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管理的十大原则偶尔在网上看到一个《团队管理的十大原则》,似乎是销售团队**出的一些方法,但对于真正的一个团队来说,那是远远不够,也太简单了,下面就将本人在多年团队管理当中,所遇到的、所使用过的一些原则进行一次总结和**。
?一、目标管理的原则对于企业来说,任何团队都要涉及到目标的管理,一般说到目标管理(MBO),大家都会想到是销售团队,其实人力资源、采购、财务、行政、企划、IT部门都需要目标管理,不然每月的绩效考核全是走过场。
说到目标管理,就要对制定的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分解到天、到人、到客户,这还远远不够,还要涉及到人员配置、培训计划、物料、策划等辅助性目标的支持,还要有市场占有率、业绩增长率、费用增长率、毛利率等考核,而且也要有方向性和策略性方面配套措施的制定,才能是一个完整的目标管理。
目标的设定、执行、监督、调整都要有一个科学的管理过程,需要对团队、市场、竞争对手、产品、客户、费用等作出准确的判断后制定一个详细可操作的目标体系出来,才能更有利于目标的达成,目标管理也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
?二、计划总结的原则学过工商管理的都知道,管理的职能就是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决策等,一个公司管的好不好,就看其是否有清晰的工作计划,如果没有计划,一切管理都是混乱的,上到决策层,下到普通员工,肯定是没法高效的工作。
所以每开展一项工作,尽可能做到公司、部门、个人都有计划,这执行起来才会快速而有效,而不是临时想个什么方案出来。
说到计划,自然就会想起总结,一个团队没有总结就不会有技术与管理的积累。
同时,通过总结,还能找到公司、团队、个人存在的问题,通过不同层面的意见,能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同时能提高团队的管理水平和大家对团队认同感和归属,说明这是一个蒸蒸日上的团队。
总结的好处就是,问题越来越少,大家做事越来越熟练,员工成长越来越快,这是在说总结的好处,但要把总结搞好,一是要人人参与,二是要**成文字和具体的方法、流程,不能光说不练。
?三、给予方法的原则给团队更清晰更有用的方法,这是对领导人提出更高的要求。
但,对于不同管理风格的领导来说,有些领导比较排斥让上级来想法办法,而是让下级提出方案自己做选择题。
其实在高效的团队里面,往往是领导想问题想的最多,对于问题看的更清晰,对于团队所要的资源认识更准确,基于这一点,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团队核心领导要给出更精确的方法更能提高效率,出结果,同时让团队成员认识到领导对于业务的熟悉程度。
大凡业绩不错的公司,老板与高层经常会出现在市场的第一线,娃哈哈的老板宗庆后,一年300天在市场;沃尔玛的老板山姆沃尔顿经常出现在自家超市和别人家的超市里面,就是要收集一线的问题,综合自己的想法,给团队一些指导方法。
对于方法来说,有时是一个想法,一件事先后顺序,一个问题的重点方面,一件事的详细分析,通过这些,团队成员都会更清晰如何开展工作,有的更能直接指导其工作的进展。
在团队里如果领导不给一些思路和方法,而是让员工自己摸索,那就会没有方向感、没有方法,让大家士气低下,效率不好,尤其是对新员工或跨界过来的人员。
有时候我们做领导的可能觉得流程重要,标准重要,但这些都是死的,在现实当中,任何事情都会有不同的情况出现,所以根据现状给出具体的方法才是关键的管理方式,团队成员都会有成就感。
好多人经常很努力,然结果甚微,就是方向和方法有问题。
领导都很忙,不能给予及时的指导,员工的积极性就会受到一定挫折,更不能谈成就感。
我在与团队成员沟通时,往往更多给予思路和方法,引导或直接指导他们开展工作,其结果往往是沟通的非常兴奋,无形中激励了士气。
可以说,方法就是力量。
