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限制稀土出口
摘要:
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是说过一句名言:“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稀土在军事、冶金工业、石油化工、玻璃陶瓷、新材料等方面,是必不可少的原材料。
中国稀土占据着几个世界第一:储量第一,生产规模第一,出口量第一,但是就在拥有这样几个世界第一的同时,我国却对稀土没有话语权,稀土以低于猪肉的价格大量流出到国际市场。
发达国家把从我国进口的稀土用于生产加工的同时,还把稀土用于国内战略储备。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提出限制稀土出口的战略考量。
与此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对于我国的限制大力施压。
本文主要从当前我国稀土的具体情况入手,分析我国稀土限制的必要性,以及我国稀土限制符合世贸原则,提出稀土限制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稀土现状,稀土限制,世贸原则,限制措施
正文:
一具体情况概述
(一)稀土的重要性
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是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开发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航天航空、电子信息等不可缺少的新材料。
稀土资源对于工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被称为“工业味精”或者“工业黄金”,而且
稀土不是简单的矿产资源,可以大量用于军事。
当今世界上每五项新技术发明,就有一项离不开稀土。
(二)我国稀土在世界上的地位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稀土是上苍厚赐给中国人的资本。
中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素有“稀土王国”之称。
美国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目前全球8800万吨的稀土资源总储量中,中国占比达36%,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稀土资源国。
我国稀土资源不但储量丰富而且还具有矿种和稀土元素齐全、稀土品位及矿点分布合理等优势,是唯一一个能够提供全部17种稀土金属的国家。
中国稀土资源成矿条件十分有利、矿床类型齐全、分布面广而有相对集中,目前,地质科学工作中已在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区)发现上千处矿床、矿点和矿化地。
(三)我国稀土存在的问题
统计显示中国稀土总储量仅占全球的30%,但中国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出口国,为全球提供90%的生产和贸易总量。
从稀土资源存量上看,由于过量开采和利用率极低,中国的稀土拥有量正在急剧萎缩,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控制,未来中国将面临稀土枯竭的风险。
美国能源局的分析报告显示,上世纪70年代之前,中国的稀土储量占世界储量的90%。
而中国商务部发布的最新资料也清晰表明,中国稀土储量大减,目前只有2700万吨。
对稀土资源长期的粗放型挖掘,导致了环境恶性退化和被破坏。
与此同时,作为稀土的第一生产大国和出口国,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却没有相应的话语权,以致稀土卖成“白菜价”。
(四)我国提出稀土限制
中国开启稀土战略,不再做原料出口国,鼓励加工成品出口,谋求产业链话语权。
根据国内法律对稀土的开采、生产加工和出口环节采取管理措施,进行指令性生产,一方面减少稀土出口,另一方面消减生产和国内企业供应。
对于稀土的出口量进行缩减限制
(五)西方各国对于我国稀土限制施压
中国对于稀土的限制,引起了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强烈反对,纷纷以中国拥有世界上绝大部分的稀土储量为由,要求中国取消稀土出口限制。
这些国家为了各自利益,一直鼓吹“中国稀土三个第一(储量、产量、出口量)”、“全球稀土都在中国”、“中国垄断全球稀土供应”等言论,将中国捧为稀土储藏大国,鼓励中国继续并加大稀土的廉价出口趋势,并利用舆论指责中国拿稀土当作外交武器。
美欧还针对中国限制多种用于生产钢铁和其他产品的稀土材料出口向世界贸易组织投诉。
二分析
(一)从国内来说中国限制稀土的必要性
1 储量与供应量严重失衡
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对白云鄂博矿山稀土资源的勘探,我国稀土资源储量在全球的比重一度跃升至90%左右,此后,由于我国稀土资源的开发、破坏、浪费,加上国外在稀土资源勘探上陆续取得突破,这一比重大幅下降。
中国尚未开发的稀土资源占全球比例的25%-30%,而目前全球95%以上的稀土产品由中国生产,以较小的资源比例量,支撑着全球绝大部分的消费需求,中国稀土的储量与生产供应量在全球所占的比例已严重失衡,稀土资源的储量已开始大幅下降,长期下去难以持续。
2 破坏环境
在现有条件下,大量提取稀土对生态环境有很大的破坏。
大量稀土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仍是以资源过量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
