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签订过程中的风险防范
合同经办人员应小心保存各项法律文件,及时将重要 文件归档保管,以在合同可能发生纠纷时能及时收集整 理相关文件进行法律分析,在合同产生纠纷诉至法院时 可不慌不忙地向法院提交相关证据文件。只有合法有效 的充足的证据文件,你的诉讼请求才能言之有据,你的 合法请求才能受法律保护。
(六)公司财务账目的及时核对、清理
二、采购、销售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一)合同签订前隐藏的法律风险
主要表现为:主体资质法律风险 ,即 1、主体资格有瑕疵的当事人或代理人签署合同,最后
导致合同无效或合同效力待定; 2、履约能力有欠缺的当事人或代理人签署合同,最后
导致合同无法履行 。 (二)合同签订时存在的法律风险
1、合同内容方面: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导致 合同无效
定代表人)签字无盖章; 3、合同实际履行情况发生变更但未签署变更协议,等
等。
(五)重视各种法律文件的证据效力 各种法律文件包括: 合同; 授权委托书; 合同履行过程中的货物清单、签收单、验收单、发票等
单证; 也包括合同各方单方签发的往来函件、通知,等等。 证据的效力:
1、书面文件原件的证据效力是最好的,白纸黑字, 一目了然; 2、如果是口头的,对方可能“翻脸不认人”矢口否 认;
3、如果是传真件,还需观察传真件上是否显示对方公 司名称和电话号码以及发送时间,如果没有显示,可能 需到电信部门打印己方传真机的收发记录,否则对方也 可能不予承认;
4、如果是复印件,则除非对方自己承认否则法院将不 予采信,但对方当庭承认的可能性可说是微乎其微。不 仅仅合同,相关的法律文件也是如此。 证据的保存:
表
(十)违约责任 、争议的解决方式(诉讼还是仲裁; 诉讼管辖法院的约定)
(十一)合同的双方主体 (十二)保密条款 (十三)权利瑕疵担保条款等(所有权与知识产权) (十四)合同的签约地点、签约时间
(十五)合同的有效期限(对于长期合作协议最好加以 一个有效期限的约定,因为时间期限长,有很多不确定 因素,限定合同的有效期便于掌握主动权)
2、合同形式方面: (1)决定合同有效与否的关键条款没有;或者合同中
明确,双方再在附件中加以具体规定,但是随后没有签 订附件; (2)合同是否需要相关国家机关批准; (3)合同是不是必须要经过招投标程序;如建筑工程 与基础设施方面的合同 (4)没有加盖公司公章;加盖的不是对方的合同章或 者公章而是业务部门的章; (5)仅仅有授权代表签字,但没有书面的授权委托书; (6)他人冒用对方法定代表人签字等。
第二章 诉讼时效制度
一、诉讼时效的概念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
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人民法
院对权利人的权利不再进行保护的制度。在法律规定的 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强制 义务人履行所承担的义务。
2、考察代理人是否具备签订合同的主体资格
(当然前提是已经核实完委托人的资质情况)
(1)是否有合同相对方加盖公章的授权委托书
(2)核实授权委托书的真实性
3、考察对方主体的资信状况 (1)资产状况;
(2)有无不良违约记录。 (二)避免、杜绝合同签订时存在法律风险 1、合同内容上的完善:
A:签订前律师对于有无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审查;
资格; (1)具体方式有: A:去工商局查看一下对方的基本信息,看对方是什么
性质的企业还是仅仅是自然人;注册资本等 B:必要时去工商局查内档资料,内包括企业参加年检
的证明资料; 特种行业许可证;其他资质证明等。 (2)禁忌:不能仅凭对方出示的名片、介绍信、工作
证、公章、授权书、营业执照复印件等证件,来对合同形式上的完善:合同所需的必要条款是否具备; 是否加盖公章或者是否有法定代表人的签字;法定人的 签字是否属实等
(三)注意发现、解决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1、及时沟通,发现潜在的风险; 2、履行是否及时; 3、履约不及时的原因等。 (四)及时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在合同产生纠纷时争
取主动权该阶段的工作主要是补齐证据和修正证据。
1、比如原来未签书面合同的要设法补签书面合同; 2、原来对方未签收货物的要设法让对方补签收; 3、原来对方未开发票或收据的要设法让对方补开发票
或收据;
4、原来未拿到合同原件的要设法拿到合同原件; 5、原来未拿到授权委托书原件的要设法拿到授权委托
第一章 采购、销售过程中的风险防范
一、买卖合同的内容规范 (一)标的相关规格的明确约定(样品封存) (二)交货方式、交货时间、交货地点的明确约定 (三)质量和技术标准的约定 (四)运输方式和费用负担 (五)包装标准、包装物的回收 (六)验收标准、方法及提出异议期限 (七)结算方式、期限及地点 (八)合理损耗标准及计算方法 (九)供方与需方在本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的授权代
书原件; 6、前述该等原始文件如难以补齐则应设法让对方出具
说明确认相关交易的实际履行情况。 7、丧失履约能力后,尽量要求对方提供履约担保。 8、发生纠纷后,与对方沟通、来往函件需要律师事前
审核;防止对方录音等。 需修正证据: 1、比如对方虽有签收但货物清单上无签收; 2、对方虽出具收据但收据上只有对方经办人员(非法
(三)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即在合同实际履行过程中,对方发生丧失履行能力或者 战略上有重大调整,不能如期履约。
(四)合同产生纠纷时的法律风险 即在合同可能产生纠纷时应对措施不力而导致己方在日 后诉讼中处于不利境地。
三、合同法律风险的防范 (一)减少、消除合同签订前的法律风险 1、考察对方的主体资格,是否具备签订本合同的主体
1、公司应当定期对于财务账目进行核对:
及时与客户方进行账目的核对与确认,并形成书面材料
2、核对过程中,发生客户与公司之间的剩余货款有出 入,应当及时进行核对与处理
3、公司在做会计账目时,可以将公司的剩余应收账款, 按各公司分类加以记录,及时掌握公司尚未收取的剩余 货款,以免丧失法定诉讼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