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个案研究
(二)问题的症结:A担心什么
中午,A的父亲赶到学校,向我道 明了原委。原来,最近一段时间,他 们夫妻不和,吵过几回.今天早上,他怎么也不肯上 学,谁劝都不听。说到这里,A父叹了 一口气:“我的话,他是更加不听了。 所有的人都只好顺着他.”
家庭不幸的孩子,往往对老师和同伴的关爱有 一种特别的渴望。师爱和友爱虽不能代替父爱 和母爱,但至少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 温情和暖意。这不只是一种爱的补偿,更是一 种爱的启迪。一个感到人世间充满着爱的孩子, 一定会走出心中的阴影,鼓起生活的勇气,乐 观地面对现实。如果我和其他教师与全体学生 一道,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鼓励他.关心 他,他一定会从学校和班级体中源源不断地汲 取信心和力量。如果A更多地寄情于学校生活, 他也许会淡化父母争吵的情绪反应,从学习进 步及与同学的友好交往中得到快乐和安慰。
个案研究
案例一 和学生一道面对家庭变故
(一)问题的发生:A赖学 A今天没来上课,不知是生病了,还是碰到 什么意外?担心着上完两节课,马上与A的父亲 电话联系,得知A既没有伤病,也没有碰到“意 外”,好端端呆在家里,“又哭又闹,死命不 肯上学.”问题看来很严重。A是不是和同学发 生了矛盾?是不是他家里出了什么事?这个学期 开学以来,他情绪低落,上课常开小差,作业 马虎,屡受任课老师的批评,昨天语文课上我 还责备他不专心。A会不会因为受到了老师的批 评赖学在家呢?
下课后,我把同学们各自写的东西收上
来,一张张看了起来,其中我班小宁同 学写的一张纸条引起我特别的注意,只 见他的纸条上写着: (1)我生病了,我会躺在床上吃药或看 电视。 (2)爸妈生了病,我会住到亲戚家 去.因为我怕爸妈的病会传染给我。 (3)我会骂爸妈,骂他们毛手毛脚。 (4)我没什么想法。
(三)解决问题的尝试:解开A的心结 1.对策与方案 A所面临的显然不是学校和教师完全能够解 决的问题,但我们依然可以做一些工作。例如: 第一,帮助他尽快稳定情绪;第二,激发他的学 习兴趣,设法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学校生活和学 习上来;第三,以真情引导他感受来自父母、老 师、同学等各方面的关爱,消除他内心害怕被抛 弃的担忧。第一条和第二条是治标之策,第三条 是治本之策。因此,工作的重点应放在组织教师、 A的家庭和同学三方面帮助A走出困境。
我担心的是,学生们年纪尚小,阅历不
足,对类似于A那样的处境和心情体会不 深,在关心和帮助A时大大咧咧,轻率地 提及A的家庭争端以及由此而来发生的赖 学事件,触痛A心灵的创伤。结果好心办 坏事。为了防止发生这种事,不能轻易 把遇到的实际困难透露给全班学生。可 以先组织班级开一个小型欢迎会,表达 全体师生对A重返学校和班级的喜悦之 情.根据学生的表现和A的反应,再做定 夺。
看到这,我不由一愣:这孩子的想法怎么会 这样?是他的爸爸妈妈平时不关心他么?不, 据我了解,小宁爸妈非常关心他,可以说是 大关心他了吧!他母亲曾对我说,小宁一顿要 吃三个鸡大腿,四个肉馅儿面筋;家里买了 一只鸡,不允许父母先吃一口,要等自己吃 够了,才肯让父母吃;文具盒中的铅笔都是 几元钱一支的自动铅笔,用了些时间就喊用 腻了,要父母帮他换新的…—他父母的想法 是只要他学习好,吃就尽量让他吃吧,用也 就尽量满足他吧,反正就只有他一个小孩。
处于家庭危机中的孩子,最需要的是
父母的爱,一种不被遗弃的安全感, 这是我们做教师不能给予的,但我们 可以提醒A的父母不要忽视孩子。如果 需要和可能的话,还可以向A家夫妇提 出一些如何对待孩子的建议.做父母 的让年幼的孩子面对家庭失和的不幸 事实,也应该让孩子真实地感受到父 母一如既往爱他的事实.
案例二:爱与被爱意识的互动
(一)现象与观察 现象一: 为了了解一下学生在关心自己、关心 他人方面的认识,我曾作了一项调查。我 出了几道题,让学生们用一节队活动时间, 写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做法。题目是这样 的:
(1)假如你自己生了病,你会怎么做?
(2)假如你的爸爸妈妈生了病,你会怎 么想?怎么做? (3)假如那天正好要用练习册,你的书 包是你父母帮你整理的,正好忘了带练习 册,这时候,你会怎么想? (4)这两天,我们的数学老师固疲劳过 度,嗓子都哑了,看到这情景,你有什么 想法?
