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复习资料0-1岁 基本信任对不信任条件:儿童的需要能得到即时的满足;母亲能积极、敏感的回应孩子的需要。
社会化代理人:母亲1-3岁 自主对羞愧 危机:获得自主感,克服自我怀疑、羞耻感。
条件:给孩子自我负责的机会,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社会化代理人:父母亲。
3-6岁 主动对内疚危机:获得主动感,避免内疚感。
条件:让儿童承担责任和社会义务,对孩子的失败给与保护性态度。
社会化代理人:家人。
2、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构成系统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把外界环境因素和个体的生物因素揉合起来,提出了不同嵌套层级的社会生态理论。
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庭)到间接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
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学理论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见下图。
生态圈微观系统处于中心点,是指儿童在即时环境中的作用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儿童自己主动接受和探索外部信息,属于一种相对封闭的自为系统。
其行为带有很强的个体色彩,这就是他们的生理能力、气质体系以及外部塑造的心理行为体系。
中间系统处于微观系统的外围,相对于微观系统它的交互作用范围更大一些,包括伙伴、父母、居家邻居、托幼学校、诊所、社区活动场所等即时环境。
儿童和这些环境要因相互影响,每种状态都是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儿童和大人以及伙伴一样都是主动的,直到建立一种氛围和价值的平衡。
中间系统保证了家庭氛围中社会因素的加入。
外层系统在中间系统的外围,是儿童环境中那些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要素,是儿童非即时性的环境。
正式组织,如父母的工作室、宗教机构和社团的健康福利服务。
非正式的组织,如父母的社会网络——提供建议、友谊和经济帮助的朋友和家庭成员。
这些系统提供了儿童发展的制约和支持。
外系统的衰弱会带来消极影响。
由于个人或社团关系少,或受到失业影响而导致与社会隔离的家庭出现冲突和虐待儿童的比率在增加。
包括父母单位、社区邻居、亲朋、各种媒体、机关、医疗机构等。
宏观系统处在第四层,像是外层系统和中间系统“蒸发”出的文化氛围,包括养育价值、社会习俗、教养法规及文化价值观、法律、文化和资源等,是儿童成长的大的环境保证。
宏系统会间接影响儿童的微系统进而影响他们的发展。
动态系统是这个四个系统的状态属性,它更强调四个子系统的即时变化和非静止性。
它是不断变化的。
重要的生活事件,如同胞的出生、上学、搬入新的邻里环境或父母离婚,都改变儿童和环境的关系,产生影响发展的新环境。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发展既不是受环境控制也不是受内在倾向驱使。
相反,儿童既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生产者。
社会生态学理论其实是一个社会环境的影响模型,操作性或应用性都比较差,但迎合了现在人们的一种环境价值观。
3、评价遗传对行为影响的两种主要策略(选择性育种与家谱研究); 选择性育种和家谱研究,是用来评价遗传对行为影响的两种主要策略。
选择性育种的研究:许多研究者通过选择性培育有特殊特质的动物,来回答遗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这种特质的个体差异。
一个有名的选择性育种的实验是屈赖恩所进行的,他试图证明老鼠走迷宫的能力是一种由遗传决定的特质。
传 统医疗服务机构家谱研究: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研究,行为遗传学者通常使用家谱研究的方法。
在典型的家族研究中,将同一家庭中的每个人加以比较,分析他们在一或多个行为特质上的相似程度。
如果某一特征是由遗传决定的,则血缘关系的近、疏会决定家庭成员间在这一特征上的相似性。
家谱研究一般采用两种方法:双胞胎研究和收养研究。
4.新生儿的反射反射是天生的对特定刺激形式作出的自动反应。
反射作用是新生儿最明显的有组织的行为方式。
下表描述了健康新生儿具有的先天反射。
足月产新生儿所表现出来的主要反射名称反应发展和出现的时间作用生存反射呼吸反射反复的吸气和呼气终生供应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眨眼反射闭眼或眨眼终生保护眼睛免受强光和外界刺激的伤害瞳孔反射遇强光瞳孔收缩终生保护眼睛免受强光刺激;适应低亮度的环境。
觅食反射把头转向刺激的方向几个星期消失,后被自主性的头部转动所取代帮助婴儿寻找乳房或奶瓶吮吸反射吮吸放入口中的物体终生使婴儿摄取营养物质吞咽反射吞咽终生使婴儿摄取营养物质原始反射巴宾斯基反射当足底被抚摸时,会张开并弯曲脚趾一般在8个月到1年时消失它们在出生时存在,后来消失,是神经系统正常发展的指标手掌抓握反射弯曲手指去抓握物体在3、4个月之内消失,后被自主性的抓握所取代摩罗反射巨大的声响或头部位置的突然变化导致婴儿向外甩胳膊,背呈弓形,两只胳膊并拢,好像去抓什么东西胳膊动作和背部弓形变化在头4到6个月消失;以后被惊吓反射取代游泳反射浸入水中的婴儿四肢会主动划动,下意识地屏住呼吸在4—6个月时消失行走反射婴儿身体直立,脚触到平面,像走路一样向前移步在出生后8周消失眼睛;吸吮反射可以使婴儿摄取营养物质等。
表中的原始反射看起来并不具有适应价值。
许多原始反射是在进化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在人类进化进程中可能曾经有适应外界环境的作用,但是这些反射在现在人类生活中已失去意义,所以很快消失。
尽管这些反射很早就消失了,但是运动功能似乎会在后来的发育中得到更新。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给一些头几个月的婴儿施加日常的踏步刺激,而另一些则提供坐着练习或不提供任何运动练习,结果,踏步组的婴儿比那些不练习踏步的婴儿表现出更多的自发踏步运动。
许多反射对婴儿好像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对发展学家而言,它们是重要的诊断指标。
如果婴儿在出生时缺少这些反射,或者这些反射持续的时间过长,可能意味着婴儿的神经系统出现了某些病变。
