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 第七章
7.2.5 等高线的种类
1、首曲线:按规定的基本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 2、计曲线
为了用图方便,每隔四级首曲线描绘一根较粗的等高线,称 为计曲线(或加粗等高线)。 地形图上只有计曲线注记高程,首曲线上不注记高程。 3、间曲线 当首曲线不能详细表示地貌特征时,则需在首曲线间加绘间 曲线。其等高距为基本等高距的 1/2,故也称半距等高线,一般 用长虚线表示。 4、助曲线 如采用了间曲线仍不能表示较小的地貌特征时,则应当在首 曲线和间曲线间加绘助曲线 。其等高距为基本等高距的 1/4,一 般用短虚线表示。
7.1.2 图的比例尺
图上某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长度之比, 称为图的比例尺(缩尺)。表示方法:数字比例尺和图示比 例尺。 1、数字比例尺
数字比例尺:比例尺用分子为1,分母为整数的分数表示 的比例尺。
设图上的线段长度为 S,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长度为 l, M为比例尺的分母,则图的数字比例尺为:
求等高线通过点 地性线上各点均为坡度变换点,即相邻两点之间为同一坡度。 通常变坡点高程不等于基本等高线高程,需要先求出等高线 通过点,再求出基本等高线的位置。 在两个变坡点之间的等高线通过点的高程可按比例内插求得。 3 勾绘等高线 在绘图现场图纸上连接地性线,求等高线通过点与勾绘等高 线。应边测边绘等高线,对照实地勾绘等高线可逼真地显示地 貌形态,并便于检查测绘中的各种错误。 对照实地勾绘等高线时要运用概括原则。山坡面上小起伏与 变化,按等高线总体走向进行制图综合。 描绘等高线时要均匀圆滑,不要有死角或有出刺现象。 如果在平坦地区测图,需用高程碎部点来表示地面的起伏。 高程碎部点简称高程点。平坦地区有地物时则以地物点高程 为高程碎部点,无地物时则应单独测定高程碎部点。
2
7.3 常规测图方法
地形图测绘是表示地面点位臵及各地面点之间相互位 臵关系的图解方法,是将地面点测量成果图解地绘在图 上。 地形图测绘分为测量和绘图两大步骤。 地形图测绘是对地物、地貌特征点(亦称碎部点)进行测 绘 。地形图测绘亦称碎部测量,测定出各碎部点的平面 位置和高程并按比例缩绘于图纸上。 由于按规定比例尺缩绘,图上碎部点连接成图形与实 地碎部点连接图形呈相似关系,其相似比值即为地形图 比例尺数值。
(三) 注记符号
注记符号是地物符号和地貌符号的补充说明,如城镇、
铁路等的名称,河流的流向及流速。
注记符号可用文字、数字或线段表示。
7.1.4 地形图的图幅、图号和图廓
(一) 图幅:图的幅面大小,即一幅图所测绘地貌、地物的范 围。形状有梯形和矩形两种,其确定图幅大小方法各不相同。
(二) 图名:一般地形图的图名,用本幅图内最大的城镇、村 庄、名胜古迹或突出的地物、地貌的名称来表示,图名写在图 幅上方中央。
7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7.1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7.1.1 平面图、地形图和地图
为了将地物地貌绘到图 上,理论上必须从地面各 特征点向水准面作铅垂线。 铅垂线与水准面的交点称 为地面各特征点的垂直投
影。
在小区域内,由于水准面可用水平面代替,因此,将地面 的点位和图形垂直投影到水平面上,然后,相似地将图形按一 定比例尺缩小绘在图纸上,这样制成的图称为平面图。 平面图上仅表示地物,不表示地貌。
如果图上不仅表示出地物的位臵,而且还用特定符号把地 面上高低起伏的地貌表示出来,这种图称为地形图。
地形图是最详细的图,其用途也最广。
在大区域内或整个地球范围内测图时,必须将地面各点投 影到地球椭圆体面上,然后,用特殊的投影方法展绘到图纸上, 这样制成的图称为地图。 地图上各处的比例尺是不同的,而平面图上各处的比例尺 是相同的。
