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稀土资源出口的贸易摩擦与应对措施

中国稀土资源出口的贸易摩擦与应对措施

中国稀土资源出口的贸易摩擦与应对措施
关键字稀土限制出口中国日本美国欧盟制裁
摘要近日美国、日本、欧盟联手拟对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向世界贸易组织(WTO)
提出贸易诉讼。

中国两部门随即表态指出,中国出于保护环境和资源的目的,整顿了乱开乱采的企业,未限制出口。

稀土贸易纷争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利益纠葛,中国稀土出口政策的调整有着怎样的动态倾向,而中国又将怎样面对欧盟、美国和日本联合在世贸组织发起的诉讼?本文从中国国内稀土行业现状,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国稀土使用及来源等方面对中国所面临的稀土出口摩擦进行分析,找出稀土贸易摩擦之根本所在,并找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正文世界贸易组织(WTO)发言人3月13日证实,WTO收到美国、欧盟和日本
就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向WTO提起的诉讼。

欧美等国家都声称中国是世界主要的稀土生产国,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措施导致稀土价格持续走高。

日本共同社13日报道说,由于在中国国内可以低价获取稀土,日美欧认为中国优待本国企业,这有悖于国际贸易规则。

当今世界,每6项新技术的发明,就有一项离不开稀土,稀土是21世纪重要的战略资源,是现代工业的“味精”。

由于其具有优良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能与其他材料组成性能各异、品种繁多的新型材料,其最显著的功能就是大幅度提高其他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因而在国防战略武器、新材料开发、信息产业、生物工程上应用越来越广泛。

比如大幅度提高用于制造坦克、飞机、导弹的钢材、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的战术性能。

而且,稀土同样是电子、激光、核工业、超导等诸多高科技的润滑剂。

邓小平曾说过“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稀土的经济军事的战略地位可见一斑。

稀土科技一旦用于军事,必然带来军事科技的跃升。

从一定意义上说,美军在冷战后几次局部战争中压倒性控制,以及能够对敌人肆无忌惮地公开杀戮,正缘于稀土科技领域的超人一等。

我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稀土资源国,已探明的稀土资源量约6588万吨。

我国稀土资源不但储量丰富,而且还具有矿种和稀土元素齐全、稀土品位及矿点分布合理等优势,为我国稀土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稀土资源成矿条件十分有利、矿床类型齐全、分布面广而有相对集中。

我国稀土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第一,尤其是在军事领域拥有重要意义且相对短缺的中重稀土;生产规模第一,2005年中国稀土产量占全世界的96%;出口量世界第一,中国产量的60%用于出口,出口量占国际贸易的63%以上,而且中国是世界上惟一大量供应不同等级、不同品种稀土产品的国家。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统计,2008年我国共生产稀土矿12.5吨,同比增长3.5%;冶炼分离产品13.5吨,同比增长7.1%:出口冶炼分离产品3. 46万吨,同比减少23.7%。

2008年稀土全行业实现产值245.3亿元,同比减少14.71亿元。

我国稀土产品呈现出“乱采滥挖,无序开发,新建稀土项目过多过快”的乱象。

全国从事稀土矿开采,冶炼分离的企业高达169家,其中,中小型企业居多,部分企业的生产力只有几百吨甚至几十吨。

由于国内对稀土产品的需要有限,这些生产企业的产品只能涌向出口这一条“单行道”。

商务部称中国稀土储备仅能维持20年,中国稀土储量在1996至2009年间大跌37%,只剩2700万吨。

按现有生产速度,我国的中、重类稀土储备仅能维持15至20年,有可能需要进口。

中国并非世界上唯一拥有稀土的国家,却在过去几十年承担了供应世界大多数稀土的角色,结果付出了破坏自身天然环境与消耗自身资源的代价。

我国稀土产业的这种出口乱象也被国际市场一些居心叵测的买家所利用,趁机向下打压稀土产品价格,并把从中国低价购买的中低档稀土产品打包储备,以备将来之需。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这是邓小平1992年南巡时说的一句名言。

然而,在发达国家先后将稀土视为战略资源,并有所行动的时候,稀土在中国更多只被看作是换取外汇的普通商品。

由于开采成本较低,金属很长一段时间在世界市场以相当低的价格出售。

温家宝曾对默克尔说过,中国过去以卖盐的价格出售稀土。

在1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就稀土问题表示,稀土是一种稀有的不可再生资源,开发稀土对环境造成影响,基于保护环境和资源的考虑,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对稀土的开采、生产和出口各个环节均实施了管理措施,而不仅仅在出口环节,相关措施符合世贸规则。

