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稀土出口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中国稀土出口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中国稀土出口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2011-4-13 10:09:27 中国选矿技术网浏览 2211 次收藏我来说两句目录绪论一、中国稀土出口研究的理论基础(一)比较优势理论(二)战略性贸易理论(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四)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二、中国稀土出口现状(一)全球稀土资源分布情况1、稀土的基本概念2、全球稀土资源分布情况3、中国稀土资源的情况(二)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和出口额(三)中国稀土的出口依存度(四)中国稀土出口地理方向(五)稀土出口的国际市场环境分析1、经济环境2、政治、法律环境3、文化环境与商业习惯4、自然环境三、中国稀土出口存在的问题(一)中国稀土开发方式的粗放(二)中国稀土的出口依存度过高(三)中国稀土出口地理方向相对集中(四)中国稀土出口价格过低四、中国稀土出口存在问题的原因(一)中国稀土行业科技水平偏低(二)中国稀土出口缺乏科学管理(三)中国稀土出口缺乏行业协会的监督和支持(四)中国稀土出口没有有效的谈判机制和话语权五、中国稀土出口的对策(一)加强稀土出口管理1.调整和优化中国稀土行业结构2.合理控制中国稀土出口配额3.出台稀土行业长期发展规划(二)提高稀土行业技术科研水平(三)调整稀土出口的地理方向(四)加强稀土行业协会的支持(五)建立有效的稀土出口定价模式1.以企业联合的方式整合行业结构2.行业制定出口价格协商机制3.推进稀土出口谈判机制的建设结论参考文献绪论我国稀土产业经过近50年的开发建设,已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稀土资源开发、冶炼加工和市场应用的工业体系。

目前,中国稀土占据着几个世界第一:储量世界第一, 生产规模世界第一, 出口量世界第一。

中国稀土产量的60%用于出口, 占国际贸易63%以上, 而且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大量供应不同等级、不同品种稀土产品的国家。

中国如何从目前的稀土生产、消费大国向稀土强国转变,是国内稀土学者所共同期待的,所以中国稀土存在的许多问题一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特别是中国稀土的出口状况,虽然有所改善,却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通过对中国稀土出口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有针对性地提炼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希望对中国稀土的出口有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使中国稀土行业能够更加科学地发展。

一、中国稀土出口研究的理论基础中国稀土出口的研究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撑,以下四方面的贸易理论为中国稀土的出口政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一)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

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因为稀土属于中国的优势矿资源,所以比较优势贸易理论确定了稀土出口的必要性。

(二)战略性贸易理论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最早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初。

该理论建立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与规模收益递增的基础之上,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对战略性产业的扶持,创造、培育贸易优势,达到提高本国国际竞争力的目的。

稀土也是属于一类战略性矿资源,在战略性贸易理论的基础上,政府就应当对稀土产业加大扶持力度,创造和培育稀土的贸易优势。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1966年在其《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的。

费农认为:就产品而言,也就是要经历一个如同人的生命一样的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

而这个周期在不同的技术水平的国家里,发生的时间和过程是不一样的,期间存在一个较大的差距和时差,正是这一时差,表现为不同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它反映了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变化。

以稀土为例,目前的中国稀土产业还属于开发阶段,竞争地位优势明显不足,这就成为了目前中国稀土出口的一些基本状况存在的理论解释。

(四)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国家竞争优势,又称“国家竞争优势钻石理论”,“钻石理论”。

其由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在其代表作《国家竞争优势》(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中提出,属于国际贸易理论之一。

钻石理论认为,在某一区域的某一特定领域,影响生产率和生产率增长的因素有许多,其中四项环境因素尤其重要,包括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以及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

在这四项关键因素之外,还有政府和机会两项辅助性因素,这六项因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钻石体系。

以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为准则,说明了影响中国稀土贸易有许多因素,从钻石体系中的六项关键因素为起点,能找出稀土产业存在的不足和应该改进的措施。

二、中国稀土出口现状中国稀土的出口现状是进行中国稀土出口研究的重点,可以从中国稀土出口的现状中看出中国稀土出口的优势,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全球稀土资源分布情况1.稀土的基本概念稀土金属(rare earth metals)又称稀土元素,是元素周期表ⅢB族中钪、钇、镧系17种元素的总称,常用R或RE表示,包括钪(Sc)、钇(Y)、镧(La)、铈(Ce)、镨(Pr)、钕(Nd)、钷(Pm)、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

其中稀土分为轻稀土和重稀土,轻稀土(又称铈组):镧、铈、镨、钕、钷、钐、铕、钆。

重稀土(又称钇组):铽、镝、钬、铒、铥、镱、镥、钪、钇。

稀土有工业“ 维生素” 之称, 具有优良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 能与其他材料组成性能各异、品种繁多的新型材料,其最显著的功能就是大幅度提高其他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稀土金属已广泛应用于电子、石油化工、冶金、机械、能源、轻工、环境保护、农业等领域。

