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 第二章 药代动力学
吸收
✓ 血管内给药无吸收过程 ✓ 其它给药途径按吸收速度排序:
吸入→舌下→直肠→ 肌注→皮下→口服→皮肤
(一)口服——主要吸收部位在小肠
• 首过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口服药 物在吸收过程中受到胃 肠道和肝脏细胞的酶的 灭活代谢,导致进入体 循环的活性药量减少的 现象。Inferior mesenteric vein
药物的排泄途径
1、肾排泄
•肾小球滤过 •肾小管主动分泌 •肾小管被动重吸收
2、胆汁排泄
肝肠循环
3、乳腺排泄
4、其他 汗腺、呼吸、唾液、泪水
第三节 房室模型(compartment models)
根据药物在体内分布速率的特点对机体进 行抽象进行划分。目前常用房室模型有:
1、开放性一室模型 (open one compartment model )
• (一)药物的解离度和体液的酸碱度
• (二)药物的浓度差以及细胞膜的通透性、
面积和厚度
面积×通透系数
通透量(单位时间分子数)=(C1-C2)×
厚度
• (四)血流量 • (五)细胞膜转运蛋白的量和功能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一、吸收 (Absorption) •指药物未经化学变化而进入血流的过程。 •通常认为,只有吸收的药物,才能发挥预期疗效, •因此,药物吸收的多少与难易,对药物作用有决定 •性的影响。
Absorption Distribution Metabolism Elimination
Pharmacokinetics
Toxicity &/OR Efficacy
Pharmacodynamics
药物的转运和转化
组织器官
吸收
游离型药
排泄
结合型药
SYSTEMIC CIRCULATION
生物转化
第一节 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
药物体内ADME过程
体内过程的分类
•吸 收 absorption •分 布 distribution •代 谢 metabolism •排 泄 elimination
药物体内过程的意义:
Therapeutic Principles
Diagnosis &
Drug Selection
I N P U T
③有饱和现象 ④有竞争抑制现象 ⑤膜一侧药物转运完毕时转运停止。
• 2、易化扩散:特点:①需载体
②不耗能 ③有饱和现象 ④有竞争抑制现象 ⑤膜两侧浓度达平衡时转运达平衡。
(四)膜动转运
• 大分子物质 • 1.胞饮(pinocytosis) • 2.胞吐(exocytosis)
二、影响药物通过细胞膜的因素
药物的体内过程导致在不同 器官、组织、体液间的药物浓度 随时间变化而改变,此动态的药 物转运和转化过程,称为动力学 过程或速率过程。
其他给药途径
• (二)吸入 • (三)局部用药 • (四)舌下给药 • (五)注射给药
药物在血循环中存在的形式:
• 游离型药物* • 结合型药物(药物-蛋白)
二、分布 (Distribution)
影响因素
(一)血浆蛋白结合率
特点:结合疏松可逆
血浆蛋白
竞争现象
(二)器官血流量
(三)组织细胞结合
(四)体液PH值和药物的解离度
k21
k10
静注一室模型时-量关系曲线
dC dt
keC
积分得:
CC0eket
取对数
lgClgC0
ke 2.303
C
CC0eket
lgC
* *
*
*
t
t
静注二室模型时-量关系曲线
经理论推导得: C A e tB e t
lgc
A B
分布项
cA e t B e t
β α
消除项
第四节 药物消除动力学
2、开放性二室模型 (open two compartment model )
3、开放性多室模型 (open multi-compartment model )
一室模型与二室模型比较
One compartment model
D0
体内 ke
Two compartment model
k12
D0
中央室
外周室
大家好
1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Chapter 2 Pharmacokinetics
血浆药物浓度 (mg/L)
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静脉注射 口服
时间
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模型, 定量地描述药物的吸收 (absorption)、分布 (distribution)、代谢 (metabolism)和排泄 (elimination)过程随时间变化 动态规律的一门学科。 即研究体内药物的存在位置、 数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五)体内屏障
1.血脑屏障 2.胎盘屏障
3.血眼屏障
三、代谢(生物转化 )(biotransformation)
1、转化方式
Ⅰ相:氧化、还原、水解 Ⅱ相:结合
AChE
2、代谢酶
(1)专一性酶
(2)非专一性酶
↑诱导
肝药酶(P-450)
↓抑制
P-450
细胞色素P450单氧化酶系
四、排泄 (Excretion)
1 0 pH -pKa=
即 [H A]
[非 离 子 型 ]
•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度减小
[B ] pK a=pH -log
[B H +]
[B H +] pK a-pH =log
[B ]
[B H +]
[离 子 型 ]
1 0 pKa-pH= [B ]
即 [非 离 子 型 ]
•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度减
pKa值的概念
• pKa值——是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在50%解离时溶液 的pH值。注意:pKa值不是药物自身的pH值。药物离 子化程度受pKa值及所在溶液的pH值决定。
• pH值较高(碱化),酸性药物解离多,碱性药物解 离少。pH值较低(酸化),酸性药物解离少,碱性 药物解离多
(三)载体转运
①需载体
• 1、主动转运:特点:②需耗能
脂质双分子层
影响简单扩散的因素:药物所在环境的PH值
弱酸性药物
HA
H+ + 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H +] [A -]
Ka= [H A]
弱碱性药物
BH+
H+ + B
[H +][B ] K a= [B H +]
[A -] pK a=pH -log
[H A]
[A -] pH -pK a=log
[H A]
[A -] [离 子 型 ]
• 一、药物通过细胞膜的方式:
• (一)滤过
• (二)简单扩散(脂溶扩散)
•
特点:
①无需载体 ②无需耗能
③无饱和现象
④无竞争抑制现象 ⑤膜两侧浓度达平衡时转 运达平衡
• ——影响转运的主要因素:脂溶性(极性、解离性)
离子障的原理
非离子型药物易于通过生物膜 ,而离子型药物则被限制在膜 的一侧。
简单扩散(脂溶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