中国稀土资源占全球总量36.4%,但承担着全球90%以上的稀土供应。

多年来,尽管面临巨大环境压力,中国一直努力保持一定数量的稀土出口。

今后,中国将继续向国际市场供应稀土,并依据世贸规则对稀土出口实行有效的管理。

以制造业和电子工业起家的日本、韩国自身资源短缺,对稀土的依赖不言而喻。

中国出口量的近70%都去了这两个国家。

至于稀土储量世界第二的美国,早早便封存了国内最大的稀土矿芒廷帕斯矿,钼的生产也已停止,转而每年从我国大量进口。

西欧国家储量本就不多,就更加珍爱本国稀土资源,也是我国稀土重要用户。

发达国家的贪婪表现在,除了生产所需,它们不但通过政府拨款超额购进,存储在各自国家的仓库中——这种做法,日美韩等国行之有年;除了购买,还通过投资等方式规避中国法律,参与稀土开发,行公开掠夺之实。

遗憾的是,至今未见政府有效的控制举措。

许多专家呼吁的战略储备制度,至今不见动静。

目前,中国稀土的主要购买国日本、韩国、美国,前二者与中国存在种种纠纷,后者则在台湾问题上构成对中国最大的现实威胁,而且是近些年世界局部战争主要参与者。

美日韩都是稀土科技大国。

以日本为例,日本在有关稀土应用的材料科学、雷达、微电子产业上甚至拥有比美国更强的技术制造能力。

美军现役武器中,潜艇用高强度钢,导弹微电子芯片的80%由日本制造,战机引擎的特种陶瓷也是日本研发……日本科学家曾夸口说,如果不用日本芯片,美国巡航导弹的精度就不是100米,而是50米。

不过,我们可以想象,这些微电子芯片、高强度钢如果缺少了稀土,可能根本就无法被制造出来。

中国在稀土供应方面日益崛起的实力令日本政府感到担忧。

有日本政府人士对《泰晤士报》说,对日本业界来说,这是一种无形的海啸恐慌。

日本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四处寻找能够替代中国的稀土供应源。

丰田和日本其它大型汽车生产商正忙于在越南和马来西亚寻找稀土。

东京计划投资12亿美元用来改善稀土供应状况。

日本已经与蒙古闪电达成协议,从本月起开发该国的稀土资源。

另一稀土消耗大国韩国也有类似的计划。

本月初,韩国宣布将投资1500万美元,在2016年前储备1200吨稀土。

美国被价格战挤出的稀土矿也将重新投入使用。

全世界范围内,关闭的矿山重新开张,开发了新的储量。

目前的紧缺可以很快告终。

对德国的工业来说是个好消息,新的供货商今后会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然而稀土会更贵,因为澳大利亚或加拿大的金属开采要比中国更昂贵。

《德国金融时报》3月13日报道则称“北京多年来就加紧出口限制,其中包括交货配额和出口关税,这巨大地推动了原材料价格。

”该报还介绍说,世贸
组织的审议应在一个月以后开始,仲裁程序会以世贸组织的仲裁判决告终。

“中国若不让步,就会导致在最糟糕情况下受到制裁。


对于外界呼吁中国放宽稀土出口的不合理要求,中国工信部和商务部分别于13日做出回应。

工信部部长苗圩13日表示,中方一旦因稀土出口等问题被起诉,将会主动应诉,说明情况。

苗圩强调,中国的稀土出口政策并不是针对某一个国外用户,更不是想通过这种办法进行贸易保护,而是出于保护环境,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商务部条约法律司负责人当天也指出,中方政策目标是为了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无意通过扭曲贸易的方式保护国内产业。

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同时表示,中方希望其他拥有稀土资源的国家也积极开发稀土资源,共同承担全球稀土供应的责任,也愿意在寻找开发稀土的替代资源、提高稀土资源利用率等方面与各国加强合作。

在未来稀土发展中,我国应调整和优化中国稀土行业结构,合理控制稀土出口配额,出台稀土行业长期发展规划以达到加强稀土出口管理的目标;应当提高稀土行业技术科研水平并且调整稀土出口地理方向,建立有效的稀土出口定价模式以改变以卖盐的价格出口稀土的尴尬局面;最后还应加大稀土行业协会的支持。

苏文清《中国稀土产业概览[M]》.中国稀土产业概览编委会. 2004
陈钰《中国稀土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建议[J]》. 湖南有色金属.2007(3):77-80 林河成《试谈我国稀土出口及建议[J]》.稀土.2004(4):75-78
李红卫.李小卫《我国稀土出口现状及对策[J]》.稀土信息.2005(2):13-1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