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复习(九)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一)陈遗至孝。
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
后值②孙恩掠郡,郡守袁山松即日③出征。
时遗已聚敛④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
与孙恩战,败,军人溃散,遁入山泽,无以为粮,有饥馁⑤而死者。
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铛:锅。
②值:正好遇到,恰逢。
③即日:当天,当日。
④敛:积攒。
⑤馁:饥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陈遗至.孝至:极,十分(2)遗作.郡主簿作:做,担任(3)辄.贮收焦饭辄:就(4)遁入.山泽入:进入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时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
每次煮饭,就把锅底的焦饭(锅巴)储存起来,回到家里后就给母亲。
(2)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唯独陈遗靠锅底的焦饭活了下来,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对最孝顺的人的报答。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做人要有孝心;要尊重老人的喜好;好人有好报。
附参考译文:陈遗十分孝顺。
他母亲喜欢吃锅底的焦饭(锅巴)。
陈遗担任主簿时,总是带一个口袋,每次煮饭,就把锅底的焦饭储存起来,回到家里后就给母亲。
后来遇上孙恩侵入吴郡,当天郡守袁山松就出兵征讨。
这时陈遗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底的焦饭,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随军出征。
(袁山松)和孙恩开战,(被孙恩)打败了,军队溃散,逃入山林沼泽,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当粮食的,有的人因为饥饿而死了。
唯独陈遗靠锅底的焦饭活了下来,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对最孝顺的人的报答。
(二)金山寺(并序)梅尧臣昔尝闻谢紫微①言金山之胜,峰壑攒水上,秀拔殊众山,环以台殿,高下随势,向使善工摹画,不能尽其美。
初恨未游,赴官吴兴,船次瓜洲,值海汐冬落,孤港未通,独行江际,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
因借小舟以往,乃陟②回阁,上上方③,历绝顶以问山阿④,危亭曲轩,穷极山水之趣。
一草一木,虽未萼⑤发,而或青或凋,皆森植可爱。
东小峰谓之鹘⑥山,有海鹘雄雌栖其上,每岁生雏,羽翮⑦既成,与之纵飞,迷而后返,有年矣。
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其亦不取近山之物以为食,可义也夫。
薄暮返舟,寺僧乞诗,强为之句以应其请。
偶然而来,不得仿佛,敢与前贤名迹耶。
吴客独来后,楚桡⑧归夕曛。
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
巢鹘宁窥物,驯鸥自作群。
老僧忘岁月,石上看江云。
(选自《梅尧臣集编年校注》) 【注释】①谢紫微:谢绛,作者妻兄。
②陟:登,上。
③上方:佛寺名。
④山阿(ē):山岳。
⑤萼(è):花萼。
⑥鹘(hú):一种凶猛的鸟。
⑦羽翮(hé):羽毛。
⑧桡(ráo):船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秀拔殊.众山殊:不同(2)向使善.工摹画善:擅长(3)船次.瓜洲次:停泊(4)薄.暮返舟薄:靠近2.下列句子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A.昔尝闻/谢紫微言金山之胜B.向使/善工摹画C.穷极/山水之趣D.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
才看见之前听说的金山,与谢公所说的没有不同。
(2)薄暮返舟,寺僧乞诗,强为之句以应其请。
傍晚乘船返回,寺僧向我要诗,勉强写了几句来应付他的请求。
4.你认为诗句“巢鹘宁窥物”写得好吗?请结合诗文做简要分析。
此句写得好,写出巢鹘不取近山之物,赞扬它的“义”,以物喻人,肯定了他的不贪外物,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附参考译文:我曾经听谢紫薇说过金山的美景,峰峦沟壑簇拥在水上,秀丽挺拔与其他的山峰不同,周围环绕着楼台殿阁,顺着山势的高低起伏而建,假使擅长精巧描摹、精通高超画技的人,也不能将它的美景全部展现。
当初为没能游玩(金山)而感到遗憾,到吴兴去做官,客船停在瓜洲,正碰上大海潮汐冬季回落,孤独的港湾没能通航,独自行走在江边,才看见之前听说的金山,与谢公所说的没有不同。
于是乘坐小船过去,登上回旋的亭阁,攀上上方寺,登临绝顶,俯瞰其他的山岳,亭阁轩室在地势险要之处,极尽山水的乐趣。
草木虽然没有开花,但有的青绿有的凋零,都挺立可爱。
东边的小山叫作鹘山,有一种凶猛的雌雄海鸟在上面栖息,每年生小海鸟,小海鸟羽毛长成后,与它一起飞翔,迷失道路后就返回,已经有许多年了。
凶恶的猛禽不敢来这里跟海鸟搏斗,海鸟也从不从附近的山上拿东西当食物,真是“义”啊。
傍晚乘船返回,寺僧向我要诗,勉强写了几句来应付他的请求。
只是偶然来这里,连大概都没有领略,哪敢与前人贤士留下的作品相提并论呢?吴客独来后,楚桡归夕曛。
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
巢鹘宁窥物,驯鸥自作群。
老僧忘岁月,石上看江云。
(三)有人入山射鹿,忽堕一坎①内,见熊子数头。
须臾,有大熊入,以为必害己。
良久,大熊出果分与诸子。
末后作一份与此人。
此人馁②久,冒死啖③之。
熊似甚怜之。
每旦熊母觅食还辄分果与之此人赖以支命。
后熊子大,其母一一负而出。
子既出尽,此人自分必死坎中,而熊母复还,入坐人边。
人解其意,便抱熊足,熊即跃出,遂不得死。
呜呼,人言禽兽无义,然顾此熊,安得言无情哉!【注释】①坎:低洼的地势,坑。
②馁:饥饿。