应用稀土可生产荧光材料、稀土金属氢化物电池材料、电光源材料、永磁材料、储氢材料、催化材料、精密陶瓷材料、激光材料、超导材料、磁致伸缩材料、磁致冷材料、磁光存储材料、光导纤维材料等。

2.全球稀土资源分布情况目前世界已探明稀土储量为1亿吨(REO)[①],主要稀土储藏国有中国、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和印度,其分布图如下:图2.1 全球稀土资源分布图(数据来源:2004年《中国稀土学会年鉴》第346页)3.中国稀土资源的情况中国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是世界第一稀土资源大国。

中国稀土工业储量为5200万吨,远景储量为2.1亿吨,是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我国稀土资源主要分南北两大块:北方以白云鄂博特大型铁---稀土多金属共生矿为主,是轻稀土资源,工业储量为4350万吨,约占我国稀土工业储量的8O%。

南方以离子型中重稀土稀土矿为主,是中国特有的新型稀土矿。

我国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起步于20世纪5O年代,5O年代初期发现并探明内蒙古白云鄂博铁一稀土多金属矿床;60年代中期发现江西、广东等地离子型矿床;70年代发现山东微山稀土矿床,80年代发现四川凉山大型稀土矿床。

目前中国具有开采价值的稀土资源遍及东南西北,有内蒙古、四川、广东、广西、江西、福建、山东等20个省、自治区。

稀土的开采以稀土资源储量为依据,中国稀土工业经过40余年的努力,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1988年,中国稀土矿产品产量达到2.964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稀土生产国。

到2008年,中国全年稀土矿产品产量已达到了12.45万吨,近几年的稀土矿产品年度产量如下表:表2.1 2004年-2008年中国稀土产量(数据来源:《稀土信息》2005年-2008年第3期,2009年第4期)从表中可得,稀土产量逐年增加,如果按这个速度增长,中国稀土的第一大国的位置在若干年之后将会不复存在。

(二)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和出口额对外贸易额又称对外贸易值。

这是用货币金额表示的一国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的规模,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

稀土出口量和出口额,这里主要指稀土每年统计的出口贸易数量(以重量REO计)和出口金额(以货币美元计),以2004年至2008年为例:表2.2 2004年-2008年中国稀土出口量及出口额(数据来源:《稀土信息》2005年-2008年第3期,2009年第4期)从表中可以看出稀土的出口量从04年至06年是一个增长的过程,而07年和08年稀土出口量大幅下降。

稀土的出口额基本上是属于一个上涨过程。

从表中得知,稀土的出口量和出口额状况正在逐步改善。

(三)中国稀土的出口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值与该国同时期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对比关系。

在李晓红的《从无缝钢管生产格局和出口依存度现状分析我国淘汰落后无缝钢管装备的必要性》[②]中讲到:“全国无缝钢管出口量占产量的比例即出口依存度”。

所以引用其上,可以得出中国稀土出口量占产量的比例即中国稀土的出口依存度。

通过表2.1和表2.2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稀土出口的依存度如下:表2.3 2004年-2008年中国稀土出口依存度图2.2 近年来中国稀土出口依存度曲线图出口依存度的过高,证明了中国稀土行业的发展很不成熟,出口依存度的过高代表了中国稀土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越高。

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国际市场对稀土商品的认可程度过高,而实际上中国稀土贸易占世界稀土贸易的70%以上,稀土的出口依存度过高只能说明中国缺乏稀土资源的储量保护措施。

(四)中国稀土出口地理方向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一国对外贸易额的地区分布和国别分布的状况,即指该国的出口商品流向和进口商品来自哪些国家(地区)。

中国稀土出口地理方向则是指稀土出口的主要流向国家(地区)。

资料表明,中国稀土出口的主要国家就是日本、美国和法国。

2004年至2008年,每年出口到这三国的稀土数量如下图所示:图2.3 近年来日本、美国、法国进口中国稀土数量(资料来源:《稀土信息》2005年-2008年第3期,2009年第4期)以2004年为例,从表2.2和图2.3中数据可以得出,出口到日本、美国、法国的稀土量与稀土出口总量对比如下:图2.4 2004年中国稀土出口分布图通过表2.2与图2.3中数据对比,可以得出出口到日本、美国和法国三国的出口量占每年中国稀土总出口量的占有比,如下表:表2.4 近年来日本、美国、法国进口中国稀土比例(五)稀土出口的国际市场环境分析市场环境是指影响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系列外部因素。

稀土的国际市场环境则是影响到稀土生产和出口的一系列外部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是指稀土出口流向的主要国家的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文化以及自然环境。

以稀土出口流向的主要国家:日本、美国为例,进行稀土国际市场环境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