?四、监督过程的原则谈管理,就必讲目标,纠结果,但结果如何完成其实都离不开对过程的管理。
我在不同行业里都遇到了这样管理结果的做法,“我只要结果,其他的我不管”,这句话有时出于老板之口,有时出于高管之口,我是非常不认同的这种看法的,请问,一件事如果不管理过程,等到月底目标没有完成时,再来要结果一切都会晚了,然后找责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其实对目标的管理不仅要死扣结果,同时一定要严管每件事的过程,以保证事物的发展能按设想的方向和进度发展,而不是任其自由发展,出了问题找人算帐,开除人。
对于只讲结果,不讲过程的人,我个人认为其不懂管理,或者是不想承担责任。
作为一个管理者,日常同时要交叉做好多事,面对不同的问题、不同的部门、不同的领导、不同的下属,都要不断掌握各项事务的进度,以衡量有没有出什么问题,发现问题方便及时处理,这对结果是一种保证。
记得在98年在学《A管理模式》时,刘光起就提出了“四小时复命制”,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感觉这个原则特别好,就是要及时反映各种问题,以便及时进行调整,这也是一种管理的控制方式,我现在把这个间隔控制在1-2个小时,感觉效果更好,但就是比较累,有些事物的控制可能以天计算,有些事物可能以周计算,有的以月来衡量,比如我对销售周期的控制是按周来计算。
?五、责权清晰的原则通常成熟的团队,组织架构清晰而准确,因事设岗,岗位职责精确,日常工作流程成熟,所以执行力会非常强,业绩普遍会好。
但是,不是所有企业的团队中职责、权利、利益都是清晰的,尤其是中小企业这些问题比较突出。
兵总看着领导的问题,看他如何玩,不想自己是否称职;将总盯着兵而着急,其实这全是一种错位的管理认知,这种情况在企业还不少。
一找员工谈工作,一说全是别人问题,不说自己有什么问题,所以在公司里开展述职太有必须了,你是拿自己和岗位职责、个人目标来比,你还有何话说有别人的问题、领导的问题、公司的问题!团队中除了技能问题外,再做不好的话,就是责、权、利常常出了问题,当然市场的问题我们在此不做讨论,它是团队管理之外的问题,不可控因素较多。
一个团队,一个公司,出问题最好多的就是这三个方面:一是不知道干什么,二是不知道谁最终说了算,三是不知道干好和干坏会有什么好处和不好,于是就找别人问题、混日子,时间长了团队就一盘散沙,人员进进出出,没有任何战斗力可言,有能力的进的快,走的更快,有的还带走几个有培养价值的小兵。
一个公司人员流动过快,一方面是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团队领导人的管理也绝对不能忽视,这个要看领导本身的管人能力和业务开拓能力,如果这两个关键指标都不能胜任,那就要更换团队领导了,同时,人力资源部门就要检讨你们选人的能力。
?六、纪律严明的原则从执行力层面来讲,第一个要素就是纪律问题,可以试想一个,一个团队里面没有严明的纪律,还能做事吗?迟到、早退,遇到问题不解决,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一问三不知,顶撞领导,推诿责任,所以,讲到团队管理,我个人认为纪律应该放在第一位来考虑,但有的团队比较成熟,有的团队很不成熟,有的领导有威信,有的领导没有号召力,有的管的严,有的管的松,风格不同,但不管如何,管理团队纪律从来不能松懈,以保持大家的紧迫感和责任心,有了纪律执行力才能增强。
纪律的管理常常会涉及到赏罚分明、优胜劣汰、时间观念、责任归属等方面的问题,还要配合严格的管理制度来保证纪律的有效性,不是领导天天跟谁过不去,也不是领导必须给谁做思想工作,也不是非要让领导给你界定是谁的问题,而是要按制度、按流程办事,这样会更高效,管理更轻松,让日常事务井井有条,不扯皮、不内讧。
说到纪律自然就想起了“三**律,八项注意”了,为什么***赢得了天下,就是因为有严格的纪律作为打胜仗的保证。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是铁军严明纪律的历史铁证,所以岳飞在抗金中战功明显高于其他几位主帅。