例如包头市白云鄂博大量的稀土经过选矿流进了尾矿坝,尾矿坝因不断加高容量扩大,又处在干燥、少雨、多强风的高原地区,加剧了尾矿扩散称为沙尘源。
南方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矿山的整体资源利用率低,造成大面积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
此为,四川等省市也存在类似现象。
3 国家安全
稀土不是简单的矿产资源,它背后有着更深刻的意义。
它可以大量用于军事,现在西方国家普遍对中国进行军事禁运,实际上,在某种意义上,他们还是把中国作为敌对国家。
武器本身制造的原件又是中国的稀土,中国现在担心自己的稀土变成威胁中国自己的武器,中国政府有义务保护自己的国民的人身安全不受自己资源的威胁。
4 战略储备迫在眉睫
稀土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价值。
从我国国内消费来看,新兴领域稀土应用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4.2%、专家指出,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国内对于稀土的需要将会越来越大,因此建立稀土储备比石油储备更具战略意义。
没有稀土就没有高科技。
收储是保护资源的有效途径,通过收储调剂余缺进而保护和调节资源价格、抵御风险属于国际惯例,欧美日早在中国加强对稀土实施收储之前,对于稀土进行收储。
(二)从国外来说中国限制稀土的必要性
1 许多有稀土储藏量的国家稀土产量为零
根据美国能源政策分析家向美国国会提交的《稀土元素:全球供应链条》报告,有关2009年全球稀土产量与储量的表格清晰显示:2009年中国稀土储量为3600万吨,占世界储量的36%,产量为12万吨,占世界产量的97%。
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2009年的稀土储量为1300万吨,占世界储量的13%,而产量为零;俄罗斯储量为1900万吨,占世界储量的19%,产量为零;澳大利亚储量为540万吨,产量为零;印度储量为310万吨,占世界储量的3%,产量为2700吨,占世界产量的2%。
由于中国稀土出口价格低廉,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拥有稀土矿的发达国家纷纷限制或停止本国开发稀土矿,转而从中国进口。
10多年前,美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土的稀土资源,采取严厉的强制措施,由限制稀土出口到最终完全停止出口,即实行稀土零出口管理,封存大量矿山。
随后,美国转而从国外进口稀土产品,以满足其国内需求。
2 中国没有稀土的定价权,真黄金白菜价
中国稀土出口量越来越大。
据统计,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了10倍,平均价格却被压低到当初价格的60%左右。
在世界电子。
激光、超导等高科技产业规模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情况下,中国稀土价格并未水涨船高,美国从中国购入的稀土产品价格竟低于其在国内开采的成本。
(三)中国限制稀土没有违反世贸原则
1 中国的做法符合世贸原则
根据世贸原则,一国因资源面临枯竭、环境污染等原因而对某产品采取的管理措施,要同时适用于国内企业和进口商,不能只消减国外需求,而不消减国内需求。
中国不只是对稀土出口进行限制,而是对开采、生产、贸易的整个链条进行限制,这样的做法符合世贸的规则。
2 反对者的做法不符合世贸原则
虽然欧盟、美国、日本对中国的稀土保护政策指责不断,但其对中国的技术出口限制也是集体不放松。
欧美日在指责中国稀土保护政策前,应该审视自己的技术出口限制政策是否符合世贸规则。
三结论
稀土是一种重要的稀有战略资源,中国稀土出口政策需要中国自己做主。
我国应尽快制定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明确稀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融合的发展方向,建立国家级稀土资源储备库;尽快建立稀土战略资源储备制度,强化稀土资源保护,夺回国际定价权;加强稀土资源开发的宏观调控工作,科学开发、控制总量、调整结构,以保护珍贵的战略资源。
中国对于稀土的限制这种政策既要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又要有利于保护环境和国家安全,而且中国作为稀土大国,合理科学利用这种稀土战略资源,对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也将是有利的,符合世贸原则。
参考文献:
《南方五省区15市稀土开发监管区域联合行动方案》
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符合世贸原则,孙振宇(全国政协委员)
稀土之战: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战略考量,左永刚,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各方打造中国稀土霸主幻想,美国会报告泄露真相,李亮
增强稀土市场控制力仍任重道远,梅新育
稀土协会筹建最后冲刺诸多难题待解,张安全
西方拿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大做文章,韩晓平
中国限制稀土出口,欧美日联合施压,田志明,南方日报,2010-10-30
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管制大逻辑,于南,国际商报,2011-1-12
稀土兼并重组细则有望年内出台采矿权拟收归中央,陈岩鹏,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