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各勘查阶段要求
预查
普查
详查
勘探
勘查和 研究程度
工程控制程度
矿体连续性
发现矿体(化)进 行类比、预测、物 化探异常查证
可投入极少量工程 追索、验证
矿体地质特征达到 大致查明、大致控 制程度,其余为大 致了解,异常查证
数量有限的取样工 程,不要求系统工 程网度
推断的
控制矿体的总体分 布,其余为基本查 明和基本控制描述 矿床地质模型,异 常查证
3 矿床工业指标
• 边界品位:是区分矿石和废石的单个样品元素的最低要求; • 最低工业品位:指块段或单工程应达到的平均品位; • 最低可采厚度:以真厚度为准; • 矿床最低工业品位:矿床应达到能使矿床开发有效益的品
位标准; • 最低工业米百分值:是最低工业品位和最低可采厚度的乘
积; • 夹石剔除厚度:以真厚度为准; • 无矿段剔除长度:沿脉坑道探矿 • 有害杂质最低含量 • 伴生组分最低含量 • 露天开采剥采比:露天开采
2资源/储量估算原则
• 品位:平均品位的计算,当样长不均匀时, 或影响品位的其他因素不均匀时,以加权 平均法求取,反之可用算术平均法。用几 何图形法估算矿产资源/储量,当遇有特高 品位存在时,应先处理特高品位,再求平 均品位。特高品位值一般取矿体平均品位 的6-8倍来衡量。当矿体品位变化系数大 时采用上限值,变化系数小时采用下限值。 其处理方法是用特高品位所影响块段的平 均品位或单工程平均品位 (厚度较大时) 代替。
• 几何图形法:是将矿体空间形态分割成较 简单的几何形态,将矿石组分均一化,估 算矿体的体积、平均品位、矿石量、金属 量等。这种方法对于形态简单、矿化均一 的矿体还是很有效的。有断面法(垂直断 面法、水平断面法)、地质块段法、算术 平均法。
• 断面法 • 体积计算
• 块段法:算术平均法 • 断面法:相邻断面矿体形状相似时
• 加权平均法:矿体厚度变化较大,厚度测量点分 布不均匀。
2资源/储量估算原则
• 体重:应分矿石类型或品级采集体重样。 致密块状矿石采集小体重样。每种矿石类 型不得少于30块;松散矿石则应采集大体 重样,且不得少于3-4个;裂隙较发育的 块状矿石,除按上述数量采集小体重样外, 还应采集2-3个大体重样,对体重值进行 校正,再参与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对于湿 度较大的矿石,应采样测定湿度,当湿度 大于3%时,体重值应进行湿度校正。
• 坑道槽探矿体厚度计算
• 矿体和围岩界线清楚时,采样和编录时直 接测量矿体厚度。
• 矿体和围岩界线不清楚时,根据采样结果 确定矿体厚度,需要进行换算。
• 钻孔中矿体厚度计算 • M=L/N(sinαsinβcosγ±cosαcosβ)
• 矿体平均厚度计算
• 算术平均法:矿体厚度变化较小,厚度测量点分 布均匀。
• 米百分值或米g/t值圈定的边界一般不能外推,以 米g/t值圈定矿体边界的薄脉矿体例外。
• 外推部分的地质可靠程度一般降低一个类别。当 最低一层坑道之下,在有推断工程间距的钻孔见 矿时,允许由最低一层坑道平推相应工程间距的 1/4估算控制的资源量;不见矿时平推1/4或尖推 1/2估算推断的资源量。
高品位所影响块段的平均品位或工程(当 单工程矿体厚度大时)平均品位代替。
• 采用地质统计学方法估算资源储量时,以 其地质统计学确定的特高品位的下限值代 替。
2资源/储量估算原则
• 厚度:一般用算术平均法求取平均厚度, 但厚度的选取要视计算方法而定。用纵投 影面积时,应计算平均水平厚度;用水平 投影面积时,应计算平均垂直厚度,用真 面积计算时,应计算平均真厚度。对于厚 度变化很大的矿床,遇到特大厚度,应先 进行特大厚度的处理,然后再求平均厚度。 当工程分布很不均匀时,可据影响长度或 面积加权。
2资源/储量估算原则
• 2.5参与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参数一般包括 面积、品位、厚度、体重等。详查、勘探 阶段所用参数应是实际测定的,不论在数 量上还是分布上,均应有代表性,数据要 准确可靠。
2资源/储量估算原则
• 面积:矿体面积的测定是在储量估算剖面 图、水平断面图、纵投影图、对圈定好的 矿体面积进行测定。可用求积仪、几何图 形法、座标计算法、计算机计算等多种方 法求得。面积测定时,不得少于两次,当 两次的差值不大于2%时,取均值。几何图 形法要求图形尽可能简单,采用图件的比 例尺视矿体规模而定,一般为1∶1000。参 与估算的面积应扣除采空区的面积。
3矿床工业指标
普查阶段使用什么指标? • 按照上述的两个工业指标管理规定,应当使用现
行规范推荐的一般工业指标,现行规范中有边界 品位、最低工业品位、矿床平均品位、最小可采 厚度、夹石剔出厚度。 • 最低工业品位是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开发该 矿床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品位。 • 在我国现行“分类”标准中,推断的资源量只能 是内蕴经济的。 • 根据分类标准,普查阶段应当使用单指标——边 界品位圈连矿体。