当然,反射活动存在着个体差异,对新生儿的反射的评价应该和其他一些对婴儿的观察指标结合起来,以便对发展进行诊断。
5、早期动作发展的心理学意义儿童早期动作的发展是人整体发展的一部分,动作技能的发展必然对其他方面的发展带来显著的影响。
我们可以从对婴儿的社会性发展影响和认知发展影响两方面看。
当婴儿能够爬行或行走以后,他们探索周围环境的热情变得日益高涨起来。
父母此时会发现家里似乎成了一个战场:杂乱的书籍、衣橱周围满地的衣服,父母需要为他做一些防护措施,需要给他一些约束,这时婴儿与父母之间会产生一些冲突和意志较量。
但总的来说,婴儿动作的发展,是父母乐于见到的,因此父母和婴儿之间由于动作技能的进步而出现良好的社会互动成为可能。
动作的熟练也使婴儿更有自信离开照料者去尝试新刺激,而一旦感觉不安全时,又能迅速回到照料者身边。
各种主要动作的获得也能促进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研究表明,与不动的同龄婴儿相比,爬行或在人帮助下移动的婴儿更能发现藏起来的物品。
爬行和行走还能促进婴儿空间定向能力的发展和深度知觉的发展,使他们的爬行和行走更有效和安全。
因此,动作发展对婴儿其他领域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也再次说明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
6、促进儿童早期的动作发展动作是人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发展领域,尤其是对婴儿期和儿童早期的个体来说,动作发展极为重要。
皮亚杰就以“感知运动阶段”来称呼儿童认知发展的最初阶段。
从个体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以及心理各方面的早期发展来看,动作作为主体能动性的基本表现形式,在个体早期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建构作用,它使个体能够积极地构建和参与自身的发展。
动作的发展不仅有助于身体发展,还有助于儿童建立自尊和自信。
动作发展使儿童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取丰富的经验,感知觉更加精确,同时,又促进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而这些发展又使儿童的动作技能更加熟练。
运动是实现动作发展的基本途径。
儿童渴望运动,运动是儿童的基本需要。
儿童是把自己的动作发展作为每天生活的一部分自然发展的。
所以,父母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游戏时间,创造条件鼓励孩子多运动。
根据他们的天性给他们提供各种自然安全的环境和器具,让他们去操作、玩耍各种物体,进行各种运动。
游戏和户外活动是最佳的动作技能练习方式,要多让孩子进行户外活动,跑跑跳跳,如跳房子、双足跳、单足跳、踢球、拍球等等。
幼儿活泼、好动、喜欢模仿,而游戏一般都有具体情节和动作,模仿性强,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能够满足他们的兴趣和愿望。
同时,游戏也离不开运动(动作)。
在自然的游戏和户外环境下,幼儿的不正式的练习可以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感知运动经验,帮助他们掌握复杂的动作技能和运动协调能力。
同样,小动作的发展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得到锻炼,比如倒果汁、穿衣、搭积木、握笔写画、插片、折纸、剪贴等,都能使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不断提高。
父母和教师的态度对儿童动作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父母或教师批评孩子在运动或动作上的表现,那么就可能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阻碍孩子动作的发展。
此外,父母或教师教孩子一些特殊的动作技能,或是强硬地纠正孩子做“正确”的动作,或是对运动持输赢的态度而不是享受乐趣的态度,这些也可能会挫伤孩子运动的积极性,失去对运动的渴望,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社会对儿童动作的发展也会产生影响。
目前社会上过分强调儿童的符号能力及训练,反而忽视了动作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对婴幼儿来说,把抽象符号系统的训练放在过分强调的位置是非常不利的。
儿童早期正处于感觉运动阶段,而符号能力训练则以所谓早期智力开发的名义削减了儿童获得感性经验和发展感觉的机会,也就阻碍了儿童正常的动作发展。
一、概念题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以学前的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横向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3、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4时序研究:将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融合在一起,在横向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纵向研究,以更好的研究心理变化的特点与转折点。
5、气质:气质是指在情绪反应、活动水平、注意和情绪控制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体差异。
对许多人而言,气质这个词隐含着行为的个别差异的生物基础,这个基础是会遗传且稳定的。
6、反射法:新生儿出生的时候已经具备了一套完整的无条件反射装置,包括吸吮反射、抓握反射、觅食反射、瞳孔反射等。
如果某个刺激就引出相应的无条件反射行为,这说明婴儿能感觉到该刺激,否则就很难判断。
7.胚胎期:胚胎期也叫细胞和组织分化期,是从怀孕后的第三周开始,一直到怀孕后的第八周结束。
8、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儿童头几年动作发展的进程和身体及神经系统发展一样遵循头尾原则,即头、颈、上肢的动作发展先于腿和下肢的发展。
9、髓鞘化:髓鞘化就是髓鞘发展的过程,它使神经兴奋在沿神经纤维传导时速度加快并保证其定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