③啖: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忽堕.一坎内堕:掉落(2)见熊子数.头数:几,几个(3)子既.出尽既:已经(4)人解.其意解:明白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三处)每旦/熊母觅食还/辄分果与之/此人赖以支命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既出尽,此人自分必死坎中。
小熊全部都出来了,那人料想自己必定会死在坑中。
(2)人言禽兽无义,然顾此熊,安得言无情哉!人们说禽兽没有情义,但看这熊(的行为),怎么能说动物没有情义呢?4.仔细阅读文章,说说文中的熊母有哪些可称颂之处。
熊母极有人性,不仅不残害掉入坑中的猎人,还分给他食物,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喂养,最后还救他出坑。
熊母的行为具备雌性动物的母爱天性。
附参考译文:有一个人到山里射鹿,忽然掉进一个坑里,看到有几头小熊。
一会儿,有只大熊进入坑里,那人认为它必定会伤害自己。
过了很久,大熊拿出食物分给几个孩子,最后给了那人一份。
那人饿了很久,冒着生命危险吃了。
大熊似乎很同情他。
每天早上,母熊觅食回来,总是分给他一份,这个人依赖(母熊给的食物)来活命。
后来,小熊长大了,母熊把它们一一背出坑。
小熊全部都出来了,那人料想自己必定会死在坑中,然而母熊又回来了,跳入坑中,坐在那人身边。
那人明白了它的意思,便抱着母熊的腿,母熊立即跳出,(那人)于是没有死。
啊,人们说禽兽没有情义,但看这熊(的行为),怎么能说动物没有情义呢?(四)修①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②官书屡废③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
’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
”修闻而服④之终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修:欧阳修,宋代文学家。
②治:处理。
③废:放下。
④服:听从,信服。
这里指遵从。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母尝.谓曰尝:曾经(2)死狱.也狱:案件(3)我求.其生求:寻找(4)其平居教.他子弟教:教育,教导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为犯人找活下来(不死)的理由,即使找不到,那么被判死刑的人和我都没有遗憾了。
(2)修闻而服之终身。
欧阳修听了母亲的话后,一生都遵从他父亲(母亲)的教导。
4.结合选文内容,谈谈本文给我们的启示。
【示例一】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成材有着重要作用(“修母”教子有方)。
从“修母”能以丈夫的优良品德教育孩子看出。
【示例二】做官要公正严明(孩子成长中,父母的榜样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从“修父”做官时办案公正、明察秋毫(“修父”对欧阳修的影响)看出。
【示例三】我们要善于听取有益的教诲,以优秀的人为榜样,做一个有作为的人。
从欧阳修听从母亲的教导,以父亲为榜样并一生效仿看出。
附参考译文:欧阳修从小失去了父亲,母亲曾经对他说:“你父亲做官的时候,经常在夜里挑灯处理文书,多次停下来叹息。
我问他,就说:‘这是一个该判死刑的案件,我想为他找一条活下来的理由却找不到。
’我说‘活下来的理由,也可以找吗?’他说:‘为犯人找活下来的理由,即使找不到,那么被判死刑的人和我都没有遗憾了。
我经常在为死囚寻求生路的过程中,还是因为自己的失误而导致本不该处死的人最后被处死了,可是世间一般的官吏常常都是在为犯人寻找判死罪的理由呀。
’他平时教育晚辈,也常常用这些话,(我听惯了)所以记得很熟。
”欧阳修听了母亲的话后,一生都遵从他父亲的教导。
(五)论马臣有二马,日啖刍豆①数升,饮泉一斛②,然非精洁则不受。
介③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奋迅④,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⑤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不幸相继以死。
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⑥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斃⑦然。
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刍豆:草和豆。
指牛马的饲料。
②斛:量器名,十斗为一斛。
③介:披甲。
④奋迅:鸟兽飞奔而有气势。
⑤褫:脱去,解开。
⑥秣:吃。
⑦斃:同“毙”,死。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A.然非精洁则不受.受:接受,这里是“吃”的意思B.初不甚疾.疾:快C.殆.欲斃然殆:几乎D.好逞易穷.穷:贫穷(解析:D项“穷”的意思是穷尽,竭尽。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三处)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行百余里始奋迅。
等到跑了一百多里后,才开始有气势地飞奔。
(2)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这马,吃得少容易饱,喜欢逞能容易力竭,是驽钝的劣马啊!4.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表面在论马,实际在论人。
结合文章说说作者欣赏什么样的人才。
欣赏不苟且,有本领,不张扬,竭尽心力的人才。
附参考译文:我有两匹马,它们每天能吃几升饲料,喝一斛泉水,但是不是精细干净的(饲料和水)宁愿饿死也不吃。
披甲戴盔奔驰,一开始好像不是很快,等到跑了一百多里后,才开始有气势地飞奔,从午时到酉时,还可跑两百里;脱下鞍甲不喘息、不出汗,就好像没有事的样子。
这马,吃得多却不苟且随便接受食物,力气充沛却不追求逞能炫耀,是到达远路的良材啊。
不幸的是,(在历次战役中)相继死去。
现在我所骑的马,每天所吃不超过数升,饲料不挑拣粟米,喝的也不选择泉水,收紧缰绳就开始不安,跃跃欲试,迅速奔跑,刚到一百里,力气竭尽,汗水淋淋,气喘吁吁,几乎要死去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