标准,而同时又以其令人尊敬的会 计事务所签署审计报告,实际并未提供与其收费相 符的服务品质。长此以往,这将是整个审计行业的 悲哀。
• 3、纵向比较近年年报不难发现数字游戏。从格 林柯尔科技的公开的财务报表看出,1998年公 司收入仅11万元,利润为-800万元,而2000年 年报时统计的收入则达到3.64亿元,3年里增长 了3,300倍。自2000年上市以后,格林柯尔的业 绩一路高歌猛进,2001年度达到了巅峰。2000 年、2001年的营业额分别达到3.64亿元和5.16亿 元;纯利润分别为2.69亿元和3.39亿元,毛利润 率竟达到了80%,让行业内外都很是吃惊!格林 柯尔于1999-2001年连续3年赢利,纯利累计超 过6亿元,外界看来完全符合香港主板上市的硬 性条件(连续3年赢利且3年的赢利累计超过5,000 万港元)。
(二)格林柯尔财务舞弊的特征
• 1、现金舞弊的“高端运作”。通常上市公 司会选择不易被发现的资金运作,运用高 技术的舞弊手段。他们通过集团内部的债 权债务互转,通过中间公司使关联交易非 关联化,通过银行或集团内部财务公司配 合资本运作等,而技术含量最高且难以识 别证明的就是现金舞弊。被曝光者往往是 资金链断裂被逼现形,或者被监管机构调 查后才得以曝光。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2011年5月
第一部分:财务舞弊的一般方式 第二部分:格林柯尔财务舞弊案例 分析及启示
财务舞弊的一般方式
一、自我交易:不少上市公司设立空壳公司或皮包 公司,通过资金运作虚增收入、资产或虚减费用、 债务;这些空壳公司实为同一控制人所控制,是 实质意义上的关联方。笔者在分析过程中还发现 了这些空壳公司一些特点,如名字有一定的规律 性,如达尔曼的关联方往往带有“达”或“森” 字;查询其工商登记资料,这些皮包公司注册地 址往往在同一地方,联系电话甚至也是同一电话, 当然基本是打不通;实地调查,你根本就找不到 这些皮包公司。
财务舞弊的一般方式
• 八、报表重组:不少上市公司通过置出不 良资产、置入优质资产等方式对财务报表 进行清洗,以降低巨额潜亏带来的资产减 值或财务造假压力,但实际上,所谓的优 质资产往往是虚假的优质资产;此外,一 些上市公司通过托管、承包、租赁等方式 账面冻结不良资产,这也只能是临时过渡 手法,实质上也严重违反了会计准则规定。
财务舞弊的一般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