?七、双向沟通的原则在团队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有效沟通。
现在一谈管理,可能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沟通,其实沟通里涉及的问题比较多,你是想传递一个消息,还是要分清责任,还是要给一种方法,还是要争个谁对谁错?这都涉及沟通本身的问题,要放下自己的看法,以解决问题为前提,才能做到有效沟通。
所以说沟通要双向,换位思考,如何看问题,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从自身岗位来看问题,所以沟通时要多听、少说,做到多提醒、多建议,少带个人成见和情绪,这样沟通会很有成效,沟通起来也特别舒服。
真诚的为对方着想,就是想把事做好,而不是为了其他的目的,同时在沟通时也能发现一些问题,以便改进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方式、方法,以及策略,这样就会上下同欲,效率高,效果明显,让大家乐于沟通,而不是相互指责,推卸责任。
在管理当中,沟通是一种技能,千万不要以为这不就是说事吗?实则不然,沟通需要有清晰的思路,有方法、有知识、会讲话,这样沟通才会有效,遇到问题时还要多鼓励别人,给方法、给希望,给面子,大家才能皆大欢喜,这叫会做事,也是会做人的体现。
几乎每个公司里面都有李逵这样的人物,不管别人的感受,不管自己说的是否正确,先说为快,错了也不认帐,个性十足,除了不敢轻视老板之外,其他人几乎不往眼里放,这种人的沟通能力往往是单向沟通,强加于人,和同事间的关系往往不好,别看生猛,其实私下自己郁闷的时间也不少,很多人讨厌与这种人共事,这也是对企业文化的一种破坏,应该说外企里这类人物较少。
?八、全程激励的原则随着时代的发展,80后和90后自然会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力,他们一出生就是一个商品丰富的时代,没有享受过一年只吃一回猪肉,一件衣服哥哥穿了弟弟还要继续穿的光景,家里基本都是小康水平,所以做事就没有那么努力,他们处在一个互联网时代,知道的东西比较多,什么事都会有自己的想法。
当管理遇到这些人群时,就必须要不断使用正激励和负激励,让他们快速成长,学会承担责任和充满斗志。
说到激励,常常会想到乔布斯的演讲,比尔盖茨的演讲,还可以每个阶段在网上看到任正非的管理文章,让人内心久久难以平静。
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时不时的会看到、听到马云的演讲、雷军的演讲,这些演讲都是对大众的激励,当然也对自己团队的激励。
在日常管理中,激励可能更容易做到精神激励,但物质激励从来不能少,这种激励更能持久而有效,华为15万员工,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如果管理呢?人力资源管理到位,激励方式多样化,才保证这个大航母高效的运转。
当然激励的种类很多,可以综合在管理中应用,让团队在一个高度兴奋的状态中工作岂不是更好?日常管理中的会议管理、演讲、案例分享、好人好事的表扬都非常好的激励手段,野外拓展效果会更好,要综合应用多种激励以减少管理的压力,而是让员工自动自发工作。
我个人觉得在现今这个年代,在管理当中以表扬为主,以批评为辅,如果有问题,领导先检讨自己,再来批评下属,这样大家都好接受一些,而不是高高在上,错全是别人的,出了业绩是领导有方,这是不得人心的做法。
?九、日常训练的原则说到训练,可能大家更多的是想起了培训,其实对一些技术性强、实战性的工作,光培训还是远远不够,领导人必须组织团人进行实战演练,让员工不仅要知道是什么是什么,重要的是自己会做,而且必须做好,做出结果来,这才能达到管理的效果,好多培训感觉员工知道了,懂了,但在实战中力度远远不够,所以在培训的基础要加上演练,让人人会做,做出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