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作业_1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40分)1.()的意义比较空灵、抽象、难以把握,而且用法常常涉及语义、语用、句法等各种因素,因此它的学习和掌握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A. 实词B. 虚词C. 名词D. 动词答:B 加q:80 – 500 - 92612.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是贯穿在教学过程中的语法,而()指的是语法的教学过程。
A. 教学语法B. 理论语法C. 语法教学D. 语法理论答:C3.()是由一个动词性成分(或语素)和其所支配的名词性成分(或语素)组成的语言形式。
A. 动词B. 形容词C. 离合词D. 区别词答:C4.()只能作状语,不能作主语、宾语,也不能作谓语、定语等。
A. 名词B. 动词C. 副词D. 助词答:C5.对外汉语教学是()研究的“试金石”,同时也为其研究和发展提出新的课题。
A. 教学语法B. 理论语法C. 语法教学D. 试验语法答:B6.“对不起,我今天又来晚了。
”这个句子的结果补语语义指向()。
A. 受事B. 施事C. 动词D. 补语答:C7.()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语法规则并能够很好地运用。
A. 教学语法B. 语法教学C. 语法理论答:B8.“很、太、非常、特别、格外”都是()。
A. 程度副词B. 范围副词C. 时间副词D. 情态副词答:A9.双音节动词重叠的形式主要是()。
A. AA 式B. A 一A 式C. ABAB 式D. AAB式答:C10.结构助词()是定语的标志。
A. 地B. 得C. 了D. 的答:D二、多选题( 每题4分, 共5道小题, 总分值20分)1.根据带宾语的情况,动词可分为()。
A. 及物动词B. 不及物动词C. 自主动词D. 非自主动词答:AB2.“连”字句基本的语法意义()。
A. 表示隐含比较B. 引出极端情况C. 表示处置D. 表示被动答:AB3. 转折复句的常见格式有()。
A. 虽然……但是……B. 虽然……可是……C. 尽管……但是D. ……不过……4.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A. 精讲多练的原则B. 表达简化和浅化的原则C. 少用术语的原则D. 形式、语义和语用并重的原则E. 注意学生偏误的原则5.“比N还N”(如:比林黛玉还林黛玉)这种超常组合具有()的独特效果。
A. 言简意赅B. 生动形象C. 新颖别致D. 冗长累赘三、判断题( 每题4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40分)1. 汉语中能带双宾语的动词是十分丰富的。
答:错误2. 有时疑问代词在句中并不表示疑问,而是表示反问、任指(泛指)或者虚指。
答:正确3. “是……的”句中,标志词“的”的功能是表明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即将发生。
4. “真”字感叹句句末以不用语气助词为常,但也可加上“啊”及其变体“呀、哪、哇”。
5.我们对外汉语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只举例而不用讲学生就懂了。
正如同《孙子兵法》中所言“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的境界。
6. 留学生在学习双宾语句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是语序的问题。
7.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单纯使用一种教学方法的情况很少,即使在同一堂课,也不能只使用同一种方法。
多数情况下是几种方法都用,或者以某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
8.从学习方法上看,母语教学语法的教学对象学习语法知识可以完全脱离具体的交际语境,学习的是一种抽象的语法理论。
9.在语义上,“连连”表示同一个动作或同一情况接连不断反复出现,而“一连”除此之外,还可以表示某种动作行为或情况一直持续,所以不表示持续的“连连”不能修饰没有时间间隔的持续性行为。
10. 使用递进复句时要注意它们的层次性,一定是后一分句的意思比前一分句更进一步才行,否则不能使用。
20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作业_2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40分)1."立刻、马上、已经、常常"都属于()。
A. 程度副词B. 范围副词C. 时间副词D. 情态副词2.“我听懂他的话了。
”这个句子的结果补语语义指向()。
A. 受事B. 施事C. 动词D. 补语3.编写()的目的是为了让教师教授语法和学生学习语法。
A. 教学语法B. 语法教学C. 语法理论4.老师选择便于用上所学语法项目的话题,并要求或暗示学生在问答时用上所学的特定的语法项目。
这一语法练习方法是()。
A. 接龙练习法B. 定向回答练习法C. 扩展对话练习法D. 叙述练习法5."都、全、只、总共、一共"都是()。
A. 程度副词B. 范围副词C. 时间副词D. 情态副词6.结构助词()是状语的标志。
A. 的B. 地C. 得D. 了7.“地板擦干净了。
”这个句子的结果补语语义指向()。
A. 受事B. 施事C. 动词D. 补语8.比较性质或程度的差别、高低的比较句叫做()。
A. 等比句B. 差比句C. 同比句D. 异比句9.如仅仅表达赞美、惊叹、兴奋等感情,而无意向不知情者介绍这种情况,我们就用()。
A. “可”字感叹句B. “真、好”字感叹句C. “多”字感叹句D. “多么”感叹句10.所谓(),就是在意义上有区别事物的作用,主要用来给事物进行分类的词。
比如“男”、“女”、“良性”、“黑白”、“彩色”等。
A. 动词B. 形容词C. 区别词D. 名词二、多选题( 每题4分, 共5道小题, 总分值20分)1. 汉语成语有其鲜明的特点,包括()。
