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二、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
(二)选择作用与普遍作用 (1)选择作用:药物对机体不同组织器官在
作用性质或强度上的差异。
(2)普遍作用:有些药物对其所接触的组织
器官都有类似作用。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一)防治作用 1、预防作用:用药的目的在于预防疾病的发生 2、对因治疗: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
疾病,又称治本;如抗生素杀灭病原体、解毒药消 除毒物等。
及药物等因素影响
(二)作用于受体药物的分类
药物作用于受体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亲和力 效应力:又称为内在活性
根据效应不同,分为
激动药 阻断药
1、激动药
既有亲和力又有效应力的药物 (1)完全激动药:有较强亲和力和较强效应
力的药物。
(2)不分激动药:有较强亲和力,但效应力
较小的药物。单独存在时有较弱的激动受体的作 用与激动药合用可拮抗激动药的部分效应。
布到机体各个组织器官发生的作用。
二、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
(二)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1)直接作用或原发作用:药物在所分布的
组织器官直接产生的作用,如去甲肾上腺素升高血压、
广谱抗生素的抑菌或杀菌作用。
(2)间接作用或继发作用:由直接作用起的
药物作用,如去甲肾上腺素减慢心率、广谱抗生素导致
的“二重感染”。
截至1963年在世界 各地,如西德、美国、 荷兰和日本等国,由于 服用该药物而诞生了
12 000多名这种形状 如海豹一样的可怜的婴 儿。
不良反应
(3)变态反应:
药物作为抗原或半抗原所引发的免疫反应, 又称过敏反应。
不良反应
药物变态反应的特点:
➢过敏体质容易发生。 ➢已过敏者其过敏性终生不消退。 ➢结构相似的药物有交叉反应。 ➢在治疗量或极少量时都可发生 ➢致敏物质可以是药物本身、药物的代谢物或药 物制剂中的其它物质
二、药物与受体的作用
(一)受体的概念及特性 受体: 存在于细胞膜、胞浆内、细胞核上的大分子 物质,能识别、结合特异性配体(药物、递 质、激素等),产生效应。
受体的特性
1、特异性——对配体识别能力强 2、灵敏性——对配体亲和力高 3、饱和性——数量有限,同类配体竞争 4、可逆行——与配体的复合物可解离 5、多样性——亚型、分布、各种调节 6、可调节性——受体数目、敏感性受生理、病理
2、阻断药
有较强亲和力,但无效应力。 (1)竞争性阻断药:能和激动药可逆性的竞争
同一受体,拮抗激动药的作用。
(2)非竞争性阻断药:与受体结合后是相对
不可逆的,从而导致受体构型改变和受体反应性 下降,使激动药难以与受体结合。
(三)受体调节
在生理、病理或药物等因素影响下,受体数目、
亲和力和效应力等方面发生改变称受体调节。 1、受体增敏:长期使用受体阻断药引起受体数
②身体依赖性:又称生理依赖性或成瘾性,是
长期使用依赖性药物时机体产生的一种适应状态, 必需有足量的药物维持才能使机体处于正常功能 状态,突然停药,可出现戒断综合征。
不良反应
8、停药反应:
长期应用某药,突然停用原有疾病症状迅速重现 或加剧的现象。
第二节 药物的效量/阈剂量 极量/最大有效量 最小中毒量 最小致死量
治疗指数:
药物半数致死量 (LD50)/半数有效 量(ED50)。
安全范围:
95%有效量(ED95) 与5%致死量(LD5) 之间的距离。
第三节 药物作用机制
一 、药物作用机制的类型 1、改变细胞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影响细胞代谢: 3、影响酶的活性 4、影响物质转运 5、影响免疫 6、作用与受体
二、量效曲线
1、量效关系:药物剂量与效应之间的关系。 2、量效曲线:以药物剂量为横坐标,药物效应
为纵坐标作图可得到反应两者关系的曲线图。
二、量效曲线
量反应性量-效曲线 质反应性量效曲线
三、量效曲线的意义
效能:药物所产
生的最大效应
效价强度:简称
效价,引起等效反 应所需的剂量。
三、量效曲线的意义
不良反应
药物变态反应的临床表现:
➢常见表现有发热、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 及血清病样反应。 ➢最严重表现是过敏性休克,且以青霉素常见。 ➢对于易致过敏的药物(如青霉素)或过敏体质的 病人,用药前应进行过敏试验
不良反应
4、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降至阈浓度以下
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5、继发反应:由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
目增多,亲和力、效应力增强,受体对激动药的 敏感性和反应性增强。
2、受体脱敏:长期使用受体激动药
(四)受体类型
1、离子通道型受体 2、G蛋白耦联受体 3、酪氨酸激酶受体 4、甾体激素受体
(五)信号转导
将细胞外信息传递到细胞内的过程称为 信号转导。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学习目标:
1、掌握:药物基本作用、作用类型、不良反应类 型及其特点、受体激动药、受体阻断药。 2、熟悉:药物的量效关系 3、了解:药物作用机制
什么是药效学?
药效学
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及作用机 制的科学,是药理学的重要组成部份, 全称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一节 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
3、对症治疗:在于改善疾病症状,又称治标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二)不良反应:
凡不符合用药目的或给病人带来病苦或危害的反
应。 分类:
副反应 毒性反应 变态反应 后遗效应 继发反应 特异质反应
依赖性 停药反应
不良反应
(1)副作用: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
目的无关的作用,又称副反应。
有以下特点:
➢药物本身固有 ➢轻、可预知 ➢可恢复 ➢治疗作用和副反应可相互转化
后果,又称治疗矛盾。
6、特异质反应:少数病人由于遗传异常,对某
些药物产生的异常反应。
不良反应
7、依赖性:
长期应用某些药物,机体对药物产生了依赖和需 求,从而迫切要求继续使用以避免停药引起的不 适。
不良反应
①精神依赖性:又称心理依赖性或习惯性,是
指用药后机体产生的一种愉快满足感,有连续用 药的欲望,停药有主观不适,但无客观体征,停 药对机体不产生严重危害。
一、药物的作用
(二)药物的基本作用 1、兴奋作用:凡能使机体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
增强的作用
2、抑制作用:凡能使机体生理功能与生化代谢
减弱的作用 兴奋与抑制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换
二、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
(一)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 (1)局部作用:药物在吸收入血前,在用药部
位出现的作用。
(2)吸收作用或全身作用:药物吸收后,分
一、药物作用:兴奋作用、抑制作用
局部作用与吸收作用
二、主要类型: 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
选择作用与普遍作用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不良反应类型及特点
一、药物的作用
(一)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药物作用: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 药理效应:药物作用引起机体生理、生化功能
或形态的变化,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对药 物反应的表现。
不良反应
(2)毒性反应:药物在用量过大、用药时间
过长产生的危害性反应。
①急性毒性:指一次或突然使用过量药物,立
即引起危及机体及其生命功能的严重反应。
②慢性毒性:指反复长时间用药引起的毒性反
应。如长期服用氯丙嗪造成肝损害。 ③致突变,致癌和致畸。
在怀孕一二个月之
间,服用了反应停的母 亲便生出这样的畸形儿。 这种婴儿手脚比正常人 短,甚至根本没有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