其次,A的家庭遭遇,已经开始影响到他对老师 和同学的态度.同学有几次好心帮他,结果招 来他的奚落。造成这种令人痛心的尴尬局面, 既有来自A方面的原因,也有来自我们教师和学 生方面的原因.A的处境和心情,容易使他误解 别人的善意。如果不设身处地、格外防止触痛 他内心的的创伤,帮助他就可能变成伤害 他.我们还想帮助和关心他的话,比以前难度 更大了,但我觉得,这正好给了我们教师学会 关心学生的机会,也给了我们引导学生学会关 心同学的机会,对一个遭遇不幸、深受刺激的 孩子,该怎样设身处地地关心他、帮助他、而 不伤害他?这是摆在我和我的学生面前的一道难
现象二:
小宁在家里足这样,在学校里也同样是 这样.他只晓得调皮捣蛋,懒得做作业, 常常是别人完成了作业已回家,而他作业 还没写,照样玩得挺高兴。你看,数学老 师又向我反映了:“数学课上,班级内一 学生因身体不适而呕吐了,同学纷纷向他 投去关切的目光,老师也对他问寒问暖, 而小宁却学着同学 呕吐的样子用手捏着喉 咙干呕着,引得同学笑,他还作出怪样。”
(二)诊断与分析
显然,这是一个爱心沉睡的孩于。他
感受不到父母的辛劳,对父母的良心 毫无敏感性,因而视父母为之所做的 一切为理所当然,不懂得感激,更不 用说关心、体贴父母;他也体会不到 身体不适的同学的心情,对他人的痛 苦和不幸麻木不仁.因而不但不能对 生病的同学表示关切,反而取笑她。
但是他父母在生活上满足他后,他的学习并没有如他 父母的愿。他母亲曾几次向我诉苦:“在家里,我是 一直盯着他学习的,可是他不想学,真是把我给累死 了,好像现在我在上学。早上7点钟,我急着要去上班, 喊他几遍,他无动于衷,我实在没有办法,把他从被 窝里拖出来,帮他穿衣、穿鞋,照顾他吃好早饭,让 他上学;下学回来,虽不用烧晚饭,我们一家去他奶 奶家吃,可我也不轻松,忙着坐在他旁边,盯着他做 作业,常常拖得很晚。如果我有事要忙一会儿,他就 一个字也不写,干坐在那里,东摸摸,西看看,真是 拿他没办法。”他母亲又说:“我也曾对小宁说,你 就不要去上学了!他却对我说:‘干吗不上学?’我对 他说:你就留一级吧!’他回答:‘反正我比别人小一 岁,留一级也不要紧。’好几次我都因辅导他做功课, 他不肯做而伤心地流泪。他看着我流泪满面,却‘嘿
可是,终究得让学生们了解和感受到像A
那样的处境和困难。否则,就不可能引 导学生真正关心A.唯有对同伴及人类的 幸福与不幸富于细腻的敏感性,才可能 真正懂得怎样关心人、帮助人。我希望 每个学生通过关心和帮助A, 自己也受 到教育,学会关心人,我还希望借助班 级内发生的一些小事,或者结合课堂教 育的某些内容,使学生逐渐懂得:乐于 助人是不够的,还应当学会善于助人。
(四)问题的再思考
在家庭和学校、学生和教师的 关心和帮助下,逐渐唤起了A心中被 爱的意识。A在他本人的努力下,逐 渐找回了学习和生活的信心,许多 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是, 暴露出的和隐含着的问题还不少。
首先,A的父母现已离婚,A判给父亲。在父亲和祖父、 祖母面前,A显得脾气暴躁。一家人本来就十分疼爱他, 娇惯他。家庭破裂,更使一家人都觉得歉疚,就越加疼 爱他,迁就他。但是,A本人并没有多少感动,他更多的 想法足,大人们都欠了他,没有给他一个完整的家。我 觉得,A的一家对待A的方式存在问题,使A在父母离异之 后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甚至受到了误导。由于这是家 庭问题,我们做教师的不便插手过问,不过,我还是可 以从侧面做一些疏导工作的。A已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与 他一起讨论父母离婚的合理性,不是没有可能。即使他 还理解不了离婚对感情破裂的父母来说是一种正确的选 择,这样的讨论至少可以给他一次设身处地替父母着想 的机会。重要的是,帮助他勇敢地面对父母已经离婚的 事实。同时,帮助他认识到父母离异并没有影响他们各 自对他的爱。他失去了一个完整的的家庭,却没有失去 父母,也没有失去爱,相反得到7更多的爱.
2.方案实施及其结果
(1)小型欢迎会 A同学回来了。按 事先的布臵,全班组织了一个小小的欢 迎会。会上,我隐瞒实情,和同学们一 道热烈欢迎他归来。整个班级的气氛一 直很活跃,许多学生表达出对A的关切之 情,以及他回到集体的喜悦。显然,这 个小型欢迎会给了A意外的惊喜。上午的 几堂课,他始终听得极认真,这是近年 少见的。我觉得与A交谈的时机已基本成 熟.
听完这席话,我大致弄清了A不上学以及近
来情绪低落、上课不专心、成绩退步的原 因:第一,父母失和,使他担心失去父母 的爱,思想负担重;第二,A是一个比较特 殊的孩子,自小备受娇宠,学习自觉性较 低,三四年级时虽有好转,也需在学校和 家庭多方面的关注下才能按时完成作业。 现在,A家夫妇因为自身问题,更加迁就孩 子了;第三,我们教师工作不够细心,没 能及早发现A在校表现失常的真实原因,简 单的批评反而加重了A的思想负担。
我不清楚A的父母后来做了什么,
对待孩子有什么改变。但令人欣 喜的是,在此之后A在学校时的 情绪稳定了许多,学习态度也变 得认真了。这些难得的进步应该 及时予以鼓励。
(4)思想品德课与A致全班同学的信 记得在思想品德 课上,讲到“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的时候,我启发学 生们侃侃而谈身边的人和事的变化,就有一个学生提 出“A同学也在变化发展”,得到全班同学的赞同。 于是,围绕这一点,我组织大家讨论:“怎样帮他变 得更好?”不少同学发表了意见。有的还提出把座位 调到他的身边,帮助他一起学习。还有的学生当即热 情洋溢地鼓励了A一番。课后,A找到我,告诉我他心 理也有许多话想和同学们说,就是不好意思开口.我 建议他先把心理话写下来,然后读给同学们听。 后来,A果然写了一封给全班同学的信。他写道: 以前,我学习上懒懒散散。……同学们一直在帮我 改.我决心不负众望,努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