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整体备课教学设计年级:初一年级
班级:1.、2、3、4、5、13班
教师:吴俊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记住地轴、两极、赤道、纬线、经线、本初子午线。
3、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概念、方向、周期。
4、理解昼夜交替、四季的更替的原因和五带的划分的含义。
通过回顾人类天地
观的发展过程,使学生理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由近到远、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
5、.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以及等高线等基础知识。
6、.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7、.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以备将来能用在生活和
生产上。
8、.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
9、.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10、.在各种地图上,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11、.能够使用目的(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12、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
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二】情感价值观目标:
1、因而教育学生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观念。
2、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材内容的特点:
第一基础性。
本章内容主要涉及了关于地理学的最基础的知识,是学生下雨学习地理知识的入门知识,同时也是学习以后章节的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
第二、首要性。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复杂的系统。
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的运动、
变化规律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机制,都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
境有密切的关系。
由此要认识地理环境就必须理解有地球的知识,而学
校地理课程设置无一另外都是从学习地球开始。
第三、工具性。
地图对于地理学来说就是一件重要的工具。
现代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与地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地图是地理学习基础,地球和地图
的学习就是一个重要的工具。
【二】知识结构:
第一节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以及如何利用经纬网确定一个事物在地球表面的位置。
第二节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个方面分析了地球的运动及其长生的到了意义。
这是非常重要的知识,是以后学习内容的重要基础。
第三节主要阐述地图的一些基本知识,实习生通过掌握地图的三大要素从而掌握一定的阅读和使用地图的技能。
第四节是第三节的延伸,重点和难点的在地图上识别五种主要地形。
学情分析:
【一】知识能力基础:
地理是刚刚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们接受的一门全新的学科,学生们在小学阶段也涉及过一些有关地理方面的自然常识,因此有一定的基础,学们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他们所了解的到了方面的知识是零散的,感性的。
而我们所讲的却是比较抽象的理论的。
学生们会感到有些吃力。
【二】个别差异
我们现在的学生是实行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学生的个别差异较大,知识能力也参差不齐,知识的积累也不一样。
学生的兴趣爱好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三】疑难困惑
本章是开学的第一节课,这是学生们第一次接触地理这门课程,应该抓住学生学习到了的兴趣好奇心,以讨论、交流抓住是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走进到了的殿堂。
教学策略:
【一】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指导,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就安排一些稍微有难度的问题,或有一
定难度的调查活动。
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则要求学生自主的完成
学习内容,降低难度。
对一般的学生则严格要求做好应该做的学习任
务。
使全班同学都有所收获。
【二】教学手段和方法:针对本章内容,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问题教学、讲解法、图示法、分组讨论法、教具演示法、学生自制教具法、
以及多媒体教学法等。
【三】教具和课件:地球仪、学生自制地球仪。
各种地图、“二分二至”演示模型、石块和山体模型、中国地形模型。
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针对性测试练习:
1. “站的高看的远”从地理的因素分析是因为:
A.地球太大
B.地面是平面
C.地球是平的
D.地面是球面
2.站在北极点上的人,他的前后左右是
A.东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3.0°经线称为:
A.子午线
B.纬线
C.本初子午线
D.赤道4.下列现象的发生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A.昼夜现象B.不同地方时间不同
C.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D.季节更替
5.与东经116°经线共同组成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是
A.东经64°B.西经64°
C.西经116 D.0°
6.右图中阴影A与阴影B的面积比较正确的是
A.阴影A>阴影B B.阴影A<阴影B
C.阴影A=阴影B D.无法比较
7.右图日本领土主要处在五带中__带。
A.北寒带B.北温带C.热
带D.南温带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完成8~9题。
8.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9.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①地球的公转②地球的自转③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不变④地方时的不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10.东、西半球的界线是:
A.东经20°和西经160°组成的经线圈
B.西经20°和西经160°组成的经线圈
C.东经20°和东经160°组成的经线圈
D.西经20°和东经160°组成的经线圈
11.某同学寒假要外出到我国某城市旅游,在参考旅行路线时,他选择的地图应是
A.地形图B.中国交通图
C.军事地图D.到达地的市区图
读右图回答12-14题
12.该山峰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A.260米B.240米C.250米D.265米
13.图中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A.10米B.20米C.30
米D.40米
14.在图1.1-10中①、②、③、④这四条登山路线中,坡度最陡的是A.①B.②C.③
D.④
15.“在很长的一段日子里,这里正午的太阳总是照在头顶,气候终年炎热”这里是指
A.北寒带B.北温带C.热
带D.南温带
16.某中学(长200米、宽150米)的校长请你画一张地理课本大小的该校平面图,你认为下列比例尺较合适的是
A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50千米 B 1/200000
C 0 10千米
D 1:1000
17.对图幅相同的①中国、②山东省、③北京市三幅地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表示的地理事物比②、③详细
B.②表示的地理事物比①、③详细
C.比例尺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①、②、③
D.比例尺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③、②、①
18.右图是“某半球经纬网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A点的经纬度为A.30°S,150°W
B.30°N,150°E
C.30°N,150°W
D.30°S,150°E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是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工具,
观察图示地球仪完成19-20题
19.地球仪中“地轴”与地球球面交点称为两极其中北极指向
A.太阳 B.北斗七星C北极星附近
D.月球
20.将图示地球仪按地球自转方向转动,最早从我们视线中消失的是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第II卷(共60分)
21.读地球经纬网图回答(10分)
(1)在图中用黑点●标出赤道与180度经线的交点
(2)A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
(3)A点位于D点的____方向。
(4)A、B、C、D四点中即位于热带又位于西半球的点是____点
(5)有人报告一艘海轮在纬度10度,经度170度的
海面上需要紧急救助,你能在图上准确找到其位置吗?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读下图,完成以下要求:
(1)A点的高度是米,B点的高度是米,A点大约在B点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