A. 结构和组成成分的固定性B. 表义的双层性C. 语法功能的特殊性D. 语义的单纯性2.“把”字短语和谓语之间不能加()等。
A. 能愿动词B. 否定副词C. 一般动词D. 时间词语3. 多项状语就是指一个句子中同时包含两项或多项状语。
多项状语可分为()。
A. 并列关系B. 递加关系C. 选择关系D. 交错关系4. 为了实现语法教学过程中表述的简化和浅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可以运用的教学方法包括()。
A. 实物道具法B. 对话法C. 扩展对话法D. 利用动作进行演示法5.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是()。
A. 表示时间短B. 表示尝试C. 表示语气轻缓、委婉D. 表示终结三、判断题( 每题4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40分)1. 紧缩复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般是作为固定结构来处理的。
因为它们简单、凝练、能产性强,多用于口语,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2.定语是一种修饰语,它和中心语的语义关系是多种多样的,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限制性定语和描写性定语。
3. 汉语的“连”字句是指包含“连……也/都……”结构的句子。
它只可以是单句,不可以是复句。
4.教学语法与理论语法没有区别。
5. “不是……就是……”表示A和B二者当中可能有一个,但也不排除有A和B之外的第三者。
而“或者A或者B”表示排除别的,在A和B之间选择,二者必选其一,非A即B。
6.“被”字句是汉语中重要而富有特色的句式之一,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7. 关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非动作性及物动词都可以充当“被”字句的谓语。
8.“又……又……”和“也……也……”都表示几种情况或状态并存,但有时不能替换,“又……又…”可以整合为一个短语充当某一句子成分,而“也……也……”不能。
9.强调句“是……的”中“是”经常省略,仅用“的”表示强调。
10. 离合词在带动态助词、趋向补语、时量、动量等方面的句法功能和一般动宾短语的句法功能是比较一致的。
20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作业_3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40分)1.()主要用在是非疑问句中,即要求回答“是”或“不是”的疑问句中。
A. 吗B. 呢C. 吧D. 啊2.“你明天去机场接谁?”是()。
A. 是非疑问句B. 特指疑问句C. 正反疑问句D. 选择疑问句3.对外汉语语法教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以()为主。
A. 教师讲授语法B. 教师训练学生怎样学习并运用语法4.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内容的安排应该以习得顺序的考察和研究为依据,如根据邓守信(1999 年)统计和调查,在实际教学中,“了1”和“了2”的教学顺序应该是()。
A. 先“了1”再“了2”B. 先“了2”再“了1”C. “了1”和“了2”同时学习5. 能愿动词、否定副词、时间词语等只能放在“被”字前面,不能放在其后。
A. 对B. 错6.“比”字句中,作为比较内容的谓语一般是()。
A. 谓词性的B. 名词性的C. 不定性的D. 体词性的7."互相、悄悄、亲自、赶忙"都属于()。
A. 程度副词B. 范围副词C. 时间副词D. 情态副词8. “了1”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或实现,“了1”的功能不包括()。
A. 事件的发生或完成B. 事件正在发生C. 事件的前后顺序D. 主要事件的标志9.下列不属于紧缩复句的是()。
A. 一……就……B. 越……越……C. 再……也……D. 边……边……10.能受否定副词“不”和程度副词“很”等的修饰,表示事物的属性的是()。
A. 性质形容词B. 状态形容词C. 正向形容词D. 负向形容词二、多选题( 每题4分, 共5道小题, 总分值20分)1.留学生使用成语时出现的语法偏误有()等。
A. 引证性成语的偏误B. 体词性和谓词性的混淆C. 及物和不及物的混淆D. 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偏误2.定语是一种修饰语,它和中心语的语义关系是多种多样的,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
A. 限制性定语B. 描写性定语C. 控制性定语D. 限定性定语3.形容词重叠的形式有()。
A. AA 式B. A一A 式C. ABAB 式D. AABB式4.汉语的疑问语气词主要有()等。
A. 吗B. 呢C. 吧D. 啊5.递进复句的常见形式有()。
A. 不但……而且……B. 不仅……而且……C. 不但……还……D. 不但……反而……三、判断题( 每题4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40分)1.有时疑问代词在句中并不表示疑问,而是表示反问、任指(泛指)或者虚指。
2.和陈述、疑问、祈使、反问等语气一样,感叹语气也是留学生应该掌握的重要表达方式。
3.一些结合得比较紧密的动宾短语(包括离合词),如“洗脸”、“吃饭”、“睡觉”、“洗澡”等,用“连”字句时应将动宾分开,将宾语提前放在“连”的后面,将否定词置于动词之前。
4.“教学语法”又叫“专家语法”,理论语法又叫“学校语法”。
5.“因为……所以……”和“既然……就……”二者都表示因果关系,但有不同,如“因为……所以……”用于说明性因果,表明实际的原因和结果,“因为”后面是事情发生的原因,“所以”后面是已经发生的事实,具有客观性;“既然……就……”用于推论性因果,通过事实提出推论,“既然”后是说话人双方已知的事实,“就”后是说话人的推断和意见,具有主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