• 1《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主要特点 1 .1利用联合国分类框
• 架中三维的概念进行 • 分类。 • E轴-经济轴; • F轴-可行性轴; • G轴-地质轴 • 1.2 采用国际惯例的分类 • 1.3 增强了经济观念,强调了时效性 • 1.4《分类》中的三大类十六种类型概念界定清楚,不存在交叉现象 • 1.5 采用联合国分类框架中的编码制 • 1.6矿产勘查与可行性评价两者是相辅相成、循序渐进的关系 • 1.7 用途更加广泛,它将成为矿业市场交易中的重要技术标准。
小于最低可采厚度时,可按厚度与品位乘积的米 百分值或米g/t值圈定。 • 矿体的连接应先连地质现象,再据主要控矿地质 特征连接矿体;连接矿体一般用直线,在掌握矿 体地质特征的情况下,也可用自然趋势曲线连接。 但无论哪种方法,厚度不应大于相邻两工程的最 大见矿厚度。
4矿体圈定原则
• 矿体的外推:在有充分依据的前提下,可以科学 地确定外推长度。一般情况下,平推相应工程间 距的1/4;尖推相应工程间距的1/2。当矿体边部 工程的相邻工程中存在大于边界品位的1/2矿化时, 可以平推相应工程间距的1/3或尖推2/3。
• 单工程平均品位计算
算术平均法:品位变化均匀 加权平均法:品位变化不均匀,与矿体厚度有关联。 • 断面平均品位计算:一般采用加权平均计算
• 块段平均品位
• 品位变化不大的块段 采用算术平均法
• 品位变化与厚度面积 等因素相关,以影响 因素作权数进行加权 平均。
• 矿体平均品位
• 矿块体积和品位加权 • 算术平均法
2资源/储量估算原则
• 2.4矿体、不同矿石类型、品级的圈定,应 遵循矿床自身的地质规律。矿体任意位置 圈连的厚度,不得大于相邻地段工程实际 控制的矿体厚度。厚大且能连片的低品位 矿石,应单独圈定。边缘见矿工程的控制 范围,应根据矿床地质变量的变化特征、 影响范围来确定。当边缘见矿工程出现薄 而富的矿体时,可根据米百分值或米克/吨 值,以该工程为截止点圈连矿体。
3矿床工业指标
国务院[2002]24号文撤销“矿床工业指标审批”管理规定 后。关于矿床工业指标 的管理或使用的规定有: 1、《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中规定:“预查、普 查时,可用一般工业指标进行圈定和估算。详查、勘探所 用指标通常应结合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依据当时 的市场价格论证、确定的工业指标圈定和估算。” 2、国土资发[2007] 26号文规定:“选取不同于规范推荐 的一般工业指标或改变工业指标应提供由具有设计资质单 位编写的工业指标推荐书或论证报告。涉及向国家交纳价 款的资源储量核实,按一般工业指标估算资源量。”
V=L/2(S1+S2)
V=L/3(S1+S2+S1*S2)
• 相邻剖面一个有面积,另一个剖面矿体尖灭或矿 体边缘部分。
楔形尖灭 V=SL/2
锥形尖灭 V=SL/3
• 当相邻两断面矿体形状不同,不论面积相 差多少,采用似角柱体(辛浦生)公式
S=L/6(S1+S2+4Sm)
Sm为似角柱体的平均断面面积。
特高品位
• 特高品位的确定
• 首先应对副样进行第二次分析,当二次分 析结果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确定为特高品位。
• 采用传统几何法估算资源储量时,一般取 矿体平均品位的6~8倍作为特高品位的下 限。依有用组分的均匀程度取值:均匀取 矿体平均品位的6倍;较均匀取7倍;不均 匀取8倍。
特高品位
• 特高品位的处理 • 采用传统几何法估算资源储量时,以用特
概略研究
15%<Ղ<30%
控制的(332) 资源量 类比、可选(冶) 性试验、实验室流 程试验、扩大试验 预可行性研究,也 可以是概略研究
45%<Ղ<65%
探明的(331) 资源量
实验室流程试验、 扩大试验,必要时 半工业试验
可行性研究,也可 以是预可行性研究, 概略研究
Ղ>80%
2资源/储量估算原则
系统取样工程控制
基本确定的
各项工作都要达到 详细查明、详细控 制程度,包括成矿 地质条件和内在规 律,建立矿床地质 模型
系统工程基础上加 密工程及相应的工 作
肯定的
地质可靠程度
加工选冶技 术性能试验
预测的(334)? 资源量
可行性评价 SD法的精度
Ղ<10%
推断的(333) 资源量 类比、可选(冶) 性试验
3 矿床工业指标
• 依据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方针以及国家经 济政策、科技水平和经济效益所确定的,由矿石 质量(化学的或物理的)指标和矿床开采技术条 件两部分组成。预查、普查时,可用一般工业指 标进行圈定和估算。详查、勘探所用指标通常应 结合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依据当时的市 场价格论证、确定的工业指标进行圈定和估算。 供矿山建设设计利用所需的工业指标,应严格按 国家规定的程序制定、下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