7.2.2 等高距和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线平距
相邻等高线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或称等高线间隔)。 相邻等高线在水平面上的垂直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 《规范》规定,在一个测区内只能采用一种等高距。用 等高线表示地貌时,对于等高距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在选择等高距时,应结合图的用途、比例尺以及测区地
形坡度的大小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
1 M
S l
1
l S
2、图示比例尺
图示比例尺:用线段表示的比例尺。 优点,可以减少计算和避免图纸变形的影响。
种类:直线比例尺与复式比例尺。最常用的是直线比例尺。
地形图按比例尺的不同,可以分为大、中、小三种。 大比例尺图: 1∶500 、 1∶1000 、 1∶2000 、 1∶5000 的地形图。 中比例尺图: 1∶1 万、 1∶2.5 万、 1∶5 万、 1∶10 万的地形图。 小比例尺图:1∶20万、1∶50万、1∶100万的地形图。
地球表面的形状可分为地物和地貌两大类。 地形:就是地物和地貌的总称。
地物: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物体和人工建(构)筑物; 地貌: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如高山、丘陵等。 地形测量工作者的任务,就是把错综复杂的地形测量出来, 并用最简单、明显的符号表示在图纸上,最后完成一张与实地 相似的地形图,上述符号称为地形图符号。 地形图符号分类:地物符号、地貌符号和注记符号 。地形图 符号的大小和形状,均视测图比例尺的大小不同而异。 各种比例尺地形图的符号、图廓形式、图上和图边注记字体 的位臵与排列等,都有一定的格式,总称为图式。 为了统一全国所采用的图式以及用图的方便起见,国家测绘 总局制定了几种比例尺地形图图式。
3、地形图比例尺精度
地形图上所表示的地物、地貌细微部分的精确与详尽程度, 受比例尺精度的影响。
人眼分辨角值为 60″,在明视距离 (25cm) 内辨别两条平行线 间距为 0.1mm ,区别两个点的能力为 0.15mm 。因此,通常将 0.1mm称为人眼分辨率。 地形图比例尺精度:地形图上0.1mm所表示的实地水平长度。
7.2.6 等高线的描绘方法
用等高线表示地貌的程序是先测定后绘图。测定对象是地貌 的特征点。
地貌特征点:山顶、鞍部、山脊线与山谷线上的坡度变换点 和山脚点、山脚坡度变换点和山坡面倾斜变换点等。
将测定的地貌特征点的平面位置按比例尺以垂直投影方法缩 绘到图纸上,并在其旁注记该点高程(高程注记按图式规定), 上述工作完成后便可进行等高线描绘。 1、连接地性线 山顶、鞍部、山脚点与地性线,这些地貌因素决定着山脉的 大小、形状和走向。自山顶至山脚用细实线连接山脊线上各变 坡点,用细虚线将山谷线上各变坡点连结。 通常地貌形态是山脊与山谷间隔排列,即两条分水线夹一条 合水线,两条山谷线夹一条山脊线。
7.3.1 测图前的准备
工作测图前,须踏勘了解测区的地形,抄录控制点的平面及 高程成果,了解其完好的程度。 检查和校正仪器,准备工具材料,拟定作业计划以及在图纸 上绘制坐标格网、图廓线和展绘控制点。 1、图纸 地形测图一般选用一面打毛的乳白色半透明聚脂薄膜图纸。 亦可选用优质的绘图纸作为原图纸进行测绘。 2、绘制坐标格网 在测图纸上精确地绘制10cm×10cm的直角坐标方格网,以准 确地将控制点(图根点)展绘在原图上。 小方格边长的误差不超过±0.2mm,对角线(14.14cm)长度 误差不大于±0.3mm,对角线上各点应在一条直线上,偏离不大 于±0.2mm 展绘方格网的工具:直角坐标展点仪、格网尺,或比较精确 的直尺按对角线法进行。
