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8No.3
M ar.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28卷第3期(下)
2012年3月人文精神,简而言之就是以人为本,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将人作为考察一切事物的中心价值取向,对人的本性、平等、自由及精神追求的尊重.人文精神首先是对人尊严的尊重,对人的价值和生存意义的关注.人是新闻的最高价值,新闻世界需要人文的渗透和人文精神的回归.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倡导着尊重人、关心人,为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人的创造性的最大发挥提供条件.新闻报道同人文精神是不可分离的,
人文精神之于新闻传播事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今社会人文精神失落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新闻报道理应关注每一个社会个体的快乐与幸福,关注每一个社会个体的意义表达与身份构建.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复杂性和多元性前所未有.因此,新闻传播应该在人文精神的正确指导下,努力去呈现、去表达、去书写复杂而多元的社会生活.在新闻传播中,传播者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强势地位,他们决定传播什么,如何传播.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新闻传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记者采访手段的日益丰富,采访对象的隐私权受到侵害的可能性也就有所增大.伴随着新闻文化对现代文明的传播,新闻界也出现了一些消极的、落后的宣传理念,很多新闻报道缺失或不能正确提升人文精神.鉴于此,人文精神的构建在新闻传播中就显得尤为重要.1
新闻报道中提升人文精神的意义
随着各种传播媒体及信息技术的普及,收看新闻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日常行为方式.新闻对公众的吸引力以及它的社会作用使新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所以新闻的人文精神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文明有着特殊的意义.
1.1新闻报道中倡导人文精神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转型期问题日益凸现,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化、尖锐化,亟需大众传播加以疏导,而传统的政治说教式的新闻报道显然已无法承担这样的责任.同时,现代社会中传统价值观正在失落,而新的价值观还没有确立.新闻媒体作为最有力的文化载体之一,在新的社会体系建立的过程中,毫无疑问地负有艰巨的责任,它不仅能满足观众的信息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够始终向观众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观,尽可能多地报道一些充满科学精神、理性精神和具有较高文化知识品位的作品,在构建健康良好的价值体系上可以起到很好的社会导向作用,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1.2
新闻报道中倡导人文精神有利于社会公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受新闻媒体的影响,我国80后、90后出生的青少年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已表现出与上一代人很大的不同.新闻实施人文精神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提高社会公民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新闻可以通过对人的价值和意义的关怀,最大程度地激发人的创造力,并把这种对人生价值的关怀融入我国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帮助社会公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1.3新闻报道中倡导人文精神有利于提高社会公民的文明
程度
新闻宣传最终目标是为了人的完善和提高,为了人的现代化,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最终解放.人的现代化是经济建设的必要保证,新闻强化人文精神就是要凸现人在社会中的价值,从而促进人的自身完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最终也要归结到人的全面发展上来,通过新闻新闻宣传提高社会公民的文明程度.2
目前新闻报道中人文精神的缺失
纵观时下的新闻,虽然有许多新闻将镜头对准了普通百姓,但缺乏对人本身应有的尊重和关心,甚至漠视人的生存意义.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的新闻偏离了“人文精神”这个灵魂,在传播中大量运用视觉新闻,极尽渲染之能事,强烈刺激人的感官,无论针对哪一方,新闻报道中人文精神的实施仍然存在一些偏颇.
新闻关注较多的是弱势群体,而对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及其所关心的问题报道不足.客观地讲,新闻对受众所需要的人文精神的实施现在看来还是相当薄弱的,目前能
提升新闻报道中人文精神的思考
张
颖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江苏南京210042)
摘要:本文从新闻报道中实施人文精神的必要性,谈到新闻报道中实施人文精神的现状,然后联系实际提出了在新闻报道中实施人文精神的建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在新闻报道中应该将人文精神的思想贯彻新闻报道的全过程,从而优化人们的精神环境.
关键词:新闻;新闻报道;人文精神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3-0120-02
120--
够体现出人文精神、富有人情味的新闻大多集中在对弱势群体的报道上,未成年人、下岗职工、漂泊在城市中的打工者、农村教师、残障人群都是媒体热衷的对象.这固然能够揭示一部分人的生活和心态,冲击受众的固有观念,使受众因好奇而产生同情心和责任感,以显示传播的人文价值.
