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路交通名词解释

道路交通名词解释

道路交通名词解释1、交通参数:描述交通流特性的参数2、W ADT:周平均日交通量3、地点车速:或称瞬时车速及点车速。

指车辆通过道路某一点或某一横断面时的瞬间速度4、OD调查:OD调查即交通起止点调查又称OD交通量调查,OD交通量就是指起止点间交通出行量。

“O‖”来源于英文ORIGIN,指出行的出发地点,“D”来源于英文Destination,指出行的目的地。

5、道路网密度:道路面积密度=城市道路用地总面积/ 城市用地总面积6、居民拥有道路面积密度:居民拥有道路面积密度λ= 城市道路用地总面积/城市居民总人口(公式见书)7、城市道路横断面:城市道路横断面是指道路中心线法线方向的道路断面8、路拱:路面的横向断面做成中央高于两侧,具有一定坡度的拱起形状,叫路拱。

9、分车带:分车带是指在多幅道路上,用于分隔车辆,沿道路纵向设置的带状非行车部分。

10、完全互通式立交:一种完全互通式立交桥,由地面层和高架桥两部分组成,地面层包括两条跨越机动车道,双向匝道围绕在跨越点的四周,并与相邻机动车道相连通,在双向匝道及双向匝道外围机动车道的外侧依次设有地面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高架桥由高架非机动车道和其外侧的高架人行道组成,高架非机动车道通过高架引桥与地面非机动车到连接,高架桥四周架设的行人天桥用于连接地面人行道与高架人行道。

11、交通体系:道路、在道路上通行的车辆和行人以及道路交通所处的环境的统称。

12、交通流:某一时段内连续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或行人所组成的车流人流的统称。

13、ADT:任意期间的交通量累积和除以该期间的总天数。

14、高峰小时交通量:指的是一定时间内(通常指一日或上午、下午)出现的最大小时交通量。

15、行驶车速:车辆通过某路段的行程与有效运行时间之间所得的速度。

16、交通密度:一条道路上车辆密集程度。

17、车运周转量:乘客在流动过程中的数量与距离的乘积。

18、道路面积密度:道路面积密度=城市道路用地总面积/城市用地总面积19、交错点:分流点、合流点、冲突点的统称。

20、城市交通:人与物的流动,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21、交通量: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或行人数。

22、Kd:交通量日变系数Kd= AADT/ADT23、AADT : 一年内交通量之和除以全年天数24、非直线系数:道路起、终点间的实际长度与其空间直线距离的比值,通常在 1.1—1.4之间。

25、城市道路网:是所有城市道路组成的统称。

26、路侧带:是指车行道最外侧缘石至道路建筑红线间的范围,一般道路两侧各有一侧带。

27、缘石:缘石又称路石、道牙。

为路面边缘与其他结构分界处的标石。

停车视距: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司机从发现前方障碍物,紧急制动到与障碍物保持一定安全距,整个过程所需要的最短行车距离。

29、交通迹线:车辆行驶的轨迹线,也称交通动线。

30、城市道路:是指由城市专业部门建设管理,为全社会提供交通服务的各类、各级道路的统称,它是负担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设施。

31、交通流特征:交通流在不同时空的变化规律及其关系32、高峰小时交通量比:高峰小时交通量与该天日交通量之比,是反映高峰小时交通量集中的程度。

33、高峰时段:把连续5分钟或15分钟雷击交通量最大的时段,称为高峰小时内的高峰时段。

34、扩大高峰小时交通量:以高峰时段的交通量扩大而算得小时交通量,称为扩大高峰小时交通量。

35、高峰小时系数:高峰小时交通量与扩大高峰小时交通量之比,它反映高峰小时内交通量分布的不均匀程度。

36、昼日流量比:昼间12小时(或16小时)交通量与平均日交通量之比,用此可推算日交通量。

37、区间车速:又称行程车速,是车辆通过某路段的行程与所用时间(包括有效行驶时间、停车时间,延误时间,但不包括客货车辆装卸货时间和在起点终点掉头时间)之比。

是评价道路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的依据。

38、运行车速:是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驾驶员,在实际的道路和交通环境条件下维持的最大车速,一般不包括设计车速,也可以称为实际车速。

39、临界车速:道路通过交通量最大时的车速,一般供交通流理论分析时用。

40、设计车速:作为道路几何线形设计所依据的车速。

在道路几何设计要素具有控制性的路段上设计车速是具有平均驾驶水平的驾驶员在天气良好、低交通密度时所能维持的最高安全速度。

41、车头间距:同向连续行驶的两车车头之间间隔的距离即为车头间距。

记为hd,单位为米/辆42、极限车头间距:可保证车辆安全行驶的最短车头间距叫极限车头间距,是同向行驶车辆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交通流理论和通行能力计算的重要依据。

43、车头时距:当车头间距的间隔用时间(秒)表示时则为车头时距,记为ht,单位为秒/辆,是交通流理论中十分重要的指标。

44、空间占有率:即某一瞬时,单位长度路段上形式的车辆总长占该路段长度的百分比。

45、时间占有率:即单位观测时间内,车辆通过某一断面的累计时间所占单位观测时间的百分比。

46、交通流理论:交通流理论是一门用以解释交通现象和特性的理论,它用数字及物理的方法研究人和车辆在道路上的运动规律,从而是道路交通设施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有了理论上的依据。

47、通行能力:是道路规划,设计及交通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参数。

它是度量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车辆(或行人)的能力,与交通量的含义不尽相同48、交通条件:指的是交通流特征,即车辆种类分布、车道分布、交通量的变化以及交通流的方向分布。

