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测试三、(北京课标A)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19-23小题。
(共11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申2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2分)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一—————,根本原因足———一22、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2分)23、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
(3分)二十一、(淮安)阅读下文,完成18~2l题。
(16分)陈涉世家(节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度已失期 / 宁信度,无自信也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既克,公问其故D.固以怪之矣 /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①失期,法皆斩。
译文:②天下苦秦久矣;译文:③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文:20.下列各句中不能表现陈胜的谋略的一项是(3分) [ ]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D.(又间令吴广)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21.读贾谊《过秦论》中的一段文字,结合上文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
(4分)(陈胜)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天下云集响应,赢(赢:提,背)粮而景(景:同“影”,像影子一样)从。
山东(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①这段文字与《陈涉世家》(节选)中陈胜怎样的预见相一致?请你把陈胜的预见写出来。
(2分)答:②两段文字写的都是陈胜、吴广起义,但在表现内容上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
(2分)答:三十四、(临沂非课改)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籍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受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节选自《陈涉世家》)[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
是时恒楚亡在泽中。
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
”守曰:“诺。
”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
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
③籍:项籍。
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
④睨:斜眼看。
6. 试解释下列加点词字的意思。
(2分)①吴广素爱人素②比至陈比③时时而间进间④天下之疾犬也疾7.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①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译:②犬兔俱罢,各死其处。
译:8.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4分)答:9. 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答:六十六、(湛江))阅读(出师表》(节选),回答18叫2题。
(14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1)猥自枉屈猥: (2)以咨善道诹:(3)以彰其咎彰: (4)此臣所以报先帝所以: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以伤先帝之明盖亦以精力白致者B.若无兴德之言何陋之有?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不如蜀鄙之僧哉?D.恐托付不效不效则治臣之罪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先帝不以臣卑鄙 B.遂许先帝以驱驰C.夙夜忧叹 D.临表涕零21.请将文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答:语文试卷第5页 (共6页)22. (1)选文第2段“临崩寄臣以大事” 中的“大事”具体指什么? (2)从作者回忆的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三件往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其怎样的情感? (4分)答:(1)(2 )(二)阅读(吕蒙的故事》一文,回答23--25题。
(6分)宁(即甘宁)厨下儿曾有过,走投吕蒙。
蒙恐宁杀之,故不即还。
后宁赍礼(赠送礼物)礼蒙母,乃出厨下儿还宁。
宁许蒙不杀。
斯须(一会儿)还船,缚至桑树,自挽弓射杀之。
毕,解衣卧船中。
蒙大怒,击鼓会兵,欲就船攻宁。
宁闻之,故卧不起。
蒙母徒跣(赤脚步行)出谏蒙曰:“至尊(指吴主孙权)待汝如骨肉,属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杀甘宁?宁死之日,纵至尊不问,汝是为臣下非法。
”蒙素至孝,闻母言,即豁然意释,自至宁船,笑呼之曰:“兴霸(甘宁的字),老母待卿食,急(赶快)上!”宁涕泣嘘欷(哽咽,抽噎)曰:“负卿!”与蒙俱还见母,欢宴竟日。
2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宁厨下儿曾有过过:过失 B.宁许蒙不杀许:答应C.蒙母徒跣山谏蒙曰谏:进谏 D.属汝以大事属:通“嘱”,嘱托24.请将“蒙大怒,击鼓会兵,欲就船攻宁”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译文:25.文中吕蒙形象鲜明,试概括这一人物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2分) 答:一、按注音填空正确的字(1)唐睢不rǔ ____使命(2)秦王fú ___然怒(3)免冠徒xiǎn ____(4)以头qiāng ____地(5)休jìn ____降于天(6)天下gǎo ___素(7)秦王色náo ____ (8)huì ____星袭月(9)好收吾骨zhàng ___江边(10)天上宫què ____ (11)三年jī ____旅客(12)低qǐ ____户二、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粗字(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2)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3)岂直五百里哉!()()(4)长跪而谢之曰()(5)万籁此都寂()(6)今日又南冠()三、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扑于殿上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C、大王尝闻布之怒乎?D、秦王不悦。
四、填空。
1、《战国策》是____末年____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
共____篇。
2、唐睢是____国的使臣,他是一位____的谋士,出色地完成了出使奏国的使命。
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____;聂政之刺韩傀也,____;要离之刺庆忌也,____。
五、阅读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浮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仓鹰击于殿上()(2)长跪而谢之()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