然而,在对弱势群体的报道中,人文精神的实施经常会流于表层化,新闻中大多介绍他们生活的不幸和艰辛,注重表现其落后的生活状态,而忽视了对人性中真、善、美的探究和顽强精神的挖掘.媒体可以在精神上鼓励和支持弱势群体,还可以通过新闻宣传的启发、教育作用,来深层次挖掘弱势群体与恶劣生存环境斗争的顽强精神以及他们人性中的崇高品质,从而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同时新闻报道中体现的人文精神出现了许多关怀点不平衡的问题,它们或是注重新闻事件本身,忽视人文精神的指导作用;或是对参与此新闻事件的多个主体不能给予全面的关注,比如一些灾难事件,往往只注重报道灾情及其原因和处理,而忽视了救灾主体.
2.1事实性报道中缺少人文精神
当前新闻界中平民意识的崛起,一些新闻报道在关注的题材上越来越琐碎,在事件的立意上越来越市井,在功能的取向上越来越娱乐,在监督的指向上越来越模糊.其实,平民化事实性的报道主要是实现新闻价值的接近性,然而这种接近性并不等于地理上的接近性,也不仅仅等于趣味的接近性,平民化事实性的报道所体现的接近性指的是行为方式的接近.
2.2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缺少人文精神
一些新闻报道在新闻标题、导语和图片的编排上也缺少人文精神,许多新闻画面让观众看后胆战心惊.当前媒体对突发性社会公共事件的报道很及时,趋于公开化和透明化,尤其是各地发生的诸如火灾、矿难、泥石流等灾难事件,更是媒体追逐的热点.于是,一些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灾难画面大量充斥电视图像,以凸现报道的公开、全面.但是往往容易忽略受众的情感接受能力,缺少人性化的关怀.
2.3未成年人的相关报道中缺少人文精神
新闻关于未成年人的报道在考虑观众的情感时也有所欠妥,有些报道很容易泄露当事人的身份,引起观众的好奇心去猜测当事人是谁.一些报道中虽然使用了化名,对电视画面也作了相应处理,但不经意间流露出了一些相关信息,如事件发生地点、时间等.新闻播出后,观众有意识地去猜测当事人的真实身份,从而使未成年人失去一个很好的人文精神的环境.未成年人是弱势群体,他们无力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伤害,要发挥新闻报道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环境.
3新闻报道中实施人文精神的策略
人文精神表现在新闻报道主题上,就是在关注公众人物的同时,更关注芸芸众生:将平民百姓的生活状态经纪实的方式展现出来,唤起受众心底最朴素、美好的情感.要实施新闻的人文精神,体现人文精神,应该让新闻工作者从思想上到行动上都以人文的视角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从而在新闻的每个环节都体现出无处不在的人文精神.
3.1采访视角要坚持平民化
从新闻记者的角度看,要实施新闻报道的人文精神,首先要以平民化的价值取向和平视生活的视角来观察社会,思考问题,拍摄镜头,组织报道.但千万要注意平民化不能变成琐碎化、低俗化.平民化的采访视角要求记者在采访时情感、动作、语言、身体姿态也要随着被采访者的情绪波动而变化.
3.2写作手法要坚持通俗化
新闻报道如果写得不够通俗,生僻字多,长句复句多,观众就不易理解.因此,新闻的人文精神也应该充分体现在文稿的语言表达上.要做到新闻报道通俗易懂,要把来自新闻现场,真实感强的语言表达出来,新闻中人物的思想情感也能一目了然,才能够达到很好的传播效果.
3.3图片处理要坚持人性化
新闻报道一般要配合新闻图片,因为新闻图片的视觉效果好很直观,所以,新闻工作者对图片的拍摄和编辑要格外谨慎,稍不注意就会对被采访者和受众造成不良影响,甚至是伤害.在拍摄中既要讲求新闻效果又要考虑变换拍摄角度,能体现新闻编辑的人文精神.新闻工作者不滥用自己的采访权,充分尊重被采访者和受众的权益,进而在新闻图片上表达出来,这是新闻优于其他新闻样式的一种特殊的人文精神.
总之,新闻报道应该追求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关怀,给新闻当事人以尊重和理解.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不仅要体现在对人的情感、理性的尊重上,还要体现在对时代精神、思想境界、人格魅力的提炼和表现上,体现在对人类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和完善上.新闻报道对文化价值观的把握,是舆论上更深层次的导向新闻工作者应当加强对自身行为的控制,将职业理念和职业精神内化为自己的素养,从而在新闻工作过程中能够自觉担当社会道义和服务公众的责任.面对人文精神的危机,新闻界应该做的还有很多,要重建新闻报道的“人文精神”特色.
——
——
——
——
——
——
——
——
——
—
参考文献:
〔1〕柯泽.电视文化的理性批判[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7):16.
〔2〕敬一丹.声音[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0.
〔3〕柯泽.电视文化的理性批判[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7):16.
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