49、管制条件:指的是交通控制设施的种类和设计以及交通管理规则。

交通信号的位置,种类和配时是影响通行能力的关键控制条件。

其它重要控制包括停车标志和让路标志,车&¥%……&¥(车后面的字没拍到。

)50、期望线:为连接各小区形心间的直线,是反映人们期望的各形心的最短距离,与实际出行路线无关,它的宽度表示区间出行次数51主流倾向线-是将若干条流向相近的期望线合并汇总而成,目的是简化期望线图,突出交通的主要流向。

52分隔查核线-为校核OD调查成果精度,在调查区内按天然或人工障碍设定的调查线。

实测穿越该条的各条道路断面上的交通量。

也称交通阻碍线。

53交通量分配-交通量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其分配到路网上的相关道路上去,这即是所谓的交通量分配。

54货运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计及重复运输系数后的被运货物量的数量,常以吨年计。

55客运周转量-乘客在流动过程中具有数量和距离,通常将它们的乘积叫做客运周转量。

(M)56步行交通系统-主要包括人行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商业步行街等。

、57道路红线-是指道路用地与城市其他用地的分界线,道路红线宽度即为道路的规划路幅宽。

它为道路及市管线设施用地与城市其他用地提供法定依据。

58方格网式路网-它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的城市,方格网式路网划分的街坊整齐,有利于建筑布置,这种路网交通分散,灵活性大。

缺点是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便:如果方格网式路网密度大,则交叉多,旧城区的方格式路网则由于道路狭窄,功能不分,不能适应现代化城市交通发展的需要。

如果方格式路网均匀,尚可组织单向交通以缓解道路交通紧张的状况。

59放射环式路网-优点:有利于市中心与各分区、郊区、市区外围相邻各区之间的交通联系。

缺点:在市中心区容易造成机动车交通集中,有些地区之间的联系需绕行,交通灵活不如方格网好。

60自由式路网-自由式路网一般是由于城市地形起伏,道路结合地形选线而形成、。

优点: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对自然环境和景观的破坏较少,节约道路工程造价,缺点:绕行距离大,不规则街坊多,建筑用地分散。

61城市道路设计: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道路横断面设计道路平面设计和道路纵断面设计。

62城市道路横断面:是指道路中心线法线方向的道路断面。

63单幅路:即两块板断面形式,适用于有辅路拱非机动车混合行驶,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量均不太大的城市道路。

单幅路机动车车行道条数不应采用奇数。

64双幅路:即两块板断面型式,适用于有辅路拱非机动车行驶的大城市主干路或快速路。

双幅路的单向车行道的车道条数不应少于2条。

65三幅路:即是三块板断面型式,其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行,避免了混行时的机、非机互干扰。

三幅路适用于道路较宽、交通量大、车速较高、非机动车多,混合行驶以不能满足交通需求的主要干线道路。

66设计车辆:即是作为道路内何设计依据的车型。

设计车辆的尺寸直接关系到车行道宽度、弯道加宽、道路净空、行车视距等几何设计问题。

67车道:道路上供一列车队安全行驶的地带,称为一条车道。

68车行道通行能力:是指车行道某一断面上单位时间内通过最大车辆量。

通行能力常用的计算单位为:辆/小时(veh/h)69设计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也称实用通行能力,即是道路交通的运行状态保持在某一设计的服务水平时,一小时内通过某断面的交通量。

70可能通行能力:指在实际道路、交通条件下,车行道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最大车辆量。

70、设计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也称实用通行能力,即是道路交通的运行状态保持在某一设计的服务水平时,一小时内通过道路某断面的交通量71、吸引交通量:道路改善后或新路修成后从其他道路吸引过来的交通量。

72、发展交通量:由于道路两侧建筑物发展面增加的交通量。

发展交通量主要在新建城区内的道路上考虑,在城市建成区内修路则可不考虑此项数值。

73、机动车道路面宽度:为机动车辆两侧缘石至缘石间距离,包括车行道总宽与两侧路缘带宽度。

74、路拱:即是道路车行道断面由两侧向中央逐渐拱起的形状。

主要作用是保持路面的横向排水流畅。

75、设施带:是指路侧带中为行人护栏、照明杆柱、标志牌、信号灯等提供的安设地带。

76、标准横断面图:是指道路各路段的代表性横断面图。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其内容包括道路总宽度(即道路建筑红线宽度)、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分隔带、缘石、绿化等组成部分的位置和尺寸、以及地下地上管线位置、间距等77、施工横断面图:是由标准断面图的顶面轮廓线与实地面线按纵断面设计的高程关系组合在一起得到的横断面图、78、道路绿化:包括路侧带、分车带、立体交叉、广场、停车场以及道路用地范围内的边角空地等处的绿化。

79、硬路肩:是路肩中靠近人行道加铺路面结构层的部分与路缘带之和,其功能是偶然停车和少量行人交通。

80、平面线形:是指道路中心线到平面上的投影线形,一般由直线和平面曲线(简称平曲线)组成。

81、立交主线:包括跨线桥(或隧道)和引道,他是相交道路路段线形的一部分。

因此其平面线形标准和平面设计要求与路段一致。

82、直接式变速车道:是根据以平缓的角度出入于道的原理进行设计的。

其线形较符合车辆行驶轨迹。

83、平行式变速车道:是在主线右侧平行增设一条车道,其过渡段线形与行车轨迹不太符合。

这是平行式变速道的缺陷。

相关主题