介于相邻两个山头之间、形似马鞍的低凹部分,称为鞍部,它是 两条山脊线和两条山谷线相交之处。 山丘和盆地的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两者形状很相似。须在等高 线上注记高程或画出示坡线来区别。示坡线 是垂直于等高线而指向 下坡的短线。 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都是朝着一个方向凸出的曲线,两者的形 状也很相似。山脊的等高线是向着山脊线降低的方向凸出,山谷的 等高线则是向着山谷线升高的方向凸出。山脊和山谷,根据等高线 上的高程注记或画示坡线来加以区别。 有些特殊地貌,如悬崖、峭壁、冲沟、雨裂等,不能用等高线表 示,要用地形图图式中规定的特殊符号来表示。
(一) 地物符号地物符号
一般分为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和线状符号三种。 1、比例符号 将地面上实物的轮廓,按测图比例尺缩小,然后绘制在 图上的符号称为比例符号,又称轮廓符号。
2、线状符号
凡是长度能依比例,而宽度不能缩绘的狭长地物符号 , 称为线状符号或半比例符号。 这种符号的长度依真实情况测定,而其宽度和符号样 式有专门规定。
7.2.4 等高线的特性
等高线的特性如下: (1) 在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其高程相等;
(2) 等高线必定是一条闭合曲线,不会中断,由于一幅图所示的 范围有限,如在本图幅内不闭合,则在相邻图幅内仍最终自成闭合;
(3) 一条等高线不能分叉为两条;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能相交 或者合并成一条;在悬崖处的等高线虽然相交,但必须有两个交点 ; (4) 等高线愈密则表示坡度愈陡,等高线愈稀则表示坡度愈缓, 等高线之间平距相等则表示坡度相等; (5) 经过河流的等高线不能直接跨越而过,应该在接近河岸时, 渐渐折向上游,直到与河底等高处才能越过河流,然后再折向下游 渐渐离开河岸; (6) 等高线通过山脊线时,与山脊线成正交,并凸向低处;等高 线通过山谷线时,则应与山谷线成正交,并凸向高处。
7.2 地貌与等高线
7.2.1 等高线原理
等高线: 地面上高程相等 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即水平面(严格来说应是水准面) 与地面相截所形成的闭合曲线 。 用等高线表示地貌的优点: 能简单而正确地显示地貌的形 状;能根据它较精确地求出图 上任意点的高程。 因此, 工程上用的地形图, 都用等高线表示地貌。
(三) 图号:在保管、使用地形图时,为使图纸有序地存放和 便于检索,要将地形图进行编号。此编号称为地形图图号。图 号标注在图幅上方图名之下。 (四) 接图表: 本幅图与相邻图幅之间位臵关系的示意图 ,供 查找相邻图幅之用。位于在图幅左上方,它给出了与本幅相邻 八幅图的图名。
(五) 图廓
图廓有内外图廓之分 。内图廓线就是测量边界线。 内图廓 之内绘有10cm间隔互相垂直交叉的短线,称为坐标格网。矩形 图幅内图廓线也是公里格网线。梯形分幅图廓线为经纬线。 受子午线收敛角影响,经纬线方向与坐标网格方向不一致。 在1∶10万及其以下比例尺地形图图廓内既有公里格网又有经 纬线,大于1∶5万比例尺地形图上不绘经纬线。其图廓点坐标 用查表方法找出。 外图廓线是一幅图最外边界线,以粗实线表示。 有的地形图 ( 如 1∶1 万、 1∶2.5 万图 ) 在内外图廓线间有一 条分图廓线。 在外图廓线与内图廓线空白处,与坐标格网线对应地写出 坐标值。 另外有接图表、图名、图号,尚应注明测量所用的平面坐 标系、高程坐标系、比例尺、测绘日期和测绘单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